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牦牛 牦牛的意思
máoniú

牦牛

简体牦牛
繁体犛牛
拼音máo niú
注音ㄇㄠˊ ㄋㄧㄡ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áo,(1) 〔牦牛〕一种牛,全身有长毛,腿短。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出产,当地人民用来拉犁和驮运货物。肉和乳都可食用。

niú,(1)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例句】: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2) 星名,二十八宿之。【例句】: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3) 喻固执或骄傲。【组词】:牛气。(4) 姓。

基本含义

指顽强坚韧、勤劳节俭的精神。

牦牛的意思

牦牛 [máo niú]

1. 产于西藏的一种大型的野牛或家畜牛;在其背部有短而光滑的毛,在其胸部、体侧、四肢和尾部则有长而卷曲的毛。野牛的毛色黑褐,肩高可达2米,体重可达600公斤。

[yak;]

牦牛 引证解释

⒈ 反刍家畜。亦有野生者。毛多黑褐色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似帚,下腹、肩、股、胁等部密生长毛。耐寒,腿短,在崇山峻岭间善驮运。毛可制披衣、帐篷和绳索,绒可制毡。原产 亚洲 中部山地。是我国 青藏高原 地区主要的力畜。古人取其尾毛以为旌旄,后又以为帽缨。

明 郭登 《甘州即事》诗:“牦牛互市番氓出, 宛 马临关 汉 使回。”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牦牛》:“牦牛出 甘肃 临洮,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养之。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能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长尺许。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爱护,草木钩之则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山海经》云:‘ 潘侯之山 有旄牛,状如牛而四足节生毛。’即此也。”
郭小川 《春歌》之一:“西藏 的牦牛, 内蒙 的骆驼,早像春风一般巡视过高原和沙漠。”
犛牛:野牛。形状毛尾全同牦牛,但比牦牛大。一说即牦牛。 《山海经·中山经》:“东北百里,曰 荆山 ……其中多犛牛。”
郭璞 注:“旄牛属也,黑色,出西南徼外也。”
《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宴大宾客,必驱犛牛使客自射,乃敢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犛牛》:“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状及毛尾俱同牦牛。牦小而犛大,有重千斤者…… 唐 宋 西徼诸州贡之。”
参见“牦牛”。氂牛:即牦牛。体矮身健,毛长,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饲。尾毛蓬生,可作旌旄。 《汉书·郊祀志上》:“泰一 所用,如 雍 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氂牛以为俎豆牢具。”
颜师古 注:“西南夷长尾髦之牛也。”
唐 杜甫 《锦树行》:“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跛足随氂牛。”


国语词典

牦牛 [máo niú]

⒈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腿短,全身有长毛,野生者色黑,畜养者色白。是青康藏高原地区主要的力畜。也作「牦牛」。


牦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斄牛释义:牦牛。
    • 2.
      旄幢释义:用牦牛尾为饰的旌旗。
    • 3.
      旄毡释义: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织品。
    • 4.
      旄牛释义:即牦牛。产于我国西南地区。
    • 5.
      旄纛释义:古代帝王乘舆上用牦牛尾制成的用以翳蔽之物。
    • 6.
      旄羽释义:牦牛尾和雉羽。
    • 7.
      旄象释义:⒈牦牛与象。 ⒉饰以象牙的旌旗。
    • 8.
      毛牛释义:⒈指祭祀用的活牛。⒉即牦牛。
    • 9.
      毛犀释义:⒈即披毛犀。 古哺乳动物。大小和现代犀牛相似,全身披着长毛,生活于第四纪时的寒冷地带,已绝种。⒉即牦牛。
    • 10.
      氂牛释义:即牦牛。 体矮身健,毛长,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饲。尾毛蓬生,可作旌旄。《汉书·郊祀志上》:“泰一 所用,如 雍 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氂牛以为俎豆牢具。”颜师古 注:“西南夷长尾髦之牛也。”唐 杜甫《锦树行》:“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跛足随氂牛。”
    • 11.
      牛漆皮释义:牛皮分黄牛皮,水牛皮,牦牛皮等。
    • 12.
      犏牛释义:公黄牛和母牦牛交配所生的第一代杂种牛,比牦牛驯顺,比黄牛力气大。母犏牛产乳量高,公犏牛没有生殖能力,母犏牛可以和黄牛或牦牛交配繁殖后代。产于我国西南地区。
    • 13.
      犘牛释义:即牦牛。
    • 14.
      犣牛释义:即牦牛。一说犏牛。
    • 15.
      犨牛释义:即牦牛。
    • 16.
      珍稀释义:珍贵而稀有:大熊猫、金丝猴、野牦牛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 17.
      留牛释义:兽名。即牦牛。
    • 18.
      番氓释义:旧时对少数民族普通民众的称呼。 明 郭登《甘州即事》诗:“牦牛互市番氓出,宛 马临关 汉 使回。”
    • 19.
      白眊释义:⒈亦作“白髦”。牦牛的毛。⒉以牦牛毛制的披衣,古代军中主帅卫士所服。亦指卫士。
    • 20.
      皮船释义:⒈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 《晋书·慕容垂载记》:“遂徙营就 西津,为牛皮船百餘艘,载疑兵列杖,溯流而上。”《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太祖皇帝 乘皮船入 寿春 壕中,城上发连弩射之,矢大如屋椽。”胡三省 注:“皮船,缝牛皮为之。”⒉川 藏 高原地带急流河道中用树枝作骨架、外蒙牦牛皮的船。唐 白居易《蛮子朝》诗:“汎皮船兮渡绳桥,来自 巂州 道路遥。”清 魏源《圣武记》卷七:“万山丛矗,中遶汹溪,皮船笮桥,曲折一綫。”

牦牛(maoni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牦牛是什么意思 牦牛读音 怎么读 牦牛,拼音是máo niú,牦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牦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