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刃 [fēng rèn]
1. 亦作“?刃”。
2. 刀剑等的尖端和刃口。借指兵器。
3. 比喻物体的边角锐利部分。
5. 喻目光凶狠。
锋刃 引证解释
⒈ 刀剑等的尖端和刃口。借指兵器。
引《书·费誓》:“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礪乃锋刃。”
三国 魏 曹丕 《禁复私仇诏》:“民之存者,非流亡之孤,则锋刃之餘,当相亲爱。”
明 刘基 《郁离子·螇螰》:“夫人飢则死,冻则死,不必皆以锋刃而后谓之杀之也。”
鲁迅 《华盖集·杂感》:“死于敌手的锋刃不足悲苦;死于不知何来的暗器,却是悲苦。”
⒉ 比喻物体的边角锐利部分。
引宋 何薳 《春渚纪闻·金龙砚》:“须得美石有锋刃而不劌,如 端溪 石者,发其光彩,则尽善矣。”
⒊ 喻目光凶狠。
引明 袁宏道 《致徐汉明书》:“其人一瞻一视,皆具锋刃,以狠毒之心,而行慈悲之事。”
国语词典
锋刃 [fēng rèn]
⒈ 刀剑锐利的部分。
例如:「拿刀时要小心,别被锋刃割伤了。」
锋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停刀释义:锋刃部分约占全长三分之一的一种长柄刀。
- 2.
三股叉释义:三股叉有牛头叉,中锋刃长而直,两旁叉锋成牛角形,俗称虎叉。有三股叉,即三须叉,又名三角叉,其形与牛头相似。有两股叉,又名龙须叉。还有五股叉,其中锋长又名飞鱼叉,古时为舟战兵器。在西游记中,蝎子精和黄风怪皆使三股叉。
- 3.
交当释义:应对;抵挡。 唐 张九龄《敕安西节度王斛斯书》:“卿还须知其变诈,随事交当,使其退不得以此为词,进不得成其兇计。”《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锋刃之下,未可交当,吾自有计!”
- 4.
仪刀释义: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历代形制不一。《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元年》:“皇城 留守 郭皎 奏:‘诸司仪仗有锋刃者,请皆输军器使,遇立仗别给仪刀。’”胡三省 注:“仪刀,以木为之,以银装之,具刀之仪而已。”《清会典图·舆卫二·仪刀》:“仪刀,鍊铁,通长三尺七寸三分,刃长二尺四寸八分,木柄长一尺二寸五分,端繫緑緌,鞘长二尺七寸五分,通鞔緑沙鱼皮,銎及铅皆涂金,鏤花文,繫以黄鹿皮,悬於革带,带饰亦涂金。”
- 5.
倒载干戈释义: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 6.
全义释义:⒈谓保持节操。唐 韦应物《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宿将降贼庭,儒生独全义。”⒉唐宪宗 时 南诏 靖王(劝利晟)的年号。
- 7.
冒锋释义:冒着锋刃。 形容不顾危险。
- 8.
冰刃释义:⒈明亮如冰的锋刃。⒉冰棱。
- 9.
利锋释义:锐利的锋刃。
- 10.
剡锋释义:锐利的锋刃。
- 11.
割削释义:⒈削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 鼂错 是也。”《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今强敌在前,唯患众少,不应割削见力,置无用之地。”⒉犹切割。汉 王充《论衡·效力》:“诸有锋刃之器,所以能断斩割削者,手能把持之也,力能推引之也。”⒊犹剥削。《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三年》:“卿等司计,当以公正为心,无事割削,致害民而伤和气。”
- 12.
厹矛释义:有三棱锋刃的长矛。
- 13.
合刃之急释义:合刃:兵器的锋刃碰在了一起,指交战。指战斗到了最激烈最危急的时刻。也形容事情发展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 14.
啮缺释义:⒈缺口,锋刃破缺。⒉传说中的上古贤人。隐居不仕。⒊借指隐士。
- 15.
奇锋释义:⒈奇袭敌军的先锋部队。⒉极其锐利的锋刃。⒊犹奇笔。
- 16.
常职释义:固有的职务。《左传·文公六年》:“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孔颖达 疏:“续常职者,职有废闕,任贤使能,令续故常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晋书·华谭传》:“无为罢武库之常职,鑠锋刃为佃器。”
- 17.
扬刃释义:挥动锋刃。
- 18.
昆吾锋释义:昆吾剑的锋刃。 喻特出人物。
- 19.
枚卜释义:⒈一一占卜。古代以占卜法选官,因以指选用官员。《书·大禹谟》:“枚卜功臣,惟吉之从。”孔 传:“枚谓歷卜之而从其吉。”明 代专指选大臣为大学士,入内阁主事。《明史·杨涟传》:“国家最重无如枚卜。忠贤 一手握定……岂真欲门生宰相乎?”清 钱谦益《<内客小识>序》:“厥后规制小变,枚卜阁员,多用部衔推举。”⒉泛指占卜吉凶。隋炀帝《遗陈尚书江总檄》:“守以时月,则鱼烂土崩;接以锋刃,则乌惊鹿走:理在必然,不假枚卜。”唐 李邕《郑州大云寺碑》:“大云寺 者,郑国 慈缘 之所建也。观其肇允枚卜,爰适底居。”⒊指不
- 20.
枝刃释义:某些兵器顶端呈杈枝形的锋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