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逆节 逆节的意思
jié

逆节

简体逆节
繁体逆節
拼音nì jié
注音ㄋㄧˋ ㄐㄧ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ì,(1)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组词】:逆流。逆行。逆风。逆转(zhuǎn )(局势恶化)。莫逆之交。(2) 抵触,不顺从。【组词】:忤逆。忠言逆耳。(3)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组词】:叛逆。逆产。(4) 迎接。【例句】:逆旅(旅店)。(5) 预先。【例句】:逆料(预料)。

jié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基本含义

违背正道、违反常理的行为或态度。

逆节的意思

逆节 [nì jié]

1. 叛逆的念头或行为。

2. 指违背伦理的行为。

3. 犹叛逆。

4. 指叛逆者。

5. 违背法度。

7. 陕西临潼风俗。重阳节登骊山,饮茱萸酒,亲友互赠枣糕,名曰“逆节”。参阅《陕西通志·风俗》。

逆节 引证解释

⒈ 叛逆的念头或行为。

《管子·势》:“逆节萌生,天地未形,先为之政,其事乃不成。”
尹知章 注:“言将为篡杀凶逆之节。”
《隋书·地理志下》:“其人性并轻悍,易兴逆节。”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是时 僕固怀恩 虽未叛,然其逆节已著矣。”

⒉ 指违背伦理的行为。

《国语·越语下》:“逆节萌生。”
韦昭 注:“害杀忠正,故为逆节。”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节乳母》:“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

⒊ 犹叛逆。

《后汉书·朱浮传》:“今 彭宠 反畔, 张丰 逆节,以为陛下必弃捐它事,以时灭之。”
《新唐书·外戚传·武三思》:“睿宗 立,以父子皆逆节,斲棺暴尸,夷其墓。”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六朝名教颓陵》:“晋 王敦、桓温,叛臣也,而《世説》犹称 敦 为 王大将军,称 温 为 桓公,六朝 名教頽陵,恬不以逆节为异。”

⒋ 指叛逆者。

三国 魏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揜讨逆节,折衝四海。”
《宋书·沉文秀传》:“凡诸逆节,亲为戎首,一不加罪, 文炳 所具。”
唐 杜甫 《咏怀》之一:“胡雏逼神器,逆节同所归。”
仇兆鳌 注:“逆节,指附贼者。”

⒌ 违背法度。

《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凡杀无辜十六人,至一家母子三人。逆节絶理。”

⒍ 陕西 临潼 风俗。重阳节登 骊山,饮茱萸酒,亲友互赠枣糕,名曰“逆节”。参阅《陕西通志·风俗》。


逆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喙释义:⒈形容人之嘴尖。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 越王 为人长颈乌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一本作“鸟喙”。《宋史·奸臣传二·郭药师》:“药师 瞻视不常,趣向怀异,蜂目乌喙,怙宠恃功,逆节已萌,凶横日甚。”⒉因史载 越王 勾践 乌喙,后世遂以乌喙指代 勾践。闽 徐夤《勾践进西施赋》:“乌喙年年,誓啄 夫差 之肉;稽山 日日,拜听 范蠡 之言。”明 高启《姑苏怀古》诗:“乌喙计成楣栅至,蛾眉舞罢綺罗非。”清 吴伟业《谒范少伯祠》诗:“浪掷红颜终是恨,拜辞乌喙待如何。却嗟爱子犹难免,霸
    • 2.
      伤疻释义:创伤。《旧唐书·哀帝纪》:“天祐 元年八月十二日,昭宗 遇弑。翌日,蒋玄暉 矫宣遗詔:‘……昭仪 李渐荣、河东夫人 裴贞一 潜怀逆节,輒肆狂谋,伤疻既深,已及危革。’”
    • 3.
      割削释义:⒈削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 鼂错 是也。”《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今强敌在前,唯患众少,不应割削见力,置无用之地。”⒉犹切割。汉 王充《论衡·效力》:“诸有锋刃之器,所以能断斩割削者,手能把持之也,力能推引之也。”⒊犹剥削。《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三年》:“卿等司计,当以公正为心,无事割削,致害民而伤和气。”
    • 4.
      同规释义:⒈谓取法相同。 《文选·张衡<东京赋>》:“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 殷 盘;改奢即俭,则合美乎《斯干》。”薛综 注:“规,法也。”⒉谓统一。《三国志·蜀志·许靖传》:“知圣主允明,显授足下专征之任,凡诸逆节,多所诛讨,想力竞者一心,顺从者同规矣。”南朝 陈 徐陵《与杨仆射书》:“逮乎中阳受命,天下同规。”⒊谓并驾,匹敌。规,通“轨”。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谅以齐徽二南,同规往哲。”《北齐书·陈元康传》:“扫平逋寇,廓清 荆楚,申 甫 之在隆 周,子房 之处盛 汉,旷世同规,殊年共美。
    • 5.
      末减释义:亦作“末减”。谓从轻论罪或减刑。《左传·昭公十四年》:“﹝ 叔向 ﹞三数 叔鱼 之恶,不为末减。”杜预 注:“末,薄也;减,轻也。”宋 陆游《南唐书·后主纪》:“论决死刑,多从末减。”明 屠隆《綵毫记·远谪夜郎》:“姑念此词作在庶人(永王 李璘)逆节未露之先,子仪(郭子仪)復力为伸救,得从末减,免其反罪,长流 夜郎。”清 侯方域《西施亡吴辩》:“夫吾之为 西施 辩者,非果谓女戎可与於末减也。盖欲推其致亡之繇,而断之於穷师黷武,以为后世鉴戒也。”鲁迅《集外集·我来说“持中”的真相》:“于是 玄同 即应根据精
    • 6.
      枭音释义:邪恶之声;恶逆之声。唐 元稹《桐花》诗:“姦声不入耳,巧言寧孔壬。梟音亦云革,安得沴与祲。”《旧唐书·刘邺传》:“刘稹 年既幼小,逆节未深,裴 为母氏,固宜诫诱,若广説忠孝之道,深陈祸福之源,必冀虺毒不施,梟音全革。”
    • 7.
      猝猝释义:仓促、匆忙貌。宋 苏舜钦《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近年贼羌暴逆节,庙堂图帅西攻,思所以折衝制胜者,惘然乏其人,以至詔书数下,猝猝求索,而才者未甚出,凡近之器往往入充其选。”宋 陆游《步过县南长桥游南山普宁院》诗:“朝暮有程常猝猝,何因携酒上嶙峋。”
    • 8.
      虺毒释义:⒈蛇虺之毒。《孔丛子·嘉言》:“梁丘据 遇虺毒,三旬而后瘳。”⒉比喻人祸。多指阴谋、毒计。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豺牙宓厉,虺毒潜吹。”《旧唐书·刘邺传》:“刘稹 年既幼小,逆节未深,裴 为母氏,固宜诚诱,若广説忠孝之道,深陈祸福之源,必冀虺毒不施,梟音全革。”清 唐才常《论文连珠》之十:“是以时艺斯兴,螫于虺毒;群经要恉,尘以蟫函。”
    • 9.
      逆节释义:⒈叛逆的念头或行为。⒉指违背伦理的行为。⒊犹叛逆。⒋指叛逆者。⒌违背法度。⒍陕西临潼风俗。重阳节登骊山,饮茱萸酒,亲友互赠枣糕,名曰“逆节”。参阅《陕西通志·风俗》。

逆节(nij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逆节是什么意思 逆节读音 怎么读 逆节,拼音是nì jié,逆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逆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