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沽名 沽名的意思
míng

沽名

简体沽名
繁体
拼音gū míng
注音ㄍㄨ ㄇ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ū,(1) 买。【组词】:沽酒。沽名钓誉。(2) 卖。【组词】:待价而沽。(3) 天津市的别称。

míng,(1) 人或事物的称谓。【组词】: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 起名字。【例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例句】: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 叫出,说出。【组词】:不可名状。 (5) 声誉。【组词】: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组词】: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 占有。【组词】:不名一文。 (8) 量词,用于人。【组词】:三名工人。

基本含义

以名誉作为交易的对象

沽名的意思

沽名 [gū míng]

1. 猎取名誉。

沽名 引证解释

⒈ 猎取名誉。

《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硜硜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男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
《清史稿·仁宗纪》:“二十三年戊寅春正月戊申,特詔 松筠 勿沽名市惠,以保桑榆。”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惊服之下,率尔宣扬,这其实还是当初沽名的老手段。”


国语词典

沽名 [gū míng]

⒈ 利用手段谋取声誉。也作「买名」。

《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红楼梦·第三六回》:「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


沽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仙侣同舟释义:后喻指知己,或指沽名人的光。
    • 2.
      出位释义:越位;超越本分。 《易·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王弼 注:“各止其所,不侵害也。”唐 李翱《劝河南尹复故事书》:“伏望不轻改二百年之旧礼,重惜一时之所未达,意尽词真,无以越职出位言为罪,幸甚。”宋 洪迈《容斋五笔·白居易出位》:“白居易 为左赞善大夫,盗杀 武元衡,首上疏,请亟捕贼。宰相嫌其出位,不悦。”《明史·徐懋学传》:“我国家諫无专官,今他曹稍有建白,不曰出位,则曰沽名,沮忠直之心,长壅蔽之渐,是为阻抑。”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官常一》:“夫以尽职为出位也,孰肯为尽职者哉!”
    • 3.
      奬激释义:嘉奖激励。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荐举不捷》:“张祜 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奬激之,恐变陛下风教。”宋 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虽有折槛断鞅,牵裾还笏,若卖直沽名者,愿皆优容奬激之。”《宋史·理宗纪三》:“﹝ 淳祐 六年五月﹞己卯,詔诸镇募兵、造舟、置马,帅臣其务奬激将士,以严边防。”
    • 4.
      市德释义:市恩。明 张居正《答张巡抚澽滨言士称知己》:“盖荐贤本以为国,非欲市德於人。”《明史·吴执御传》:“帝以沽名市德责之。”清 戴名世《秋九月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赵盾 反(返),又使 赵穿 逆 公子黑臀 於 周 而立之,以使之市德於新君。”参见“市恩”。
    • 5.
      形式文人释义:实质伪文人,泛指那些少有创作或毫无建树、作品不成气候、东拼西凑而作、人云亦云,但靠着作品以外如人际关系、等所谓“能力”站稳文坛或评论甚至影响他人、沽名钓誉、徒增威望的人。
    • 6.
      沽吊释义:见“沽名弔誉”。
    • 7.
      沽名释义: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谋取名誉:沽名钓誉。沽名之作。
    • 8.
      沽名吊誉释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同“沽名钓誉”。
    • 9.
      沽名干誉释义:犹沽名钓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 10.
      沽名要誉释义:犹沽名钓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 11.
      沽直释义:见“沽名卖直”。
    • 12.
      沽誉释义:犹沽名。
    • 13.
      沽誉买直释义: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 同“沽名卖直”。
    • 14.
      沽誉钓名释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同“沽名钓誉”。
    • 15.
      独弦哀歌释义:独自弹着弦子,唱着悲哀的歌调。指故意不按通常规律办事,以示自己与众不同,从而借此沽名钓誉。
    • 16.
      讦直释义:指亢直敢言。 语出《论语·阳货》:“恶訐以为直者。”《周书·乐运传》:“运 常愿处一諫官,从容讽议。而性訐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金史·陈规传》:“南渡后,諫官称 许古、陈规,而 规 不以訐直自名,尤见重云。”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大学士 祁寯藻 叩头曰:‘主圣臣直。’如是再三,上意乃解。於是都下鬨传 国藩 訐直沽名。”
    • 17.
      贾誉释义:犹言沽名钓誉。
    • 18.
      采名释义:沽名;邀名。
    • 19.
      鬻声钓世释义:犹言沽名钓誉。

沽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仙侣同舟释义:后喻指知己,或指沽名人的光。
    • 2.
      出位释义:越位;超越本分。 《易·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王弼 注:“各止其所,不侵害也。”唐 李翱《劝河南尹复故事书》:“伏望不轻改二百年之旧礼,重惜一时之所未达,意尽词真,无以越职出位言为罪,幸甚。”宋 洪迈《容斋五笔·白居易出位》:“白居易 为左赞善大夫,盗杀 武元衡,首上疏,请亟捕贼。宰相嫌其出位,不悦。”《明史·徐懋学传》:“我国家諫无专官,今他曹稍有建白,不曰出位,则曰沽名,沮忠直之心,长壅蔽之渐,是为阻抑。”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官常一》:“夫以尽职为出位也,孰肯为尽职者哉!”
    • 3.
      奬激释义:嘉奖激励。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荐举不捷》:“张祜 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奬激之,恐变陛下风教。”宋 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虽有折槛断鞅,牵裾还笏,若卖直沽名者,愿皆优容奬激之。”《宋史·理宗纪三》:“﹝ 淳祐 六年五月﹞己卯,詔诸镇募兵、造舟、置马,帅臣其务奬激将士,以严边防。”
    • 4.
      市德释义:市恩。明 张居正《答张巡抚澽滨言士称知己》:“盖荐贤本以为国,非欲市德於人。”《明史·吴执御传》:“帝以沽名市德责之。”清 戴名世《秋九月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赵盾 反(返),又使 赵穿 逆 公子黑臀 於 周 而立之,以使之市德於新君。”参见“市恩”。
    • 5.
      形式文人释义:实质伪文人,泛指那些少有创作或毫无建树、作品不成气候、东拼西凑而作、人云亦云,但靠着作品以外如人际关系、等所谓“能力”站稳文坛或评论甚至影响他人、沽名钓誉、徒增威望的人。
    • 6.
      沽吊释义:见“沽名弔誉”。
    • 7.
      沽名释义: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谋取名誉:沽名钓誉。沽名之作。
    • 8.
      沽名吊誉释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同“沽名钓誉”。
    • 9.
      沽名干誉释义:犹沽名钓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 10.
      沽名要誉释义:犹沽名钓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 11.
      沽直释义:见“沽名卖直”。
    • 12.
      沽誉释义:犹沽名。
    • 13.
      沽誉买直释义: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 同“沽名卖直”。
    • 14.
      沽誉钓名释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同“沽名钓誉”。
    • 15.
      独弦哀歌释义:独自弹着弦子,唱着悲哀的歌调。指故意不按通常规律办事,以示自己与众不同,从而借此沽名钓誉。
    • 16.
      讦直释义:指亢直敢言。 语出《论语·阳货》:“恶訐以为直者。”《周书·乐运传》:“运 常愿处一諫官,从容讽议。而性訐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金史·陈规传》:“南渡后,諫官称 许古、陈规,而 规 不以訐直自名,尤见重云。”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大学士 祁寯藻 叩头曰:‘主圣臣直。’如是再三,上意乃解。於是都下鬨传 国藩 訐直沽名。”
    • 17.
      贾誉释义:犹言沽名钓誉。
    • 18.
      采名释义:沽名;邀名。
    • 19.
      鬻声钓世释义:犹言沽名钓誉。

沽名造句

1.这个自称哲学家的人名不见经传,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罢了!

2.这社会多的是沽名钓誉之徒,鲜有为善不欲人知的君子。

3.许多公众人物把热心公益,当成沽名钓誉的终南捷径。

4.我不屑做这种沽名钓誉的事,这不是君子所当为。

5.他这种沽名钓誉之徒,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6.成功之道无近途,唯尽心做事,而不可稍存沽名钓誉之心。

7.有一种人,不干实事,专会沽名钓誉。

8.成功之路无它,唯全力投入工作,不存沽名钓誉之心。

9.我两次放弃服事就为了某些沽名钓誉的人。

10.有个所谓的大款,到处沽名钓誉,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11.这个人正事不干,专会沽名钓誉。

12.许多所谓慈善家的行为,只不过为了沽名钓誉,而不是动了恻隐之心。

13.这个人一直不肯踏踏实实工作,而靠投机钻营沽名钓誉,所以人们都很讨厌他。

沽名(gum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沽名是什么意思 沽名读音 怎么读 沽名,拼音是gū míng,沽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沽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