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叙 [shí xù]
1. 承顺;顺当。时,通“承”。
时叙 引证解释
⒈ 承顺;顺当。时,通“承”。
引《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时叙者,承叙也;承叙者,承顺也……‘百揆时叙’,谓百揆莫不承顺也。”
汉 扬雄 《河东赋》:“灵祇既乡,五位时叙。”
时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揆叙释义:《书·舜典》:“百揆时叙。”本谓百官百事承顺。后以“揆叙”为统理安排。
- 2.
枯木释义:⒈老树;枯树。《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枯木復生,人君亡子。”南朝 梁 范缜《神灭论》:“如因荣木变为枯木,枯木之质,寧是荣木之体!”唐 卢照邻《行路难》诗:“君不见 长安 城北 渭 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新唐书·五行志一》:“武德 四年,亳州 老子祠 枯树復生枝叶……占曰:‘枯木復生,权臣执政。’”⒉比喻颓丧之心或老朽之人。北周 庾信《小园赋》:“心则 歷陵 枯木,髮则 睢阳 乱丝。”宋 范成大《与时叙现老纳凉池上》诗:“笑我两枯木,独与三冬期。”⒊指
- 3.
玄黄释义:⒈指天地的颜色。 玄为天色,黄为地色。《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汉书·扬雄传上》:“灵祗既乡,五位时叙,絪緼玄黄,将绍厥后。”颜师古 注:“玄黄,天地色也。”晋 潘尼《乘舆箴》:“元元遂初,芒芒太始,清浊同流,玄黄错跱。”⒉指天地。汉 扬雄《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唐 杨炯《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及其玄黄再造,日月重轮,功成而不居,名遂而身退。”明 宋濂《燕书四十首序》:“玄黄之间,事变无垠。”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诗:“劳动精神昭日月,人民意气华玄黄。”⒊泛指
- 4.
百揆释义:⒈总理国政之官。 《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蔡沉 集传:“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 唐 虞 有之,犹 周 之冢宰也。”《旧唐书·代宗纪》:“唐 虞 之际,内有百揆,庶政惟和。”宋 王安石《夔说》:“将有治于天下,则可以无相乎,故命 禹 以宅百揆也。”明 张居正《赠毕石庵宰朝邑叙》:“昔者 帝舜 起匹夫,摄百揆。及为天子,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好问,好察邇言。”⒉指各种政务。《后汉书·张衡传》:“百揆允当,庶绩咸熙。”《旧唐书·卢杞传》:“吉州 长史 卢杞,外矫俭简,内藏奸邪,三年擅权,百揆失
- 5.
纳揆释义:任用百官。语出《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宋书·恩倖传·徐爰》:“天飞虽王德所至,终陟固有资田跃,神宗始於俾乂,上日兆於纳揆。”《隋书·高祖纪下》:“登庸纳揆之时,草昧经纶之日,丹诚大节,心尽帝图,茂绩殊勋,力宣王府。”
- 6.
脑语释义:⒈开头的话。宋 曾慥《高斋漫录》:“大观 四年之冬,立 郑贵妃 为皇后,时翰林学士 范公 致虚 当制。明日,宰相 何公 执中 奏陈制书不工,上令 何公 改为之。脑语云:‘天地尊位,二气合而万物生;日月益明,四时叙而百度正。’”⒉犹呓语。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醉语》:“李林甫 每与同僚议及公直之事,则如痴醉之人,未尝问答;或语及阿狥之事,则响应如流。张曲江 常谓賔客曰:‘李林甫 议事如醉汉脑语也,不足可言。’”
- 7.
贮储释义:积蓄;储藏。 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宋 范成大《次韵时叙赋乐先生新居》:“松煤茧纸妙挥扫,芸香锦囊深贮储。”《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五年》:“儒者或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然腹中贮储,有过人者,何可易视也!”
- 8.
逊事释义:⒈犹慎事。 《书·康诰》:“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曾运乾 正读:“逊读为慎,亦声之转。晚出《家语·始诛篇》引‘逊事’作慎事,与经意合。”宋 王安石《乞免就试札子》:“伏念臣祖母年老,先臣未葬,弟妹当嫁,家贫口众,难住京师。比尝以此自陈,乞不就试……不图逊事之臣,更以臣为恬退。”⒉辞职。隋 无名氏《谢岳暨妻关氏墓志》:“武平 之季,逊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