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投降 投降的意思
tóuxiáng

投降

简体投降
繁体
拼音tóu xiáng
注音ㄊㄡˊ ㄒㄧ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óu,(1) 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组词】:投篮。投弹(dàn )。(2) 跳进去。【组词】:投河。自投罗网。(3) 放进去,送进去。【组词】:投入。投资。投标。(4) 走向,进入。【例句】:投宿(找地方住宿)。投奔。投靠。投降。投师(从师学习)。投诉。(5) 发向。【组词】:投射。投影。(6) 寄,递送。【组词】:投递。投稿。(7) 合。【组词】:投合。意气相投。(8) 临,在…以前。【组词】:投明。投暮(天黑以前)。

jiàng xiáng,(1) 下落,落下。【组词】:下降。降旨。降临。降旗。空降。(2) 减低,贬抑。【组词】:降低。降价。降职。降解(jiě)。降心相从(抵制自己心志以服从别人)。(3) 姓。(1) 投降,归顺。【组词】:宁死不降。(2) 降服,使驯服。降龙伏虎。

基本含义

指主动向敌人屈服,放弃抵抗,接受失败的结果。

投降的意思

投降 [tóu xiáng]

1. 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向对方屈服。

命令军队投降。

[surrender; capitulate;]

投降 引证解释

⒈ 停止抵抗,向对方屈服。

唐 陆贽 《放淮西生口归本贯敕》:“其投降人等,权於诸州县安置者,亦任各从所适。”
辽 懿德皇后 《伏虎林应制》诗:“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明 唐顺之 《为擒获溃兵及奸细事疏》:“餘党怜其被脇,既已投降,悉从轻典,理合题知。”
梁斌 《播火记》四八:“为了革命,流血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投降与屈辱!”


国语词典

投降 [tóu xiáng]

⒈ 停止抵抗,向对方降顺。

《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才经数合,只见樊爱能、何徽两个引取马军先走,右军溃散,只留步军千余人,尽解甲走诣北汉主军前投降。」
《三国演义·第二回》:「朱俊分兵四面围定,城中断粮,韩忠使人出城投降。」

投诚 降服 折服

反抗 抵抗 抗拒 受降


投降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受降释义:接受敌方投降。
    • 2.
      屈从释义:对外来压力不敢反抗,勉强服从:决不屈从于恶势力。
    • 3.
      屈服释义:对外来的压力妥协让步,放弃斗争:屈服投降。也作屈伏。
    • 4.
      投诚释义:(敌人、叛军等)归附:缴械投诚。
    • 5.
      折服释义:⒈说服;使屈服:强词夺理不能折服人。艰难困苦折服不了我们。⒉信服:令人折服。大为折服。
    • 6.
      纳降释义:接受敌人的投降。
    • 7.
      遵从释义:遵照并服从:遵从决议。遵从上级的指示。遵从老师的教导 。
    • 8.
      降服释义:投降屈服:缴械降服。
    • 9.
      顺从释义:依照别人的意愿行动,不违背,不反抗。
    • 10.
      顺服释义:顺从;服从:人心顺服。我只好顺服地跟在他身后。

投降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反抗释义:用行动反对;抵抗: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 2.
      抗战释义:⒈进行抵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英勇抗战。 ⒉特指我国1937—1945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 3.
      抗拒释义:抵抗和拒绝:抗拒命令。
    • 4.
      抵抗释义: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奋力抵抗。 抵抗敌人入侵。

投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贯道释义:会道门之一。起源于 山东。初名“东震堂”,后 路中一 承办道务,取《论语》中“吾道一以贯之”,改名“一贯道”。1925年 路 死后,由 张光璧 继承。抗 日 战争期间,张 投靠 日本 帝国主义并为其效劳。日本 投降以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利用。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缔。周立波《诸葛亮会》:“咱们得时刻留心,抓了这些,说不定还有。碰到形迹可疑的人,得赶紧报告。他们闹一贯道,什么道门的,都是遮眼法。”
    • 2.
      三风释义:⒈指巫、淫、乱三种恶劣风气。 《南齐书·萧赤斧传》:“嗣主不纲,穷肆陵暴,十諐毕行,三风咸袭。”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山岳崩頽,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详“三风十愆”。⒉指学风、党风、文风。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郭小川《痛悼伟大的领袖和导师》诗:“一九四二年,您为 日本 投降,做了最周密的准备,整顿三风。”⒊指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三种坏作风。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这次整风,就是整顿三风,
    • 3.
      不战而降释义:没有和敌人正面交锋,就已经投降了。指没有战斗意志的,或者丧失战斗拼搏能力的,自行放弃的行为。
    • 4.
      与陈伯之书释义:骈文篇名。南朝梁丘迟作。陈伯之是投降北魏的梁将,梁军北伐时,作者替梁军主帅写信招降陈伯之。信中陈说归降与否的利害关系,宣扬梁朝的宽宏,最后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国景物打动对方,尤为后人传诵。陈接信后,即率部复归梁朝。
    • 5.
      义不帝秦释义:出自《战国策·赵策三》,比喻坚持正义,不向强权恶势力屈服、投降。
    • 6.
      九一八事变释义: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19日日军侵占沈阳,同时在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发动进攻。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军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四个多月内,东北全境沦陷。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领土才全部收复。
    • 7.
      乞降释义:请求对方接受投降。
    • 8.
      以华治华释义:近百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一惯利用中国的投降派、卖国贼政府来间接控制中国的政策。
    • 9.
      儿皇帝释义:五代时,石敬瑭 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受封为帝,自称儿皇帝。 后来泛指依靠外力取得并维持统治地位的投降卖国分子。
    • 10.
      克敌释义:打败敌人。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唐肃宗四》:“逆贼有必亡之势,诸将有克敌之能。”鲁迅《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类乎投降’,‘机会主义’,这是近十年来‘新形式的探求’的结果,是克敌的咒文,至少先使你惹一身不干不净。”
    • 11.
      八七会议释义: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这次会议是在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决定在湖南、湖北、江西和广东等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这次会议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会议对“左”倾情绪未予警惕,致使以后的“左”倾错误发展起来。
    • 12.
      出降释义:⒈投降;归顺。 《后汉书·岑彭传》:“﹝ 朱鮪 ﹞乃面缚,与 彭 俱诣 河阳。帝即解其缚,召见之,復令 彭 夜送 鮪 归城。明旦,悉其众出降,拜 鮪 为平狄将军,封 扶沟侯。”《三国志·蜀志·姜维传》:“钟会 攻围 汉 乐 二城,遣别将进攻 关口,蒋舒 开城出降,傅僉 格鬭而死。”《新唐书·东夷传·高丽》:“明年正月,勣 引道次 新城 ……城人缚戍酋出降。”清 蒋良骐《东华录》卷二:“明 副将标下官 李丰 率兵薙髮出降。”⒉帝王之女出嫁。因帝王位处至尊,故称降。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太和公主 出降
    • 13.
      分一杯羹释义:来源于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他。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后世指在成果中参与分享一些利益的过程。
    • 14.
      前徒倒戈释义: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
    • 15.
      劝降释义:劝人投降。
    • 16.
      华盛顿释义:⒈美国首都。位于该国东部。人口约54万(1996年)。为纪念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而命名。最高建筑是华盛顿纪念塔。著名建筑还有白宫、国会大厦、五角大楼、林肯纪念堂等。⒉乔治·华盛顿(1732—1799)美国第一任总统(1789—1797年在任)。原为弗吉尼亚州富有的种植园主。在1775年开始的北美独立战争中任大陆军总司令。1781年英军投降,美国独立战争胜利。1787年主持制定联邦宪法,奠定了合众国的基础。1789年当选美国总统。
    • 17.
      卷甲释义:⒈收起武装。 谓撤退或休兵。⒉卷起铠甲。形容轻装疾进。⒊卷起铠甲。形容败北投降。
    • 18.
      卸甲释义:卸: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比喻不再作战。古语有投降之意。
    • 19.
      受降释义:接受敌方投降。
    • 20.
      吉普车释义:即吉普。徐迟《狂欢之夜》:“有一辆吉普车驰经郊外市镇的街道时,报告了 日本 投降。”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小吉普车上的几个志愿军战士,满脸是笑。”详“吉普”。

投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贯道释义:会道门之一。起源于 山东。初名“东震堂”,后 路中一 承办道务,取《论语》中“吾道一以贯之”,改名“一贯道”。1925年 路 死后,由 张光璧 继承。抗 日 战争期间,张 投靠 日本 帝国主义并为其效劳。日本 投降以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利用。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缔。周立波《诸葛亮会》:“咱们得时刻留心,抓了这些,说不定还有。碰到形迹可疑的人,得赶紧报告。他们闹一贯道,什么道门的,都是遮眼法。”
    • 2.
      三风释义:⒈指巫、淫、乱三种恶劣风气。 《南齐书·萧赤斧传》:“嗣主不纲,穷肆陵暴,十諐毕行,三风咸袭。”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山岳崩頽,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详“三风十愆”。⒉指学风、党风、文风。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郭小川《痛悼伟大的领袖和导师》诗:“一九四二年,您为 日本 投降,做了最周密的准备,整顿三风。”⒊指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三种坏作风。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这次整风,就是整顿三风,
    • 3.
      不战而降释义:没有和敌人正面交锋,就已经投降了。指没有战斗意志的,或者丧失战斗拼搏能力的,自行放弃的行为。
    • 4.
      与陈伯之书释义:骈文篇名。南朝梁丘迟作。陈伯之是投降北魏的梁将,梁军北伐时,作者替梁军主帅写信招降陈伯之。信中陈说归降与否的利害关系,宣扬梁朝的宽宏,最后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国景物打动对方,尤为后人传诵。陈接信后,即率部复归梁朝。
    • 5.
      义不帝秦释义:出自《战国策·赵策三》,比喻坚持正义,不向强权恶势力屈服、投降。
    • 6.
      九一八事变释义: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19日日军侵占沈阳,同时在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发动进攻。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军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四个多月内,东北全境沦陷。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领土才全部收复。
    • 7.
      乞降释义:请求对方接受投降。
    • 8.
      以华治华释义:近百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一惯利用中国的投降派、卖国贼政府来间接控制中国的政策。
    • 9.
      儿皇帝释义:五代时,石敬瑭 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受封为帝,自称儿皇帝。 后来泛指依靠外力取得并维持统治地位的投降卖国分子。
    • 10.
      克敌释义:打败敌人。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唐肃宗四》:“逆贼有必亡之势,诸将有克敌之能。”鲁迅《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类乎投降’,‘机会主义’,这是近十年来‘新形式的探求’的结果,是克敌的咒文,至少先使你惹一身不干不净。”
    • 11.
      八七会议释义: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这次会议是在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决定在湖南、湖北、江西和广东等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这次会议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会议对“左”倾情绪未予警惕,致使以后的“左”倾错误发展起来。
    • 12.
      出降释义:⒈投降;归顺。 《后汉书·岑彭传》:“﹝ 朱鮪 ﹞乃面缚,与 彭 俱诣 河阳。帝即解其缚,召见之,復令 彭 夜送 鮪 归城。明旦,悉其众出降,拜 鮪 为平狄将军,封 扶沟侯。”《三国志·蜀志·姜维传》:“钟会 攻围 汉 乐 二城,遣别将进攻 关口,蒋舒 开城出降,傅僉 格鬭而死。”《新唐书·东夷传·高丽》:“明年正月,勣 引道次 新城 ……城人缚戍酋出降。”清 蒋良骐《东华录》卷二:“明 副将标下官 李丰 率兵薙髮出降。”⒉帝王之女出嫁。因帝王位处至尊,故称降。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太和公主 出降
    • 13.
      分一杯羹释义:来源于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他。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后世指在成果中参与分享一些利益的过程。
    • 14.
      前徒倒戈释义: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
    • 15.
      劝降释义:劝人投降。
    • 16.
      华盛顿释义:⒈美国首都。位于该国东部。人口约54万(1996年)。为纪念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而命名。最高建筑是华盛顿纪念塔。著名建筑还有白宫、国会大厦、五角大楼、林肯纪念堂等。⒉乔治·华盛顿(1732—1799)美国第一任总统(1789—1797年在任)。原为弗吉尼亚州富有的种植园主。在1775年开始的北美独立战争中任大陆军总司令。1781年英军投降,美国独立战争胜利。1787年主持制定联邦宪法,奠定了合众国的基础。1789年当选美国总统。
    • 17.
      卷甲释义:⒈收起武装。 谓撤退或休兵。⒉卷起铠甲。形容轻装疾进。⒊卷起铠甲。形容败北投降。
    • 18.
      卸甲释义:卸: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比喻不再作战。古语有投降之意。
    • 19.
      受降释义:接受敌方投降。
    • 20.
      吉普车释义:即吉普。徐迟《狂欢之夜》:“有一辆吉普车驰经郊外市镇的街道时,报告了 日本 投降。”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小吉普车上的几个志愿军战士,满脸是笑。”详“吉普”。

投降造句

1.为日本效劳的汉奸如丧家之狗,日本一投降,连主子也没了。

2.这伙凶残的匪徒已别无选择,他们要么负隅顽抗而身亡,要么投降而受正法;他们已是身陷绝境中。

3.你们已经孤立无援了,赶快缴枪投降吧!

4.敌军在我重重包围之下,弹尽援绝,只好缴械投降

5.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正气凛然,决不投降

6.他虽然被敌人打得体无完肤,却仍坚决不投降

7.赤壁之战前夕,蒋干过江到东吴,想劝说周瑜投降曹操,周瑜虚与委蛇反教蒋干中了他的借刀杀人之计。

8.我军兵临城下,令守城敌军前来谈判投降,他们却狐疑不决。

9.守城的敌人被内外夹攻,很快就投降了。

10.我已经给了你们很多机会投降,但你们还是冥顽不灵!

11.我不愿人们看见我因向山坡投降而卑躬屈膝地步行上去。

12.今日虽然陷入苦战,但是困兽犹斗,我们怎可轻言投降

13.你快快投降吧!别再困兽犹斗了!

14.警察声色俱厉地喝住鄂徒,要他立即放下武器投降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天皇见日本国大势已去,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1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日本见大势已去,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17.困守华山的敌军,看到大势已去,只得缴械投降

18.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人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

19.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村子里的人们奔走相告,欢喜若狂。

20.除了严刑拷打之外,敌人有时也会用封官许愿的手段引诱革命者投降叛变。

投降是什么意思 投降读音 怎么读 投降,拼音是tóu xiáng,投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投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