太上皇 [tài shàng huáng]
1. 皇帝之父。
英[ empera's father who abdicated in favour of his son; ]
2. 比喻实际上掌握权力、自己不出面而操纵别人进行活动的人。
英[ overlord; supreme ruler backstage ruler; ]
太上皇 引证解释
⒈ 皇帝父亲的尊号。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追尊 庄襄王 为太上皇。”
《史记·高祖本纪》:“于是 高祖 乃尊 太公 为太上皇。”
⒉ 特指把皇位让给太子而自己退位的皇帝。后来 唐 高祖、睿宗、玄宗,宋 高宗,清 高宗 等传位于太子后,皆称太上皇。 明英宗 被虏后,其弟 景帝 即位,次年 英宗 被放回,也称太上皇,此为特例。
引《南史·陈纪下》:“九年春正月乙亥, 齐 主传位于其太子 恒,自号太上皇。”
⒊ 比喻在幕后操纵、掌握实权的人物。
引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八:“你不能这么说。你在家里可以说是太上皇,上下人等,哪个不听你的指挥?”
⒋ 道教称远古时期的帝王。
引《云笈七籤》卷二:“太上皇之时, 老君 下为师,教示太上皇以治天下。”
国语词典
太上皇 [tài shàng huáng]
⒈ 皇帝的父亲。
引《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自疑不能归长安,肃宗以太上皇奉迎,然后自蜀还京。」
⒉ 比喻于幕后掌权之人。
例如:「他名义上是老板,但他老婆却是太上皇,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管。」
⒊ 道教神话中,远古帝王之一。
引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太上老君开天经》:「元皇之后,次有太上皇。」
太上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皇释义:⒈天帝。⒉楚人亦用以称东皇太一。⒊太古的帝皇。⒋太上皇的简称。
- 2.
两宫释义:⒈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 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因其各居一宫,故称两宫。⒉东宫和上台的合称。指太子及皇帝。
- 3.
乘乾释义:⒈比喻人臣权势凌驾君主之上。《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壮》,天之道也。”杜预 注:“《乾》为天子,《震》为诸侯而在上,君臣易位,犹臣大强壮,若天上有雷。”按,《大壮》为乾下震上,震为雷,故云雷乘乾。《旧唐书·肃宗纪》:“我国家出震乘乾,立极开统。”安 史 之乱,肃宗 以太子即位 灵武,遥尊 玄宗 为太上皇,以下凌上,故用此语。⒉指登极为帝。唐 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伏维陛下乘乾握纪,纂三统之重光。”唐 陆敬《游隋故都》诗:“来苏佇圣德,濡足乃乘乾。”太平天囯 张文英
- 4.
乾隆帝释义:(1711-1799)即“爱新觉罗·弘历”。 清朝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时编成《四库全书》,但屡兴文字狱。曾六次南巡,挥霍浪费。后期任用权臣和b133二十年,贪污腐败风气盛行。1796年b134位给皇太子(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
- 5.
佚老释义:⒈遁世隐居的老人。宋 苏轼《郭熙画秋山平远》诗:“伊川 佚老鬢如霜,卧看《秋山》思 洛阳。”⒉使老年或老人安乐。宋 周必大《次杨廷秀》诗:“为问龙楼并凤阁,何如佚老及 平原?”《宋史·礼志十三》:“﹝ 绍兴 三十二年上太上皇帝尊号曰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侍中承旨宣答曰:‘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圣旨:倦勤滋久,佚老是图,勉受嘉名,但增感慰。’”《宋史·职官志十》:“大抵祠馆之设,均为佚老优贤,而有内外之别。”
- 6.
内禅释义: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禪”。 晋 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尧 舜 内禪,体文德也;汉 魏 外禪,顺大名也。”后多指帝王身在而传位于子弟。唐 颜真卿《天下放生池碑铭》:“歷选内禪,生人以来,振古及 隋,未有如我皇帝者也。”宋 叶适《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孝宗 寻内禪,公即求补外。”《清史稿·礼志八》:“﹝ 乾隆 ﹞六十年,高宗 内禪,称太上皇帝。”
- 7.
册命释义:⒈古代帝王封立继承人、后妃及诸王大臣的命令。《书·顾命》:“太史秉书,由宾阶隮,御王册命。”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太史东面,於殯西南而读策书,以命王嗣位之事。”⒉指册立或册封之事。《文献通考·帝系四》引 晋穆帝《册皇后文》:“皇帝使使持节兼太保侍中太宰 武陵王 晞 册命故散骑侍郎女 何氏 为皇后。”《新唐书·沉既济传》:“且太后遗制,自去帝号,及 孝和 上謚,开元 册命,而后之名不易。”《清史稿·礼志七》:“嘉庆 元年,立 孝淑睿皇后,册命日,会太上皇帝千秋宴讫还宫,帝、后诣前行礼。”郭沫若《中国史稿
- 8.
冲谦释义:亦作“冲谦”。谦虚。南朝 梁简文帝《三请开讲启》:“圣德冲谦,劬劳日昃。”唐 刘禹锡《和刘相公南溪醉歌见寄》:“脱屣将相守冲谦,唯於山水独不廉。”《宋史·礼志二二》:“比年以来,累有外国入贡,太上皇帝冲谦弗受,况朕凉菲,又何以堪。”
- 9.
国丧释义:封建时代皇帝、皇后、太上皇、太后的丧事叫国丧;现代国家元首的丧事,以及某些在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中遇难的人的丧事也叫国丧。
- 10.
圣父释义:⒈对太上皇的尊称。⒉“上帝圣父”的简称。基督教基本信条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
- 11.
太上皇帝释义:即太上皇。 皇帝父亲的尊号。
- 12.
太上皇后释义:天子嫡母的尊号,即皇太后。 《北齐书·幼主纪》:“隆化 二年春正月乙亥,即皇帝位,时八岁,改元为 承化 元年,大赦,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帝为太上皇帝,后为太上皇后。”《宋史·孝宗纪》:“乙亥,内降玉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退处 德寿宫,皇后称太上皇后。’”
- 13.
太皇释义:⒈见“大3皇”。⒉即太上皇。⒊皇帝的祖母太皇太后的省称。
- 14.
夺门之变释义:明英宗发动的政变。1449年英宗为瓦剌掳去,兵部尚书于谦等拥英宗弟朱祁钰为帝(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组织抵抗瓦剌。英宗于次年被释归京,1457年发动政变,夺取宫门,登奉天殿复位,废景帝,杀于谦等。
- 15.
宋五嫂释义:南宋 初 临安(今 杭州)西湖 一酒家妇名,善作鱼羹。宋高宗 为太上皇时,曾游 西湖 食其鱼羹,因而声誉大振。据传,现在 西湖 名菜醋鱼即系 宋五嫂 遗制。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宋五嫂 者,汴 酒家妇,善作鱼羹,至是侨寓 苏隄,光尧(宋高宗 尊号)召见之,询旧,悽然,令进鱼羹。人竞市之,遂成富媪。”参见“宋嫂”。
- 16.
年命释义:⒈寿命。《汉书·刑法志》:“《书》曰:‘立功立事,可以永年。’言为政而宜於民者,功成事立,则受天禄而永年命。”汉 陈琳《游览》诗之二:“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晋 司马彪《赠山涛》诗:“感彼 孔圣 叹,哀此年命促。”清 蒋士铨《临川梦·改梦》:“弟乃多病之人,土风不宜,必损年命。”⒉年庚,八字。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本为君作妻,情无旷远,以年命未合,且小乖,大岁东方卯,当还求君。”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太上皇帝 端邸 时多徵兆,心独自负。一日呼直省官者。谓之曰:‘汝於 大相国寺 迟其开寺时,
- 17.
废朝释义:停止朝会。《三国志·魏志·刘劭传》:“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劭 时在尚书令 荀彧 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晋书·武帝纪》:“﹝ 咸寧 ﹞春二年正月,以疾疫废朝。”《新唐书·太宗纪》:“太上皇不豫,废朝。”
- 18.
康愈释义:康复痊愈。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有婴疾病欲祈康愈者,涂香散华,至诚归命,多蒙瘳差。”《宋史·礼志二五》:“太上皇帝虽未康愈,宫中亦行三年之制。”
- 19.
戛羹释义:《史记·楚元王世家》:“始 高祖 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櫟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 由此怨其嫂。及 高祖 为帝,封昆弟,而 伯 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 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於是乃封其子 信 为 羹頡侯。”后因称嫂为“戛羹”。
- 20.
报聘释义:谓派使臣回访他国。《左传·宣公十年》:“秋,刘康公 来报聘。”《北齐书·后主纪》:“秋九月丙申,周 人来通知,太上皇帝詔侍中 斛斯文略 报聘于 周。”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命宰相择报聘者,时虏情不可测,羣臣皆莫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