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烛 [guāng zhú]
1. 照耀。
3. 犹明烛。
光烛 引证解释
⒈ 照耀。
引战国 鲁仲连 《遗燕将书》:“﹝ 管仲 ﹞兼三行之过而为 五霸 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⒉ 犹明烛。
引南朝 梁 何逊 《看伏郎新婚》诗:“何如光烛夜,轻扇掩红妆。”
光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幽沦释义:⒈沉沦;陷没。 《三国志·吴志·张昭传》:“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復蒙引见,得奉帷幄。”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坟塋幽沦,百年荒翳。”⒉引申指死亡。唐 白居易《哭诸故人寄元九》诗:“伟卿 既长往,质夫 亦幽沦。”⒊隐蔽、幽暗之处。唐 刘禹锡《送华阴尉张苕赴邕使幕》诗:“一旦逢良时,天光烛幽沦。”
- 2.
折水释义:回旋的流水。 借指产珠玉之处。语出《淮南子·墬形训》:“水员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南朝 梁元帝《庄严寺僧旻法师碑》:“是故 隋 光烛 魏,非折水之恒珍;和 璧入 秦,岂润山之常宝。”唐 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韞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浮光疑折水,积润疎圆沚。”
- 3.
火殃释义:古代指预兆火灾的天象。 《晋书·艺术传·戴洋》:“昨夜火殃,非国福。”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二:“开元 二年,卫州 五月,频有火灾。其时人尽皆见物大如瓮,赤如灯笼,所指之处,寻而火起,百姓咸谓之‘火殃’。”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星变杂记》:“嘉靖 壬戌六月二十四日,有流星大如月,陨於西北,其声殷殷如雷,其光烛天,或曰火殃。”
- 4.
火节释义:即火把节。明 江盈科《雪涛谈丛·滇中火节》:“滇省 风俗,每年于六月二十八日,各家俱束苇为藁,高七八尺,凡两树置门首,遇夜炳燎,其光烛天。是日各家俱用生肉,切为膾,调以醯蒜,不加烹飪,名曰喫生,总称曰火节。”明 杨慎《伊兰赋》:“开以景风之俶辰兮,贯乎星回之火节。”参见“火把节”。
- 5.
灯烛辉煌释义:辉煌:光辉耀眼。形容灯光烛火通明,光辉耀眼。
- 6.
烛天释义:⒈照耀天空。 晋 葛洪《神仙传·孙博》:“於是 博 以一赤丸子掷军门,须臾火起烛天。”宋 范成大《鄂州南楼》诗:“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元 张宪《黄金台》诗:“黄金臺,高且坚……黄金万斤光烛天。”冰心《再寄小读者》八:“今夜正是灯月交辉,焰火烛天。”⒉犹冲天。比喻气势极为高涨。明 张四维《双烈记·忠陷》:“秦老丞相 势焰烛天,炙手可热……必当顺其意旨,不可违逆。”
- 7.
烛照释义:照亮:阳光烛照万物。
- 8.
甓社珠释义:相传 宋 孙觉 在 甓社湖 边夜坐,忽窗明如昼,循湖求之,见一大珠,其光烛天。当年 孙觉 登第。宋 张表臣《呈以道舍人》诗:“他年但饱 扬州 米,今日寧论 甓社 珠。”元 张翥《高沙失守哭知府李齐公平》诗:“广陵 琼树春仍在,甓社 珠光夜不明。”亦省作“甓珠”。明 李景福《夕发》诗:“纷纷湖上客,几见 甓 珠圆。”参见“甓社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