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地 [zhōng dì]
1. 指土质中等的土地。中原;中国。指中部地区。适应各种土壤。指命中之处。及至于地。中心;中央。
中地 引证解释
⒈ 指土质中等的土地。
引《周礼·地官·小司徒》:“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
《管子·乘马》:“上地方八十里与下地方百二十里,通於中地方百里。”
《后汉书·仲长统传》:“今者土广民稀,中地未垦。”
李贤 注:“上田已耕,唯中地以下未也。”
⒉ 中原;中国。
引《魏书·崔浩传》:“太祖 用漠北醇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化洽四海。”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中地素以骄奢之习为宝,或诗画美艷,金玉精奇,非一无可取,第是宝之下者也。”
⒊ 中心;中央。
引南朝 陈后主 《洛阳道》诗之三:“建都开 洛 汭,中地乃城阳。”
《旧唐书·礼仪志一》:“立秋后十八日迎黄灵於中地,祭 黄帝。”
⒋ 指中部地区。
引清 梅曾亮 《王刚节公家传》:“两 广 总督檄以兵控两省中地。”
⒌ 适应各种土壤。
引《周礼·考工记·车人》:“倨句磬折,谓之中地。”
郑玄 注:“中地之耒,其疵与直者如磬折,则调矣。”
孙诒让 正义引 戴震 曰:“中地谓无不宜也。宜坚不宜柔,宜柔不宜坚为不中地;利推不利发,利发不利推为不中地。”
⒍ 指命中之处。
引《庄子·德充符》:“游於 羿 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⒎ 及至于地。
引《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冶工铸器,金踊跃於罏中,必有波溢而播弃者,其中地而凝滞,亦有以象於物者矣。”
国语词典
中地 [zhōng dì]
⒈ 经济地理上指提供四周居民所需用品,为某地区经济活动及交通中心的城市。
中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射释义:⒈射手中地位较低者。⒉射箭成绩在下者。⒊向下射。
- 2.
中央商务区释义:大城市中地理位置优越,汇集商贸、金融、投资、证券、保险等经济中枢机构,以互联网为纽带,集中进行商务活动的地区。
- 3.
九界释义:⒈佛教语。 谓“十法界”中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九界相对佛界而言,均为迷界。⒉康有为所谓产生世间诸苦的九种界别。即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业界、乱界、类界和苦界。见《大同书》甲部第六章。
- 4.
伊吾释义:⒈象声词。读书声。宋 黄庭坚《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诵书声调悲壮戏作竹枝歌三章和之》:“南窗读书声伊吾,北窗见月歌竹枝。”明 高启《卧病夜闻邻儿读书》诗:“月淡梧桐雨后天,伊吾声在北窓前。”⒉古地名。汉 伊吾卢 地区,隋 大业 六年置 伊吾郡。治所在今 新疆 哈密县。亦泛指边疆。《后汉书·班超传》:“将兵别击 伊吾 战於 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李贤 注:“伊吾,匈奴 中地名,在今 伊州 纳职县 界。”《新唐书·西域传下》:“伊吾城 者,汉 宜禾 都尉所治。商胡杂居,胜兵千,附 铁勒。人驍悍,
- 5.
位极人臣释义:君主时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 6.
位居极品释义:极顶点。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泛指身为重臣,官位很高。
- 7.
使人释义:⒈佣人,奴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魏博 搜捕金盒,一军忧疑。这里却教了使人送还他去,田承嗣 一见惊慌,知是剑侠,恐怕取他首级,把邪谋都息了。”萧红《生死场》三:“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⒉奉命出使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赵孟 曰:‘牀笫之言不踰阀,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 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明史·太祖纪》:“六月戊寅,察罕 以书来报,留我
- 8.
侧妃释义:清 时皇妃中地位在元妃、大妃之下,庶妃之上者。
- 9.
八大胡同释义:清 末 民 初指 北京 前门 外的 石头胡同、胭脂胡同、百顺胡同、小李纱帽胡同、王广福斜街、陕西巷、韩家潭、皮条营 等八处。当时为妓院集中地。后用以代指妓院。
- 10.
冥夜释义:⒈神话中地名。⒉黑夜。
- 11.
勾牌释义:迷信传说中地府勾捉生人的拘票。
- 12.
地狼释义:传说中地下的狗。古代视为凶兆。
- 13.
大妃释义:清 代皇妃中地位在元妃之下,侧妃和庶妃之上者。 《清史稿·后妃传·太祖大妃》:“辛亥,大妃殉焉,年三十七。同殉者,二庶妃。”
- 14.
官般释义:由政府负责运输。 般,通“搬”。宋 代盐运有官般法,官府设转般仓于适中地,转盐就商,或待官卖。《宋史·食货志下五》:“九年正月,以 福建 盐自来运卖,近为钞法敷扰害民,於是詔 福建 转运司,诸州盐纲依旧官般官卖。”《文献通考·征榷十四》:“闽 广 之盐,自祖宗以来,漕司官般官卖,以给司存。”
- 15.
寄庄释义: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在本籍以外置备土地,设庄收租,谓之寄庄。 明 至 清 代前期,地主为逃避差徭,多在他处买田立庄;或假借外地官僚名义在本地设立田庄。陈子壮 辑《昭代经济言》卷三载 明 唐龙《均田役疏》:“江西 有等巨室,平时置买田产,遇造册时……有暗袭京官方面进士、举人脚色捏作寄庄者。在册不过纸上之捏,在户尤皆空中之影。”《清文献通考·田赋三》引 雍正 七年谕:“直省 有寄庄寄粮之弊,悉令改正。先是 直隶 地方,有寄庄寄粮之名,往往地寄此处,粮寄他处。”
- 16.
小公务员释义:旧时机关、团体中地位低的职员。
- 17.
小镇释义:居民不多的集中地。
- 18.
山徼释义:⒈山地边塞。 ⒉山中地界。
- 19.
巴賨释义:⒈谓 巴 中地带。汉 扬雄《蜀都赋》:“东有 巴賨,绵亘 百濮。”宋 欧阳修《初至夷陵苏子美见寄》诗:“巴賨 舡贾集,蛮市酒旗招。”⒉指 巴 中一带的人。唐 李贺《恼公》诗:“数钱教姹女,买药问 巴 賨。”⒊古代 巴 人所交纳的赋税。巴 人呼赋为賨,故称。唐 陆龟蒙《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襄阳耆旧传>之作》诗:“谁比 蜀 严静,谁方 巴 賨貲。”
- 20.
庄头释义:⒈中国 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所设田庄的管理人。 清 昭槤《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其党 祝现 者,本 豫王 包衣人,居 桑垡村 充 豫王 庄头。”《清史稿·食货志一》:“初设官庄,以近畿民来归者为庄头,给绳地,一绳四十二亩。其后编第各庄头田土分四等,十年一编定。”⒉旧时乡村小吏,约相当于村长。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每保所管乡长某人,保长某人,某镇集村长庄头某人,共若干名。”⒊村头;村庄。唐 王建《初冬旅游》诗:“为客悠悠十月尽,庄头栽竹已过时。”王安友《协作》:“一会儿,大凤 也领着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