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心理 心理的意思
xīn

心理

简体心理
繁体
拼音xīn lǐ
注音ㄒㄧㄣ ㄌ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īn,(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组词】:心包。心律。心衰。心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组词】:心腹。中心。(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组词】: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lǐ,(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组词】:心理。肌理。条理。事理。(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组词】: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例句】:理科,数理化。理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组词】: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组词】:理睬。答理。(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基本含义

指人的心境、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活动和状态。

心理的意思

心理 [xīn lǐ]

1. 心中包含的情理。

[ psychology; mentality; ]

3. 思想感情。

心理 引证解释

⒈ 心中包含的情理;思想感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世人心理如是,安得不江河日下耶!”
杨沫 《花蕊》:“爱花、观花和欣赏音乐,这都和爱美的心理分不开。”

⒉ 我国古代哲学名词。谓心与理。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此区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所以异於后世者,正在於是。”

心理学名词。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内心活动的总称。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国语词典

心理 [xīn lǐ]

⒈ 人脑中认知、思考、记忆等活动的总称。亦用以泛指人的思想、情感等内心活动。

心绪

生理

⒉ 心和理。是宋儒心性论中的重点。

明·王阳明《传习录·卷中·答顾东桥书》:「此区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


心理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心情释义:感情状态:心情舒畅。悲伤的心情。
    • 2.
      情绪释义: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 3.
      心思释义:⒈想法;打算:我猜不透他的心思。⒉思考的能力:挖空心思。⒊心情;兴趣:没有心思下棋。
    • 4.
      心境释义:心情(指苦乐):心境不佳。 心境好,看什么都顺眼。
    • 5.
      心绪释义: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说):心绪不宁。心绪乱如麻。

心理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生理释义:生物机体的机能。 即整个生物体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活动。

心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朝成真释义:指多年的愿望或梦想有一天突然就实现了,毫无心理准备,内心有种惊讶不可思议与与惊喜。
    • 2.
      万蚁噬心释义:表示非常痛苦、极度难受的心理状态。(成千上万的蚂蚁在啃噬你的心脏)。
    • 3.
      不良少年释义:一些行为思想表现不良的未成年人,思想叛逆或行为出格,逆反心理明显。
    • 4.
      丑妻心理释义:可以理解为两种心理,一种是男人结婚后总觉得妻子没有原来漂亮(结婚前)的心理;另一种就是指大多数男子结婚后,他们不愿再称赞妻子美丽,有时可能还不满:“都结婚了,打扮那么漂亮干嘛?”以上两种都是男人普遍的丑妻心理,但是后者心理最为常见。
    • 5.
      专注力释义: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心理状态。
    • 6.
      丧心释义:⒈心理反常;丧失理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宋 叶适《终论三》:“使兵犹有法,则彼之所为乃丧心失灵狂惑而求死者也。”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如此迷惑丧心之语,犹拔作南宫首卷,文字安得不陋?”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一听到新思想,一看到 俄国 的小说,更其害怕,对于较特别的思想,较新思想尤其丧心发抖。”⒉犹言丧天良。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真生》:“一日,饮既卧,贾 潜起,搜诸衣底。真 觉之曰:‘子真丧心,不可处矣!’”
    • 7.
      个人化释义:个人化为社会心理学名词。 所谓个人化,是指人们把自己当作整个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或多或少地与自己有关。不幸的是,这些人往往会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权力和能力来控制这一切。
    • 8.
      个别差异释义:也称“个性差异”。个人在个性方面与他人不同的特点。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和行为方式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 9.
      临时夫妻释义: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打工虽然给农家带来了收入,改变了家庭经济贫穷面貌,但大多数打工家庭夫妇长期分居,家里孩子老人要照料,田地要耕种,很多家庭只好选择一人出去打工,一人留守在家,夫妻长期分居,为了解决孤男寡女精神上孤独寂寞、生理上的性饥渴和性心理等,在一些打工族家庭中悄悄出现一种“临时夫妻”。
    • 10.
      临终关怀释义:对将要死亡的病人给予心理和生理上的关心照顾,使减轻痛苦,平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间。
    • 11.
      乐观开朗释义:乐观:是一种人的心理形态,即使面对挫折,困难,都有着积极向上的情绪;开朗:是人的一种性格,它主要表现在为人相处的人迹关系。
    • 12.
      二因素说释义: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的智力结构理论。 认为智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一般因素是完成任何活动都必备的共同因素,特殊因素是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特有因素。
    • 13.
      互动性释义:指社会交往活动。主要是人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
    • 14.
      五听制度释义: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时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5种方法。
    • 15.
      五徧行释义:佛教语。唯识宗指五种周遍于一切心理活动的“心所法”。即触、作意、受、想、思。见《百法明门论》。
    • 16.
      五权分立释义: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1866五权分立1925)提出的一种政治主张。 他认为中国从前实行行政权、考试权和监察权的流弊很大,而西方各国所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三权分立,也不太完善,因此,提出采取西洋各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宪法的长处,并融入中国古代考试权和监察权独立的优点,而创立了以五权分立概念为核心理念的宪法。避免行政权兼考试权会造成私自用人,以及立法权兼监察权会造成议会专制的问题。
    • 17.
      五藴释义:梵语意译。佛教语。指色、受、想、行、识五者假合而成的身心。色为物质现象,其余四者为心理现象。佛教不承认灵魂实体,以为身心虽由五蕴假合而不无烦恼、轮迴。又名“五阴”、“五众”。
    • 18.
      交际能力释义: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
    • 19.
      人从众释义:指人盲目,没有主见,等同于从众心理。
    • 20.
      人影绰绰释义:当视线模糊时,在视觉上感觉人一个接一个,并没有直接看见人本身只看见人影,形容人影多,姿态美。也可形容一个人心理烦躁时看到客观视觉中清晰的人群,由于主观作用而模糊起来。

心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朝成真释义:指多年的愿望或梦想有一天突然就实现了,毫无心理准备,内心有种惊讶不可思议与与惊喜。
    • 2.
      万蚁噬心释义:表示非常痛苦、极度难受的心理状态。(成千上万的蚂蚁在啃噬你的心脏)。
    • 3.
      不良少年释义:一些行为思想表现不良的未成年人,思想叛逆或行为出格,逆反心理明显。
    • 4.
      丑妻心理释义:可以理解为两种心理,一种是男人结婚后总觉得妻子没有原来漂亮(结婚前)的心理;另一种就是指大多数男子结婚后,他们不愿再称赞妻子美丽,有时可能还不满:“都结婚了,打扮那么漂亮干嘛?”以上两种都是男人普遍的丑妻心理,但是后者心理最为常见。
    • 5.
      专注力释义: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心理状态。
    • 6.
      丧心释义:⒈心理反常;丧失理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宋 叶适《终论三》:“使兵犹有法,则彼之所为乃丧心失灵狂惑而求死者也。”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如此迷惑丧心之语,犹拔作南宫首卷,文字安得不陋?”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一听到新思想,一看到 俄国 的小说,更其害怕,对于较特别的思想,较新思想尤其丧心发抖。”⒉犹言丧天良。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真生》:“一日,饮既卧,贾 潜起,搜诸衣底。真 觉之曰:‘子真丧心,不可处矣!’”
    • 7.
      个人化释义:个人化为社会心理学名词。 所谓个人化,是指人们把自己当作整个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或多或少地与自己有关。不幸的是,这些人往往会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权力和能力来控制这一切。
    • 8.
      个别差异释义:也称“个性差异”。个人在个性方面与他人不同的特点。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和行为方式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 9.
      临时夫妻释义: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打工虽然给农家带来了收入,改变了家庭经济贫穷面貌,但大多数打工家庭夫妇长期分居,家里孩子老人要照料,田地要耕种,很多家庭只好选择一人出去打工,一人留守在家,夫妻长期分居,为了解决孤男寡女精神上孤独寂寞、生理上的性饥渴和性心理等,在一些打工族家庭中悄悄出现一种“临时夫妻”。
    • 10.
      临终关怀释义:对将要死亡的病人给予心理和生理上的关心照顾,使减轻痛苦,平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间。
    • 11.
      乐观开朗释义:乐观:是一种人的心理形态,即使面对挫折,困难,都有着积极向上的情绪;开朗:是人的一种性格,它主要表现在为人相处的人迹关系。
    • 12.
      二因素说释义: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的智力结构理论。 认为智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一般因素是完成任何活动都必备的共同因素,特殊因素是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特有因素。
    • 13.
      互动性释义:指社会交往活动。主要是人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
    • 14.
      五听制度释义: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时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5种方法。
    • 15.
      五徧行释义:佛教语。唯识宗指五种周遍于一切心理活动的“心所法”。即触、作意、受、想、思。见《百法明门论》。
    • 16.
      五权分立释义: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1866五权分立1925)提出的一种政治主张。 他认为中国从前实行行政权、考试权和监察权的流弊很大,而西方各国所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三权分立,也不太完善,因此,提出采取西洋各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宪法的长处,并融入中国古代考试权和监察权独立的优点,而创立了以五权分立概念为核心理念的宪法。避免行政权兼考试权会造成私自用人,以及立法权兼监察权会造成议会专制的问题。
    • 17.
      五藴释义:梵语意译。佛教语。指色、受、想、行、识五者假合而成的身心。色为物质现象,其余四者为心理现象。佛教不承认灵魂实体,以为身心虽由五蕴假合而不无烦恼、轮迴。又名“五阴”、“五众”。
    • 18.
      交际能力释义: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
    • 19.
      人从众释义:指人盲目,没有主见,等同于从众心理。
    • 20.
      人影绰绰释义:当视线模糊时,在视觉上感觉人一个接一个,并没有直接看见人本身只看见人影,形容人影多,姿态美。也可形容一个人心理烦躁时看到客观视觉中清晰的人群,由于主观作用而模糊起来。

心理造句

1.霍赵两家本无不解之仇,只因彼此不服输的心理,而一定要争个高低,互不相让。

2.我已有心理準备,此次考试纵然名落孙山,也不气馁。

3.对于心理学我是一窍不通,所以不敢对这篇文章妄下雌黄。

4.凡事先有心理准备,遇到变故时不致张慌失措。

5.老王善于揣摸领导的心理,你看他的行动就与他们处长的意图若合符节,没有半点差错。

6.突破了学习的心理障碍后,她的进步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7.事态不容乐观,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8.我已有心理准备,此次考试纵然名落孙山,也不气馁。

9.我们要想成功,必须得有好事多磨的心理准备。

10.我疑心理发匠都是孔武有力的,不然腕臂间怎有那样大的力气?

11.恐惧心理把我局限在狭窄的安乐窝里动弹不得。

12.我们做心理辅导工作的,也得因对象不同,对症下药。

13.经过心理医师的对症下药,他终于走出失恋的阴影。

14.司机对我说:青藏公路不是城市大马路,山高水险,你得作好心理准备。

15.父母的左提右挈,让我的心理备受温暖。

16.幸灾乐祸!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最基本的心理问题,只有弱者才会去幸灾乐祸。

17.要麽她深谙男人的心理,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8.而在目光如炬的心理分析师眼中,更是察微知巨。

19.文中关于心理活动的描写,虽然比较粗略,却也有粗中有细之处。

20.他这种自怨自艾的心理是一般刚犯错的人都会有的。

心理(xin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心理是什么意思 心理读音 怎么读 心理,拼音是xīn lǐ,心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心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