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得民 得民的意思
demín

得民

简体得民
繁体
拼音de mín
注音ㄉㄜˊ ㄇㄧ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é de děi,(1) 获取,接受。【组词】: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2) 适合。【组词】: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3) 满意。【组词】:得意。扬扬自得。(4) 完成,实现。【组词】: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5) 可以,许可。【例句】:不得随地吐痰。(6) 口语词(①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②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1) 必须,须要。【组词】:可得注意。(2) 极舒服,极适意。【例句】: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组词】:要不得。拿得起来。(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组词】:跑得快。香得很。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基本含义

得到民心,赢得人民的支持和爱戴。

得民的意思

得民 [de mín]

1. 谓得民心。

得民 引证解释

⒈ 谓得民心。

《易·屯》:“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孔颖达 疏:“屯难之世,民思其主之时,既能以贵下贱,所以大得民心也。”
《国语·周语中》:“辠不由 晋,晋 得其民。”
韦昭 注:“得民得民心也。”


国语词典

得民 [de mín]

⒈ 得到民心。

《易经·屯卦》:「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得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仁者无敌释义: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是无敌于天下的。
    • 2.
      借留释义: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唐 白居易《乔弁可巴州刺史制》:“巴州 刺史 乔弁 前假竹符,俾临 巴郡。一心为理,三年有成;州人借留,廉使置奏。”《宋史·何承矩传》:“﹝ 咸平 ﹞三年,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餘诣闕贡马,乞借留 承矩。”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一:“﹝ 陈鎰 ﹞尝以议事还朝、民讹传得代,遮道借留者数千人。”参见“借寇”。
    • 3.
      入民释义:谓得民心。
    • 4.
      单父释义:⒈春秋 鲁国 邑名。 故址在今 山东省 单县 南。孔子 弟子 宓子贱 为 单父 宰,甚得民心,孔子 美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后因以喻有治绩的郡县或官员。晋 潘尼《赠河阳》诗:“密生 化 单父,子奇 莅 东阿;桐乡 建遗烈,武城 播弦歌。”唐 刘得仁《送河池李明府之任》诗:“想得询民瘼,方称 单父 心。”⒉复姓。《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有 单父圣。
    • 5.
      南朝官印释义:刘裕是东晋时小军官,出身低级士族,由于勇悍善战、纪律严明,屡立大功,深得民心。
    • 6.
      取民释义:⒈谓得民心。 ⒉谓向人民征取赋役。
    • 7.
      得民释义:谓得民心。
    • 8.
      民和释义:⒈民众和睦团结。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晋 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宋 梅尧臣《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简乐民和,不厌来观柘枝舞。”⒉民众的信赖。《史记·楚世家》:“熊渠 甚得 江 汉 间民和。”《汉书·萧何传》:“客又説 何 曰:‘……君初入 关,本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尚復孳孳得民和。’”《梁书·止足传·顾宪之》:“﹝ 顾宪之 ﹞性又清俭,彊力为政,甚得民和。”
    • 9.
      民心释义:人民共同的心意:深得民心。民心所向。
    • 10.
      皇基释义:帝王的基业。汉 班固《西都赋》:“图皇基於亿载,度宏规而大起。”《三国志·吴志·胡综传》:“黄 农 创代,拓定皇基。”《北齐书·宣帝纪》:“﹝ 高洋 ﹞詔故太傅 孙腾 ……等并左右先帝,经赞皇基。”《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皇基方峻,匕鬯恒休。”宋 周密《齐东野语·用事切当》:“周益公 诗云:‘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基。’”李大钊《要自由集合的国民大会》:“满清 三百余年的皇基,当不得民众主动的革命军。”
    • 11.
      老大帝国释义:古老的大国。常指古老积弱的旧 中国。《文明小史》楔子:“老大帝國未必轉老還童。”杨度《<游学译编>叙》:“今日外人之訶我 中國 也,不曰老大帝國,則曰幼稚時代。”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七章:“我们 中国 是老大帝国,积弱已极,正值上下一心,兢兢图存时候,怎还闹得民气!”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过去说 中国 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但是,经过这六年的改革,我们把 中国 的面貌改变了。”
    • 12.
      获民释义:谓得民心。 《左传·昭公三年》:“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汉 焦赣《易林·萃之姤》:“种一得十,日益有息,仁政获民,四国亲睦。”
    • 13.
      训人释义:⒈指教导公卿子弟的师长。《书·康诰》:“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孔 传:“戛,常也。凡民不循太常之教,犹刑之无赦,况在外掌众子之官、主训民者而亲犯乎?”孔颖达 疏:“以致教诸子,故为训人……惟举庶子之官者,以其教训公卿子弟最为急故也。郑玄 以训人为师长,亦各一家之道也。”孙星衍 疏:“训人者,若《天官·太宰》‘师,以贤得民;儒,以道得民’,注云‘师,诸侯师氏;儒,诸侯保氏’是也。”⒉诲民。《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教敬不易之典,训人必书之举。”李善 注:“《左氏传》曰:‘训人事君。’”按,《左
    • 14.
      诚质释义:诚实、质朴。《汉书·郊祀志》:“奉天之道,贵以诚质大得民心也。”《隋书·礼仪志一》:“良由天神高远,义须诚质,今从汎祭五帝,理不容文。”唐 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今若非市井之征,则捨其产而唯丁田之问,推以诚质,示以恩惠,严责吏以法,如所陈一社一村之制,递以信相考,安有不得其实?”
    • 15.
      辞曹释义:⒈官名。 ⒉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甚得民心。既卒,州人避其讳,改呼户曹为辞曹。户与祜谐音。
    • 16.
      邦以民为本释义: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17.
      闇暝释义:昏黑。《三国志·魏志·董卓传》“中常侍 段珪 等劫帝走 小平津”裴松之 注引 晋 张璠《汉纪》:“时帝年十四,陈留王 年九岁,兄弟独夜步行欲还宫,闇暝,逐萤火而行,数里,得民家以露车载送。”
    • 18.
      问政于民释义:问政于民,就是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听取普通百姓建议和意见,以使政府的政策更加暖人心,合民意,有效果。这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呈现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不少地方、单位和部门把这“三问”作为一个重要理念予以始终坚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扎实付诸实践,不仅使活动向纵深推进,更在深入人心中赢得民心。
    • 19.
      露车释义:⒈无帷盖的车子。 《后汉书·灵帝纪》:“帝与 陈留王 协 夜步逐荧光行数里,得民家露车,共乘之。”《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露车者,上无巾盖,四旁无帷裳,盖民家以载物者耳。”《新唐书·李纲传》:“及 宪 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 抚棺号慟。”⒉大车。露,通“輅”。《宋书·后废帝纪》:“制露车一乘,其上施篷,乘以出入,从者不过数十人。”

得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仁者无敌释义: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是无敌于天下的。
    • 2.
      借留释义: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唐 白居易《乔弁可巴州刺史制》:“巴州 刺史 乔弁 前假竹符,俾临 巴郡。一心为理,三年有成;州人借留,廉使置奏。”《宋史·何承矩传》:“﹝ 咸平 ﹞三年,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餘诣闕贡马,乞借留 承矩。”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一:“﹝ 陈鎰 ﹞尝以议事还朝、民讹传得代,遮道借留者数千人。”参见“借寇”。
    • 3.
      入民释义:谓得民心。
    • 4.
      单父释义:⒈春秋 鲁国 邑名。 故址在今 山东省 单县 南。孔子 弟子 宓子贱 为 单父 宰,甚得民心,孔子 美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后因以喻有治绩的郡县或官员。晋 潘尼《赠河阳》诗:“密生 化 单父,子奇 莅 东阿;桐乡 建遗烈,武城 播弦歌。”唐 刘得仁《送河池李明府之任》诗:“想得询民瘼,方称 单父 心。”⒉复姓。《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有 单父圣。
    • 5.
      南朝官印释义:刘裕是东晋时小军官,出身低级士族,由于勇悍善战、纪律严明,屡立大功,深得民心。
    • 6.
      取民释义:⒈谓得民心。 ⒉谓向人民征取赋役。
    • 7.
      得民释义:谓得民心。
    • 8.
      民和释义:⒈民众和睦团结。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晋 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宋 梅尧臣《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简乐民和,不厌来观柘枝舞。”⒉民众的信赖。《史记·楚世家》:“熊渠 甚得 江 汉 间民和。”《汉书·萧何传》:“客又説 何 曰:‘……君初入 关,本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尚復孳孳得民和。’”《梁书·止足传·顾宪之》:“﹝ 顾宪之 ﹞性又清俭,彊力为政,甚得民和。”
    • 9.
      民心释义:人民共同的心意:深得民心。民心所向。
    • 10.
      皇基释义:帝王的基业。汉 班固《西都赋》:“图皇基於亿载,度宏规而大起。”《三国志·吴志·胡综传》:“黄 农 创代,拓定皇基。”《北齐书·宣帝纪》:“﹝ 高洋 ﹞詔故太傅 孙腾 ……等并左右先帝,经赞皇基。”《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皇基方峻,匕鬯恒休。”宋 周密《齐东野语·用事切当》:“周益公 诗云:‘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基。’”李大钊《要自由集合的国民大会》:“满清 三百余年的皇基,当不得民众主动的革命军。”
    • 11.
      老大帝国释义:古老的大国。常指古老积弱的旧 中国。《文明小史》楔子:“老大帝國未必轉老還童。”杨度《<游学译编>叙》:“今日外人之訶我 中國 也,不曰老大帝國,則曰幼稚時代。”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七章:“我们 中国 是老大帝国,积弱已极,正值上下一心,兢兢图存时候,怎还闹得民气!”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过去说 中国 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但是,经过这六年的改革,我们把 中国 的面貌改变了。”
    • 12.
      获民释义:谓得民心。 《左传·昭公三年》:“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汉 焦赣《易林·萃之姤》:“种一得十,日益有息,仁政获民,四国亲睦。”
    • 13.
      训人释义:⒈指教导公卿子弟的师长。《书·康诰》:“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孔 传:“戛,常也。凡民不循太常之教,犹刑之无赦,况在外掌众子之官、主训民者而亲犯乎?”孔颖达 疏:“以致教诸子,故为训人……惟举庶子之官者,以其教训公卿子弟最为急故也。郑玄 以训人为师长,亦各一家之道也。”孙星衍 疏:“训人者,若《天官·太宰》‘师,以贤得民;儒,以道得民’,注云‘师,诸侯师氏;儒,诸侯保氏’是也。”⒉诲民。《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教敬不易之典,训人必书之举。”李善 注:“《左氏传》曰:‘训人事君。’”按,《左
    • 14.
      诚质释义:诚实、质朴。《汉书·郊祀志》:“奉天之道,贵以诚质大得民心也。”《隋书·礼仪志一》:“良由天神高远,义须诚质,今从汎祭五帝,理不容文。”唐 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今若非市井之征,则捨其产而唯丁田之问,推以诚质,示以恩惠,严责吏以法,如所陈一社一村之制,递以信相考,安有不得其实?”
    • 15.
      辞曹释义:⒈官名。 ⒉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甚得民心。既卒,州人避其讳,改呼户曹为辞曹。户与祜谐音。
    • 16.
      邦以民为本释义: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17.
      闇暝释义:昏黑。《三国志·魏志·董卓传》“中常侍 段珪 等劫帝走 小平津”裴松之 注引 晋 张璠《汉纪》:“时帝年十四,陈留王 年九岁,兄弟独夜步行欲还宫,闇暝,逐萤火而行,数里,得民家以露车载送。”
    • 18.
      问政于民释义:问政于民,就是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听取普通百姓建议和意见,以使政府的政策更加暖人心,合民意,有效果。这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呈现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不少地方、单位和部门把这“三问”作为一个重要理念予以始终坚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扎实付诸实践,不仅使活动向纵深推进,更在深入人心中赢得民心。
    • 19.
      露车释义:⒈无帷盖的车子。 《后汉书·灵帝纪》:“帝与 陈留王 协 夜步逐荧光行数里,得民家露车,共乘之。”《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露车者,上无巾盖,四旁无帷裳,盖民家以载物者耳。”《新唐书·李纲传》:“及 宪 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 抚棺号慟。”⒉大车。露,通“輅”。《宋书·后废帝纪》:“制露车一乘,其上施篷,乘以出入,从者不过数十人。”

得民造句

1.赌博的投机获利行为,终将使得民众变得好逸恶劳。

2.秦始皇横征暴敛,苛虐无度,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3.隋炀帝凶狠淫佚,横征暴敛,使得民不聊生,国内狼烟四起。

4.秦始皇修筑长城使得民怨沸腾。

5.人民解放军一路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6.党的教育政策有如春风化雨,深得民心。

得民是什么意思 得民读音 怎么读 得民,拼音是de mín,得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得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