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骨肉 骨肉的意思
ròu

骨肉

简体骨肉
繁体
拼音gǔ ròu
注音ㄍㄨˇ ㄖ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ǔ gū,

ròu,(1)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组词】: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2)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组词】:桂圆肉。冬瓜肉厚。(3) 果实不脆,不酥。【组词】:肉瓤西瓜。(4) 行动迟缓,性子慢。【组词】:做事真肉。(5)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6)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基本含义

指亲属关系,比喻亲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骨肉的意思

骨肉 [gǔ ròu]

1. 身体。

骨肉归复于土。——《礼记》

[ body; ]

2. 骨和肉。

[ flesh and blood; ]

3. 比喻至亲。

亲生骨肉。
骨肉关系。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说他无缘无故筑什么万里长城,害得人家骨肉分离。——《孟姜女》

[ intimate; kindred; ]

骨肉 引证解释

⒈ 指身体。

《礼记·檀弓下》:“骨肉归復于土,命也!”
《三国演义》第一〇五回:“平 叱曰:‘丞相新亡,骨肉未寒,汝焉敢造反!’”

⒉ 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墨子·尚贤下》:“当王公大人之於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诚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
唐 沉亚之 《上寿州李大夫书》:“亚之 前应贡在京师,而长幼骨肉萍居于 吴。”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兵火之际,东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几多骨肉!”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久别重逢,情逾骨肉。”

⒊ 指同姓的人。

《宋书·王懿传》:“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

⒋ 比喻文章充实的内容。

《平山冷燕》第六回:“莫怪文章生骨肉,謫来元是掌书仙。”


国语词典

骨肉 [gǔ ròu]

⒈ 比喻至亲。指父子兄弟等。

《管子·轻重丁》:「故桓公推仁立义,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亲,国无饥民,此之谓缪薮。」


骨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家骨肉释义:谓全家的亲人。 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相陵相贼,自其一家骨肉之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藩篱之形。”清 吴兰馨《绛蘅秋·设局》:“一家骨肉,説什么年轻。”
    • 2.
      三虞释义:⒈三次虞祭。《仪礼·士虞礼》:“三虞,卒哭。他用刚日,亦如初。”郑玄 注:“虞,丧祭名。虞,安也。骨肉归於土,精气无所不之,孝子为其彷徨,三祭以安之。”《礼记·杂记下》:“士三虞,大夫五,诸侯七。”宋 梅尧臣《司徒陈公挽词》:“拥涂看卤部,谁为毕三虞?”⒉三位掌川泽之官。《国语·齐语》:“市立三乡,泽立三虞。”韦昭 注:“《周礼》有泽虞之官,虞,度也。掌度知川泽之大小及所生育者。”⒊三条安民的禁令。《逸周书·丰谋》:“三虞:一,边不侵内;二,道不敺牧;三,郊不留人。”孔晁 注:“虞,乐也。设此三禁所以悦
    • 3.
      世好释义:⒈时尚,世俗所爱好的。宋 苏舜钦《夜闻秋声感而成咏》:“未能追世好,且乐樽酒间。”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颠 张 醉 素 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元 揭徯斯《处士杨君墓志铭》:“其力行,敦六行,明五教,邪説不能乱,世好不能惑。”⒉犹世交。宋 陆游《送子虡赴金坛丞》诗:“汝虽登门晚,世好亦牵联。”《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同你来的那位 尤公,是世好么?”
    • 4.
      东平献颂释义:《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汉 明帝 永平 ﹞十五年春行幸 东平 ……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 苍,苍 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后因以“东平献颂”为宗室歌颂帝德的典实。《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袞传》:“昔 唐叔 归禾,东平 献颂,斯皆骨肉赞美,以彰懿亲。”
    • 5.
      丰泰释义:犹言丰盛,丰裕。 晋 葛洪《抱朴子·道意》:“每供福食,无有限剂;市买所具,务於丰泰。”《南史·谢弘微传》:“弘微 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前蜀 杜光庭《莫庭乂本命醮词》:“骨肉则两地乐康,生灵则一邑丰泰。”
    • 6.
      乖阔释义:离别;疏远。 唐 韦应物《酬李儋》诗:“人生所各务,乖阔累朝昏。”宋 王安石《答熊伯通书》:“幸得会晤,岂胜欣慰。遽復乖阔,实深悵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老身鐘漏并歇,残年向尽,骨肉之间,殊所乖阔。”
    • 7.
      体亲释义:指骨肉至亲。
    • 8.
      何图释义:哪里想到。汉 李陵《答苏武书》:“然 陵 不死,有所为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一》:“况当强种鳞鳞,蔓我四周……非左操刃右握算,吾不知将何以生活也,而何图风水宅相之説,犹深刻人心,力杜富源,自就阿鼻。”
    • 9.
      党议释义:⒈聚众议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羣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羣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⒉朋党之间的争论、非议。《后汉书·党锢传·魏朗》:“尚书令陈蕃荐朗公忠亮直,宜在机密,復徵为尚书。会被党议,免归家。”南朝梁沉约《君子行》:“嚣途或妄践,党议勿轻持。”唐戴叔伦《敬酬陆山人》诗之一:“党议连诛不可闻,直臣高士去纷纷。”
    • 10.
      初定释义:⒈谓国家方始平定。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彊庶孼,以镇抚四海,用承衞天子也。”汉 班固《两都赋序》:“大 汉 初定,日不暇给。”⒉佛教谓入定之初。唐 戴叔伦《留宿罗源西峰寺示辉上人》诗:“山寂僧初定,廊深火自明。”唐 李中《宿钟山知觉院》诗:“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
    • 11.
      前肩释义:四足动物(如家牛)的紧靠肩隆后面的那一部分脊骨肉。
    • 12.
      剥剔释义:⒈宰杀并分解骨肉。⒉劫掠。
    • 13.
      南口释义:⒈古指南方边远地区被贩卖的人。《旧唐书·宪宗纪》:“比闻 岭南 五管 并 福建、黔中 等道,多以南口餉遗,及於诸处博易,骨肉离析,良贱难分。此后严加禁止。”《新唐书·房启传》:“启 自陈献使者南口十五,帝怒,杀宦人,贬 启 虔州 长史,死。始詔 五管、福建、黔中道 不得以口馈遗、博易。”⒉地名。在 北京市 昌平县 西。地当 居庸关 南要隘,因此得名。后魏 叫 下口,北齐 叫 夏口,元 时始称 南口。《元史·札八儿火者传》所称 铁木真 令 札八儿 轻骑入 南口,破 金 人,即此地。
    • 14.
      去离释义:分离;离开。汉 班固《白虎通·谏诤》:“亲属諫不得放者,骨肉无相去离之义也。”《后汉书·献帝纪》:“今耆儒年踰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
    • 15.
      同盘而食释义: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 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 16.
      吾曹释义:犹我辈;我们。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曹何爱不为公。”南朝 梁 王僧孺《与何炯书》:“斯大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已。”宋 杨万里《次主簿叔乞米韵》:“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从古不应贫。”清 周亮工《书影》卷二:“吾曹市语,举大数以为言,五金盖五十金云。”郭沫若《在欢送志愿军大会上》诗:“海洋深情逾骨肉,永恒胜利属吾曹。”
    • 17.
      和孺释义:谓兄弟和好相亲。 孺,亲睦。语本《诗·小雅·常棣》:“兄弟既具,和乐且孺。”郑玄 笺:“九族会曰和;孺,属也。”孔颖达 疏:“九族会聚,和而甚忻乐,且復骨肉相亲属也。”明 宋濂《永丰刘府君墓志铭》:“府君性忠厚,遇异母兄 奇可,尤尽和孺之乐。”
    • 18.
      四节释义:⒈指春、夏、秋、冬四季。《后汉书·杨赐传》:“今城外之苑,已有五六,可以逞情意,顺四节也。”李贤 注:“四节,谓春蒐、夏苗、秋獮、冬狩也。”三国 魏 曹丕《连珠》之二:“盖闻四节异气以成岁,君子殊道以成名。”晋 陆机《塘上行》:“四节逝不处,繁华难久鲜。”⒉指四时的节日。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退省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愿陛下沛然垂詔,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篤义。”《晋书·王濬传》:“濬 今有二孙,年出六十,室如悬磬,餬口 江 滨,四节蒸尝,菜羹不给。”清 吴伟业《萧史青
    • 19.
      团圆释义:⒈(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骨肉团圆。全家团圆。⒉圆形的:这个人团圆脸,大眼睛。
    • 20.
      国网释义:国家的法纪。 《三国志·魏志·曹洪传》“﹝ 洪 ﹞乃得免官削爵土”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老惛倍贪,触突国网,罪迫三千,不在赦宥,当就辜诛,弃诸市朝,犹蒙天恩,骨肉更生。”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国网天宪,寘诸掌握。未尝鞠人於轻刑,錮人於重议。”清 黄遵宪《逐客篇》:“助以国网宽,日长土风恶。”

骨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家骨肉释义:谓全家的亲人。 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相陵相贼,自其一家骨肉之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藩篱之形。”清 吴兰馨《绛蘅秋·设局》:“一家骨肉,説什么年轻。”
    • 2.
      三虞释义:⒈三次虞祭。《仪礼·士虞礼》:“三虞,卒哭。他用刚日,亦如初。”郑玄 注:“虞,丧祭名。虞,安也。骨肉归於土,精气无所不之,孝子为其彷徨,三祭以安之。”《礼记·杂记下》:“士三虞,大夫五,诸侯七。”宋 梅尧臣《司徒陈公挽词》:“拥涂看卤部,谁为毕三虞?”⒉三位掌川泽之官。《国语·齐语》:“市立三乡,泽立三虞。”韦昭 注:“《周礼》有泽虞之官,虞,度也。掌度知川泽之大小及所生育者。”⒊三条安民的禁令。《逸周书·丰谋》:“三虞:一,边不侵内;二,道不敺牧;三,郊不留人。”孔晁 注:“虞,乐也。设此三禁所以悦
    • 3.
      世好释义:⒈时尚,世俗所爱好的。宋 苏舜钦《夜闻秋声感而成咏》:“未能追世好,且乐樽酒间。”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颠 张 醉 素 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元 揭徯斯《处士杨君墓志铭》:“其力行,敦六行,明五教,邪説不能乱,世好不能惑。”⒉犹世交。宋 陆游《送子虡赴金坛丞》诗:“汝虽登门晚,世好亦牵联。”《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同你来的那位 尤公,是世好么?”
    • 4.
      东平献颂释义:《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汉 明帝 永平 ﹞十五年春行幸 东平 ……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 苍,苍 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后因以“东平献颂”为宗室歌颂帝德的典实。《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袞传》:“昔 唐叔 归禾,东平 献颂,斯皆骨肉赞美,以彰懿亲。”
    • 5.
      丰泰释义:犹言丰盛,丰裕。 晋 葛洪《抱朴子·道意》:“每供福食,无有限剂;市买所具,务於丰泰。”《南史·谢弘微传》:“弘微 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前蜀 杜光庭《莫庭乂本命醮词》:“骨肉则两地乐康,生灵则一邑丰泰。”
    • 6.
      乖阔释义:离别;疏远。 唐 韦应物《酬李儋》诗:“人生所各务,乖阔累朝昏。”宋 王安石《答熊伯通书》:“幸得会晤,岂胜欣慰。遽復乖阔,实深悵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老身鐘漏并歇,残年向尽,骨肉之间,殊所乖阔。”
    • 7.
      体亲释义:指骨肉至亲。
    • 8.
      何图释义:哪里想到。汉 李陵《答苏武书》:“然 陵 不死,有所为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一》:“况当强种鳞鳞,蔓我四周……非左操刃右握算,吾不知将何以生活也,而何图风水宅相之説,犹深刻人心,力杜富源,自就阿鼻。”
    • 9.
      党议释义:⒈聚众议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羣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羣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⒉朋党之间的争论、非议。《后汉书·党锢传·魏朗》:“尚书令陈蕃荐朗公忠亮直,宜在机密,復徵为尚书。会被党议,免归家。”南朝梁沉约《君子行》:“嚣途或妄践,党议勿轻持。”唐戴叔伦《敬酬陆山人》诗之一:“党议连诛不可闻,直臣高士去纷纷。”
    • 10.
      初定释义:⒈谓国家方始平定。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彊庶孼,以镇抚四海,用承衞天子也。”汉 班固《两都赋序》:“大 汉 初定,日不暇给。”⒉佛教谓入定之初。唐 戴叔伦《留宿罗源西峰寺示辉上人》诗:“山寂僧初定,廊深火自明。”唐 李中《宿钟山知觉院》诗:“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
    • 11.
      前肩释义:四足动物(如家牛)的紧靠肩隆后面的那一部分脊骨肉。
    • 12.
      剥剔释义:⒈宰杀并分解骨肉。⒉劫掠。
    • 13.
      南口释义:⒈古指南方边远地区被贩卖的人。《旧唐书·宪宗纪》:“比闻 岭南 五管 并 福建、黔中 等道,多以南口餉遗,及於诸处博易,骨肉离析,良贱难分。此后严加禁止。”《新唐书·房启传》:“启 自陈献使者南口十五,帝怒,杀宦人,贬 启 虔州 长史,死。始詔 五管、福建、黔中道 不得以口馈遗、博易。”⒉地名。在 北京市 昌平县 西。地当 居庸关 南要隘,因此得名。后魏 叫 下口,北齐 叫 夏口,元 时始称 南口。《元史·札八儿火者传》所称 铁木真 令 札八儿 轻骑入 南口,破 金 人,即此地。
    • 14.
      去离释义:分离;离开。汉 班固《白虎通·谏诤》:“亲属諫不得放者,骨肉无相去离之义也。”《后汉书·献帝纪》:“今耆儒年踰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
    • 15.
      同盘而食释义: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 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 16.
      吾曹释义:犹我辈;我们。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曹何爱不为公。”南朝 梁 王僧孺《与何炯书》:“斯大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已。”宋 杨万里《次主簿叔乞米韵》:“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从古不应贫。”清 周亮工《书影》卷二:“吾曹市语,举大数以为言,五金盖五十金云。”郭沫若《在欢送志愿军大会上》诗:“海洋深情逾骨肉,永恒胜利属吾曹。”
    • 17.
      和孺释义:谓兄弟和好相亲。 孺,亲睦。语本《诗·小雅·常棣》:“兄弟既具,和乐且孺。”郑玄 笺:“九族会曰和;孺,属也。”孔颖达 疏:“九族会聚,和而甚忻乐,且復骨肉相亲属也。”明 宋濂《永丰刘府君墓志铭》:“府君性忠厚,遇异母兄 奇可,尤尽和孺之乐。”
    • 18.
      四节释义:⒈指春、夏、秋、冬四季。《后汉书·杨赐传》:“今城外之苑,已有五六,可以逞情意,顺四节也。”李贤 注:“四节,谓春蒐、夏苗、秋獮、冬狩也。”三国 魏 曹丕《连珠》之二:“盖闻四节异气以成岁,君子殊道以成名。”晋 陆机《塘上行》:“四节逝不处,繁华难久鲜。”⒉指四时的节日。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退省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愿陛下沛然垂詔,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篤义。”《晋书·王濬传》:“濬 今有二孙,年出六十,室如悬磬,餬口 江 滨,四节蒸尝,菜羹不给。”清 吴伟业《萧史青
    • 19.
      团圆释义:⒈(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骨肉团圆。全家团圆。⒉圆形的:这个人团圆脸,大眼睛。
    • 20.
      国网释义:国家的法纪。 《三国志·魏志·曹洪传》“﹝ 洪 ﹞乃得免官削爵土”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老惛倍贪,触突国网,罪迫三千,不在赦宥,当就辜诛,弃诸市朝,犹蒙天恩,骨肉更生。”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国网天宪,寘诸掌握。未尝鞠人於轻刑,錮人於重议。”清 黄遵宪《逐客篇》:“助以国网宽,日长土风恶。”

骨肉造句

1.我们几个人是患难之交,情同骨肉

2.她俩虽然不是亲姐妹,但却情同骨肉

3.这是“情逾骨肉”的,当年国民党反动派要将我们斩尽杀绝的险境中的最真挚而伟大的“天下父母心”啊!

4.不过自家兄妹,至亲骨肉,怎么能够不关心呀。

5.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群众骨肉相连。

6.经过千辛万苦,他从台湾回到大陆,寻到分别五十年的亲人,圆了骨肉团圆之梦。

7.我与班主任虽有师生之别,但情逾骨肉

8.骨肉至亲之间不可自相鱼肉。

9.他吝啬得连至亲骨肉都不多给一个钱,何况是外人。

10.萧队长又说,贫雇是农是至亲骨肉,我才敢说话。

11.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妻儿,是我们的至亲骨肉

12.写文章时,论点和论据是骨肉相连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主题突出,结构严谨。

13.亲情是一段骨肉相离的历史,西班牙、埃及与苏伊士,大陆与台湾。

14.战争使王爷爷一家骨肉离散,至今不得团圆。

15.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16.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

17.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18.一方面,兄弟是骨肉至亲,到危急时自会同心协力的拼命。

19.儿女是父母的亲生骨肉,哪有不惦着的?

20.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骨肉是什么意思 骨肉读音 怎么读 骨肉,拼音是gǔ ròu,骨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骨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