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遇知 遇知的意思
zhī

遇知

简体遇知
繁体
拼音yù zhī
注音ㄩˋ ㄓ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ù,(1) 相逢,会面,碰到。【组词】:遇到。遇见。遇事。奇遇。遭遇。境遇。(2) 机会。【组词】:机遇。际遇。知遇。(3) 对待,款待。【组词】:待遇。冷遇。(4) 姓。

zhī zhì,(1) 晓得,明了。【组词】: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 使知道。【组词】:通知。知照。(3) 学识,学问。【例句】:知识,求知。无知。(4) 主管。【例句】: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组词】:相知。知音。知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例句】:故知(老朋友)。(1) 同“智”,智慧。

基本含义

遇到有智慧的人并从他们那里获取知识和经验。

遇知的意思

遇知 [yù zhī]

1. 受到赏识。

遇知 引证解释

⒈ 受到赏识。

唐 韩愈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子之遇知於 卢公,真所谓知己者也。”
宋 佛印 《致苏东坡书》:“尝读 退之 《送李愿归盘谷序》, 愿 不遇知於主上者,犹能坐茂树以终日。”


遇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献玉释义: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献之 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 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 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 和氏 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
    • 2.
      俊选释义:俊士和选士。古代指可以教育深造的优秀人材。《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羣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宋 叶适《陈民表墓志铭》:“先王择司徒俊选,使升之入太学,既有闻其辨论,皆属司马於成德达材,何速也!”宋 张师正《括异志·梅侍读》:“梅公 早预俊选,屯蹇不振,年始从欲,方遇知己。”元 揭傒斯《全州学记
    • 3.
      孰与释义:⒈与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庄王 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史记·孟尝君列传》:“齐 无 秦,则天下集 齐,亲弗 必走,则 齐王 孰与为其国也!”《新唐书·韩翃传》:“时有两 韩翃,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德宗 曰:‘与诗人 韩翃。’”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⒉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汉 班固《东都赋》:“且夫僻界 西戎,
    • 4.
      安分知足释义: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5.
      阃阈释义:⒈门限;门户。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蹈其閫閾,若升 闕里 之堂;入其隩隅,谓登 龙门 之阪。”唐 高适《赠别沉四逸士》诗:“我来遇知己,遂得开清襟。何意閫閾间,沛然江海深。”唐 独狐及《古函谷关铭》:“截函夏于閫閾,鏁天府于户牖。”⒉谓妇女所居内宅的门户。《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闺闈之内,奉命於太妃;閫閾之外,受教於 沛王。”宋 叶适《惠州姜公墓志铭》:“君七子三女,而以盛强之年丧夫人 龚氏,閫閾素严,户外絶行跡。”明 高明《琵琶记·丞相教女》:“闺中言语,不出閫閾之外。”清 方文《述

遇知(yu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遇知是什么意思 遇知读音 怎么读 遇知,拼音是yù zhī,遇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遇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