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ì,(1)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组词】:退步。退路。退却。退让。倒退。(2) 离开,辞去。【组词】:退席。退伍。退职。退休。引退。(3) 送还,不接受,撤销。【组词】:退还。(4) 脱落。【组词】:退色。退毛。减退。(5) 和柔的样子。【组词】:退然。(6) 迟缓,畏缩。【例句】:“求也退”。
bì,(1) 躲,设法躲开。【组词】: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2) 防止。【组词】: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shè shě,(1) 放弃,不要了。【组词】: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2) 施舍。【组词】:舍粥。舍药。(1) 居住的房子。【组词】:宿舍。旅舍。校舍。(2) 居住,休息。【组词】:舍于山麓。(3)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组词】:舍弟。舍侄。舍亲。(4)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例句】:退避三舍(喻对人让步)。(5) 姓。
1. 比喻对人让步,避免冲突。
英[fink out; keep sb. at arm's length;]
⒈ 舍,军行三十里。后 重耳 返国执政, 晋 楚 城濮 之战, 晋 军果“退三舍以辟之”。
引春秋 晋 公子 重耳 出亡至 楚,楚成王 礼遇 重耳,并问:“公子若反 晋国,则何以报不穀?”
重耳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 晋国,晋 楚 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后因以“退避三舍”表示退让,不敢与争。 明 叶宪祖 《鸾鎞记·京晤》:“似你这般诗才,不怕 杜羔 不退避三舍。”
《儒林外史》第十回:“贤侄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可是一碰到嘴巴不闲的 吴教授,他却要退避三舍,再也轮不到他。”
⒈ 比喻遇到实力很强的对手,为避免正面冲突折损太多,乃主动让步,不与人争。参见「辟君三舍」条。
引《儒林外史·第一〇回》:「贤姪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
《镜花缘·第五六回》:「非独本郡众人所不能及,即天下闺才,亦当退避三舍哩!」
近远而避之
反周旋到底
1.他们喜欢把自己打扮成一无所有的楞头小子,这样无论是美国的抢劫犯或是俄罗斯的吉普赛人都会退避三舍。
2.可见二位仁兄的学问,不但本校众人所不能及,即使天下文才,也当退避三舍哩!
3.他是大老粗,我退避三舍,不跟他争。
4.不用走进去看,仅听到它的嘶吼就足够令人退避三舍。
5.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6.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时,晋文公重耳命令晋军退避三舍。
7.这种恶霸出现,任谁都要退避三舍。
8.看着他那个气势凶凶的样子,我想就是老虎看见了,也得退避三舍。
9.像臭豆腐之类的食品,很多亚洲人很爱,但味道让西方人闻了就退避三舍。
10.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见到困难就退避三舍,终究会一事无成。
11.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别误以为我是在怕他。
12.球场上实力说话,一切与篮球无关的都给我退避三舍。
13.她太泼辣,许多人见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14.他那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气势摆出来,让人退避三舍。
15.今天对方来势汹汹,且让我先退避三舍,思谋良策。
16.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退避三舍,养精蓄锐。
17.见有警察来,他立即退避三舍。
18.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我只能退避三舍。
19.他身上散发出的高贵得不容亵渎的气息,不怒自威的神色,却让飘落的樱花也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