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ǎn yuàn, ◎ 避开。【例句】:近君子,远小人。
jiàn xiàn,(1) 古同“现”,出现,显露。(2) 古同“现”,现存。
1. 远大的眼光;高明的见识。
英[foresight; vision;]
⒈ 见识深远。
引《韩非子·孤愤》:“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
《后汉书·邓骘传》:“臣等虽无逮及远见之虑,犹有庶几戒惧之情。”
《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要知古今往来理,须问高明远见人。”
⒉ 远大的目光。
引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老人非常自傲这点先见之明,好像是表示胡子便代表智慧与远见。”
⒈ 高远的见识。
引《三国演义·第二九回》:「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
《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
1.孙中山先生是一位曾经沧海又富有远见卓识的革命先行者。
2.邓小平同志提出开发、开放浦东的政策,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
3.作为领导干部,不但要有实事求是的品质,还要有远见卓识的能力。
4.毛主席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
5.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快乐,—种乐观。
6.古代有远见的政治家,为广招天下贤才而一馈十起、一沐三提发,这种态度值得我们的领导干部学习。
7.命运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8.这种含糊其词不仅显得自命不凡,而且缺乏远见。
9.他是胸怀大志、具有远见卓识的人。
10.毛泽东的远见卓识挽救了中国共产党。
11.钓鱼者不能贪得无厌,这种心态既缺乏远见,又不利于保护鱼类资源,更与垂钓健身与娱乐的宗旨背道而驰。
12.邓小平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革命家。
13.人不能如井底之蛙一样没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