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乐 [yì lè]
1. 安逸享乐。
英[comfort and pleasure;]
逸乐 引证解释
⒈ 闲适安乐。
引《国语·周语中》:“今 陈国 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於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宋 范成大 《馆娃宫赋》:“惜也未闻大道,宜逸乐而志荒。”
《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逸乐。”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怠惰了,逸乐了,他对他的信仰,有了不可饶恕的不忠实。”
国语词典
逸乐 [yì lè]
⒈ 闲适快乐。
引《史记·卷六一·伯夷传》:「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反劳苦 劳瘁 勤劳
逸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遁释义:⒈五种逸乐。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宫室之盛)、水(如泛舟之乐)、火(如烹调之美)、土(如楼台之高)五种物质享受。⒉道教所称仙人五种借物遁形的方术。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 2.
八难释义:⒈指汉张良向刘邦所陈八件难以做到的事。⒉佛教语,难,谓难于见佛闻法,凡有八端,故名八难。按即地狱、饿鬼、畜生、北拘卢洲(亦作郁单越)、长寿天、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八种。一至三,即三恶道,恶业重,难以见佛;生北拘卢洲有乐无苦,不思修道;生长寿天,谓色界及无色界天长寿安乐之处,其逸乐远胜北拘卢洲,更不欲修道;聋、盲、瘖、哑于求道皆有障碍;世智辩聪,自恃聪明才辩,不肯信佛;生于佛前佛后,无缘见佛。
- 3.
冥豫释义:谓耽于逸乐。
- 4.
奢逸释义:奢侈逸乐。
- 5.
好乐释义:⒈喜好娱乐、逸乐。⒉爱好音乐。⒊喜好;嗜好。
- 6.
娱佚释义:亦作“娱逸”。 逸乐。
- 7.
嬉懈释义:谓逸乐怠惰。
- 8.
宴宴释义:安闲逸乐貌。
- 9.
宴逸释义:逸乐。
- 10.
康娱释义:逸乐;安乐。《楚辞·离骚》:“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王逸 注:“康,安也。日自娱乐,以游戯自恣。”唐 韩愈《复志赋》:“伏门下而默默兮,竟岁年以康娱。”清 刘大櫆《方氏庶母传》:“鷄鸣盥漱,矧敢康娱。”
- 11.
康梁释义:⒈沉溺于逸乐。 《淮南子·要略》:“文王 之时,紂 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沉湎,宫中成市。”高诱 注:“康梁,耽乐也。”⒉清 末戊戌变法的首要人物 康有为 与 梁启超 的并称。章太炎《狱中》:“中岁主《时务报》,与 康 梁 诸子委蛇,亦尝言及变法。”
- 12.
彻县释义:亦作“彻悬”。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礼记·丧大记》:“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礼记·曲礼下》:“大夫无故不彻县。”《墨子·七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已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胡三省 注:“悬,乐悬也,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国有大故,则减膳彻乐。”《清史稿·高宗纪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彻悬,斋戒。”参见“彻乐”。
- 13.
恬嬉释义:嬉戏逸乐。
- 14.
戏怠释义:逸乐怠惰。
- 15.
放逸释义:放纵逸乐等。
- 16.
昌逸释义:昌盛逸乐。 《南史·循吏传序》:“十许年中,百姓无犬吠之惊,都邑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粧。”
- 17.
昏逸释义:昏乱逸乐。
- 18.
暇豫释义:⒈亦作“暇誉”。悠闲逸乐。⒉闲暇。亦指闲暇的时间。
- 19.
暇逸释义:悠闲逸乐。
- 20.
朝歌夜弦释义: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