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yì,(1) 心思。【组词】: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2) 心愿,愿望。【组词】: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组词】:春意。诗意。惬意。情意。意境。(4) 料想,猜想。【组词】:意料。意想。意外。
1. 人民群众的共同的、普遍的思想或意愿。
英[popular will (opinion); will of the people;]
⒈ 民众的意愿。
引《庄子·说剑》:“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汉书·杜周传》:“宜修 孝文 时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説民意。”
宋 苏轼 《徐州贺河平表》:“虽官守有限,不获趋外庭以称觴,而民意所同,亦能抒下情而作颂。”
明 高启 《尹明府所藏徐熙嘉蔬图》诗:“君多恤民意,毋忽岁饉忧。”
毛泽东 《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在我后方,必须……召集真正代表民意的有权力的国民大会。”
⒈ 不同的公众在某一时间内,对特定问题的综合意见。
近舆论
1.解放前,国民党官方宣传的惯用手法是强奸民意,造谣惑众。
2.反动统治者强奸民意,敲榨勒索。
3.一切违反人民意愿的倒行逆施,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4.学生关心国事,谁都知道是进步现象,而促进民主政治,首先必须广开言路,发扬民意。
5.他以民意代表的身分掩饰他的罪行,实在是狼心狗肺。
6.政府对这项改变所做的民意调查,不过走走过场而已。
7.民心民意算什么,只要枪杆子在握,何愁不能黄袍加身?
8.政府刚刚进行了一次民意测试。
9.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民情民意。
10.干部在工作中要充分了解民意,尊重民意。
11.民意测验表明,群众最关心的是反腐败斗争。
12.现在担忧的是选民们将反对匆忙举行的预选并导致不得不取消将在竞选月进行的民意测验。
13.历史上,统治者宣传的惯用手法是强奸民意,混淆视听。
14.投票箱,将投入人民意望。
15.尊重民意办实事好事可换浓浓百姓情。
16.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阔步前进。
17.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地迈向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