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武进士 武进士的意思
jìnshì

武进士

简体武进士
繁体武進士
拼音wǔ jìn shì
注音ㄨˇ ㄐㄧㄣˋ ㄕˋ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wǔ,(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组词】: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2) 勇猛,猛烈。【组词】: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3) 半步,泛指脚步。【组词】: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4) 姓。

jìn,(1) 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组词】: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 )。进而。(2) 入,往里去。【组词】:进见。进谒。进谗。(3) 吃,喝。【组词】:进食。进餐。滴水未进。(4) 收入或买入。【组词】:进账。进货。日进斗金。(5) 奉上,呈上。【组词】:进言。进奉。进献。(6) 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shì,(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组词】:士族。士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组词】:士子。士民。学士。(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组词】:士女。(4) 对人的美称。【组词】:志士。烈士。女士。(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组词】:医士。护士。(7) 姓。

基本含义

指在武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人。

武进士的意思

武进士 [wǔ jìn shì]

1. 明·清时武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武进士 引证解释

⒈ 明 清 时武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清文献通考·选举七》:“顺治 十二年兵部奉諭旨,国家用人,文武并重,今科武进士俱照文进士殿试大典一体举行。”


国语词典

武进士 [wǔ jìn shì]

⒈ 明、清时武学的制度。武举经过会试、殿试录取的,称为「武进士」。

《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驰怒马,登武进士第。」


武进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善扑营释义:清 代所设,专为承应皇帝,演习掼跤、射箭、骗马等技艺的军营。每逢御试武进士则供执事,巡幸扈从则备宿卫,宴 蒙古 藩部则令承应献技。设总统大臣,从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及副都统内简择。下设翼长、教习等职。参阅《续清会典》卷八八、《清史稿·职官志四》。
    • 2.
      武两榜释义:科举时代,由武举人而中武进士的俗称。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怀寧县 的案首叫做 季萑。他父亲是个武两榜,同 向知府 是文武同年。”
    • 3.
      武状元释义:明 清 时,武科殿试第一名之称。 清 袁枚《随园随笔·武学武状元》:“崇禎 四年,以 王来聘 为武状元,前此但有及第出身,无武状元之称也。”《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武进士臚唱行礼毕,赞礼官赞举榜……至 长安 右门外张挂,赐给武状元盔甲。”
    • 4.
      武进士释义:明 清 时武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清文献通考·选举七》:“顺治 十二年兵部奉諭旨,国家用人,文武并重,今科武进士俱照文进士殿试大典一体举行。”
    • 5.
      武録释义:武举及第人的名册。 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褐盖》:“今年閲武録,其人已用锦衣籍,登武进士矣。”
武进士是什么意思 武进士读音 怎么读 武进士,拼音是wǔ jìn shì,武进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武进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