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民意 民意的意思
mín

民意

简体民意
繁体
拼音mín yì
注音ㄇㄧㄣ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yì,(1) 心思。【组词】: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2) 心愿,愿望。【组词】: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组词】:春意。诗意。惬意。情意。意境。(4) 料想,猜想。【组词】:意料。意想。意外。

基本含义

民众的意见和愿望。

民意的意思

民意 [mín yì]

1. 人民群众的共同的、普遍的思想或意愿。

[popular will (opinion); will of the people;]

民意 引证解释

⒈ 民众的意愿。

《庄子·说剑》:“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汉书·杜周传》:“宜修 孝文 时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説民意。”
宋 苏轼 《徐州贺河平表》:“虽官守有限,不获趋外庭以称觴,而民意所同,亦能抒下情而作颂。”
明 高启 《尹明府所藏徐熙嘉蔬图》诗:“君多恤民意,毋忽岁饉忧。”
毛泽东 《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在我后方,必须……召集真正代表民意的有权力的国民大会。”


国语词典

民意 [mín yì]

⒈ 不同的公众在某一时间内,对特定问题的综合意见。

舆论


民意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舆论释义:公众的言论:社会舆论。国际舆论。舆论哗然。

民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民书释义:多指老百姓向上级反映民意。
    • 2.
      与人释义:合乎民意取得人心。
    • 3.
      举謡言释义:汉 代,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谣谚等返奏朝廷,谓之:“举謡言”。
    • 4.
      举谣言释义: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谣谚等返奏朝廷。
    • 5.
      亡国之道释义:道:道路,途径。国家灭亡的途径。比喻执政者违背民意,不得人心。
    • 6.
      亵侮释义:轻慢侮弄。明 宋濂《<使南稿>序》:“其国多贪夫,悦其金具,輒昧昧攫之,遂致其褻侮。”张锺瑞《对于要求开设国会者之感喟》:“故以如神如天之君主必不可以侵犯,如父如母之官吏必不可以褻侮。此亦习惯自然,而已往洵不足深怪者。”《“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神圣之民意,宜尊重之,不宜褻侮之。”
    • 7.
      俯顺舆情释义:顺从民意,照舆论来行事。
    • 8.
      倒悬释义: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常用在民意、军事、政治等方面重大变化上。
    • 9.
      尽足释义:⒈满足。《西游记》第四二回:“我让你得些便宜,你还不知尽足,又来欺我!”⒉足以,足够。钱南扬《汉上宦文存·江湖通用切口摘要》:“以上所载,皆相夫要言,知此则尽足够用。”赵朴初《金楼曲·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词:“人似川流花似海,天安门儘足覘民意。”
    • 10.
      应天从人释义:应:顺,顺应。上顺天命,下适应民意。旧常用作颂扬建立新的朝代。亦作“应天从民”、“应天从物”。
    • 11.
      强奸释义:男子使用暴力与女子性交。强奸民意(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民,硬说成是人民的意见)。
    • 12.
      徽织释义:同“徽识”。《管子·事语》:“农夫寒耕暑耘,力归於上,女勤於缉绩徽织,功归於府者,非怨民心伤民意也。”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十》:“徽织即徽识。
    • 13.
      总街之庭释义:通衢大道旁的亭舍。指 商汤 听取民意之处。
    • 14.
      悬鼗建铎释义:指听取臣民意见。
    • 15.
      意见箱释义:为征求意见而专设的箱子。《新华月报》1952年第9期:“人民意见箱必须每日定时开检,迅速处理,以免积压人民群众的意见。”
    • 16.
      新进释义:⒈谓初入仕途、新得科第或新被任用。 《汉书·赵广汉传》:“所居好用世吏子孙新进年少者,专厉彊壮蠭气,见事风生,无所回避。”颜师古 注:“言旧吏家子孙而其人后出求进,又年少也。”唐 韩愈《施先生墓铭》:“故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弔,归衣服货财。”清 叶名沣《桥西杂记·揖》:“同座皆斥新进者礼节之疏。”梁启超《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国中有闻誉之诸君子》:“政府当道则易而侮之,谓是乃少年新进,所代表者未必为真正之民意也。”⒉指新进之士。《文心雕龙·通变》引 汉 桓谭 曰:“予见
    • 17.
      景公求雨释义: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顺应民意。
    • 18.
      比俦释义:比并;匹敌。 宋 林逋《荣家鹤》诗:“种莎池馆久淹留,品格堪怜絶比儔。”宋 苏辙《牛尾狸》诗:“压入糟盎肥欲流,熊肪羊酪真比儔。”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其土地之价格,递年腾贵,利益之巨,无与比儔。”
    • 19.
      民志释义:民意,民心。
    • 20.
      民思释义:犹民意。

民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民书释义:多指老百姓向上级反映民意。
    • 2.
      与人释义:合乎民意取得人心。
    • 3.
      举謡言释义:汉 代,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谣谚等返奏朝廷,谓之:“举謡言”。
    • 4.
      举谣言释义: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谣谚等返奏朝廷。
    • 5.
      亡国之道释义:道:道路,途径。国家灭亡的途径。比喻执政者违背民意,不得人心。
    • 6.
      亵侮释义:轻慢侮弄。明 宋濂《<使南稿>序》:“其国多贪夫,悦其金具,輒昧昧攫之,遂致其褻侮。”张锺瑞《对于要求开设国会者之感喟》:“故以如神如天之君主必不可以侵犯,如父如母之官吏必不可以褻侮。此亦习惯自然,而已往洵不足深怪者。”《“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神圣之民意,宜尊重之,不宜褻侮之。”
    • 7.
      俯顺舆情释义:顺从民意,照舆论来行事。
    • 8.
      倒悬释义: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常用在民意、军事、政治等方面重大变化上。
    • 9.
      尽足释义:⒈满足。《西游记》第四二回:“我让你得些便宜,你还不知尽足,又来欺我!”⒉足以,足够。钱南扬《汉上宦文存·江湖通用切口摘要》:“以上所载,皆相夫要言,知此则尽足够用。”赵朴初《金楼曲·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词:“人似川流花似海,天安门儘足覘民意。”
    • 10.
      应天从人释义:应:顺,顺应。上顺天命,下适应民意。旧常用作颂扬建立新的朝代。亦作“应天从民”、“应天从物”。
    • 11.
      强奸释义:男子使用暴力与女子性交。强奸民意(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民,硬说成是人民的意见)。
    • 12.
      徽织释义:同“徽识”。《管子·事语》:“农夫寒耕暑耘,力归於上,女勤於缉绩徽织,功归於府者,非怨民心伤民意也。”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十》:“徽织即徽识。
    • 13.
      总街之庭释义:通衢大道旁的亭舍。指 商汤 听取民意之处。
    • 14.
      悬鼗建铎释义:指听取臣民意见。
    • 15.
      意见箱释义:为征求意见而专设的箱子。《新华月报》1952年第9期:“人民意见箱必须每日定时开检,迅速处理,以免积压人民群众的意见。”
    • 16.
      新进释义:⒈谓初入仕途、新得科第或新被任用。 《汉书·赵广汉传》:“所居好用世吏子孙新进年少者,专厉彊壮蠭气,见事风生,无所回避。”颜师古 注:“言旧吏家子孙而其人后出求进,又年少也。”唐 韩愈《施先生墓铭》:“故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弔,归衣服货财。”清 叶名沣《桥西杂记·揖》:“同座皆斥新进者礼节之疏。”梁启超《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国中有闻誉之诸君子》:“政府当道则易而侮之,谓是乃少年新进,所代表者未必为真正之民意也。”⒉指新进之士。《文心雕龙·通变》引 汉 桓谭 曰:“予见
    • 17.
      景公求雨释义: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顺应民意。
    • 18.
      比俦释义:比并;匹敌。 宋 林逋《荣家鹤》诗:“种莎池馆久淹留,品格堪怜絶比儔。”宋 苏辙《牛尾狸》诗:“压入糟盎肥欲流,熊肪羊酪真比儔。”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其土地之价格,递年腾贵,利益之巨,无与比儔。”
    • 19.
      民志释义:民意,民心。
    • 20.
      民思释义:犹民意。

民意造句

1.解放前,国民党官方宣传的惯用手法是强奸民意,造谣惑众。

2.反动统治者强奸民意,敲榨勒索。

3.一切违反人民意愿的倒行逆施,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4.学生关心国事,谁都知道是进步现象,而促进民主政治,首先必须广开言路,发扬民意

5.他以民意代表的身分掩饰他的罪行,实在是狼心狗肺。

6.政府对这项改变所做的民意调查,不过走走过场而已。

7.民心民意算什么,只要枪杆子在握,何愁不能黄袍加身?

8.政府刚刚进行了一次民意测试。

9.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民情民意

10.干部在工作中要充分了解民意,尊重民意

11.民意测验表明,群众最关心的是反腐败斗争。

12.现在担忧的是选民们将反对匆忙举行的预选并导致不得不取消将在竞选月进行的民意测验。

13.历史上,统治者宣传的惯用手法是强奸民意,混淆视听。

14.投票箱,将投入人民意望。

15.尊重民意办实事好事可换浓浓百姓情。

16.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阔步前进。

17.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地迈向新世纪。

民意(min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民意是什么意思 民意读音 怎么读 民意,拼音是mín yì,民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民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