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京兆 京兆的意思
jīngzhào

京兆

简体京兆
繁体
拼音jīng zhào
注音ㄐㄧㄥ ㄓ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īng,(1)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组词】:京城。京都。京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京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京剧。京师(首都的旧称)。京绣。京菜。(2) 大。(3)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组词】:京族。(5) 姓。

zhào,(1) 古代占验吉凶时灼龟甲所成的裂纹。【组词】:卜兆。(2) 事物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预示。【组词】:预兆。佳兆。瑞雪兆丰年。(3) 数名,等于百万(古代指万亿)。【例句】:兆周(电磁波频率单位,每秒一百万周的频率为一兆周)。(4) 姓。

基本含义

指首都。

京兆的意思

京兆 [jīng zhào]

1. 指京师所在地区。

京师有京兆狱。——清·方苞《狱中杂记》

[ capital; ]

2. 指管理京师地区的衙门。

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清·方苞《狱中杂记》

3. 指京兆尹,即京师的地方长官。

韩愈吏部权京兆。——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京兆 引证解释

⒈ 见“京兆尹”。


国语词典

京兆 [jīng zhào]

⒈ 地名:(1)​ 汉置,为京师三辅之一。参见「京兆尹」条。(2)​ 民国初年改称清顺天府为 「京兆」,直隶中央。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遂废入河北省。今北平市为其旧治。

⒉ 职官名。汉代辖治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参见「京兆尹」条。


京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絶如线释义:⒈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絶若綫。”何休 注:“綫,縫帛縷,以喻微也。”《淮南子·要略训》:“齊桓公 之時,天子卑弱,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國,中國之不絶如綫。”《清史稿·礼志三》:“洎 朱温 以下,或起寇竊,或爲叛臣,五十餘年,國統不絶如綫。”⒉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降及 孝成,復加卹問,稍益衰弱,不絶如綫。”唐 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荒隅中少士人女子,無與爲婚,世亦不肯與罪大者親昵。以是嗣續之重,不絶
    • 2.
      一门释义:⒈一道门户。《左传·定公十年》:“每出一门,郈 人闭之。”《汉书·申屠嘉传》:“错 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⒉一条门路;一个途径。《商君书·说民》:“塞私通以穷其志,启一门以致其欲。”唐 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丈夫在富贵,岂必守一门。”《朱子语类》卷三九:“只有此一门,舍此则无从可仕,所以 颜、閔 寧不仕耳。”⒊一族;一家。《韩非子·八经》:“下不一门,大臣不拥。”《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唐 杜甫《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京兆 先时杰,琳瑯照一门。”《水浒传
    • 3.
      三列宿释义:指 唐 代 韦季武、韦叔谐、韦叔谦 三兄弟。《新唐书·韦凑传》:“韦凑,字 彦宗,京兆 万年 人。祖 叔谐,贞观 中为库部郎中,与弟吏部郎中 叔谦,兄主爵郎中 季武 同省。时号‘三列宿’。”
    • 4.
      三车释义:⒈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⒉唐窥基博通释典,尝至太原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为法相宗大师。见宋赞宁《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 5.
      三辅释义:⒈西汉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汉 初京畿官称内史,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太平御览》卷一六四引《三辅黄图》:“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属右扶风,长安 以东属京兆尹,长陵 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⒉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
    • 6.
      不获命释义:⒈婉辞。 得不到同意。《礼记·杂记上》:“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固辞。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孔子家语·弟子行》:“赐 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答于襄州书》之二:“既一辞不获命,又学浅不堪往復,敢不敬从。”⒉不得已。《左传·昭公二十年》:“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 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杨伯峻 注:“公孙青 不得已,以己之良马为见 卫侯 之礼。”
    • 7.
      专固释义:⒈犹固执。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体别》:“彊楷坚劲,用在楨干,失在专固。”《周书·艺术传·黎景熙》:“又勤於所职,著述不怠。然性尤专固,不合於时。是以一为史官,遂十年不调。”清 陈确《答吴仲木书》:“正欲与诸同人各尽胸怀,以求至当,以开我专固之臆见耳。”⒉犹专擅。《后汉纪·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后宠幸殊特,专固后宫。”⒊坚定;专一。唐 元稹《卢士玫权知京兆尹制》:“卢士玫 自居郎署,执政者言其温重不回,守法专固;副内史事,物议归之。”唐 温宪《程修己墓志》:“公幼而专固,通《左氏春秋》。”
    • 8.
      东坡释义:⒈东边坡地。唐 苏颋《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唐 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⒉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宋 苏轼《东坡》诗:“雨洗 东坡 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⒊宋 苏轼 自号 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宋 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上:“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六一 语;若此者,温公 语;若此者,东坡 语;若此者,山谷 语;强幼安 语却在甚处?’”明 王鏊《震泽长语·文章》:“东坡 为诗,
    • 9.
      两市释义:唐 长安城 中东市、西市的合称。 隋 名东市曰 都会,西市曰 利人。《新唐书·宦者传下·田令孜》:“令孜 语内园小儿 尹希復、王士成 等,劝帝籍京师两市蕃旅、华商宝货举送内库,使者监閟柜坊茶阁,有来诉者皆杖死 京兆府。”《新唐书·逆臣传下·秦宗权》:“全忠 以槛车上送京师,两神策兵縻护。昭宗 御 延喜楼 受俘,京兆 尹曳以组练,徇两市。”
    • 10.
      中书学释义:犹太学。北魏 时的中央教育机构。《北史·儒林传序》:“明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魏书·李訢传》:“为中书学生,世祖 幸中书学,见而异之。”《周书·崔彦穆传》:“年十五,与 河间 刑子才、京兆 韦孝宽 俱入中书学,偏相友爱。”
    • 11.
      云泥释义:语出《后汉书·逸民传·矫慎》:“﹝ 吴苍 ﹞遗书以观其志曰:‘仲彦 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云在天,泥在地。后因用“云泥”比喻两物相去甚远,差异很大。南朝 梁 荀济《赠阴梁州》诗:“云泥已殊路,暄凉詎同节。”唐 钱起《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诗:“寂寞想 章臺,始叹云泥隔。”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尧曰篇一》:“抑既为人心矣,其视道心有云泥之隔,而安能有过于道心者乎?”后因亦用“云”尊称他人,用“泥”谦称自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检开票子看那来信,上面
    • 12.
      五京释义:⒈指 唐 代的中京 长安、东京 洛阳、西京 凤翔、南京 成都、北京 太原。《旧唐书·地理志一》:“﹝ 至德 二年﹞十二月,置 凤翔府,号为西京,与 成都、京兆、河南、太原 为五京。”⒉指 唐 时 渤海 的上京 龙泉府、中京 显德府、东京 龙原府、南京 南海府、西京 鸭渌府。《新唐书·渤海传》:“地有五京,十五府。”⒊指 辽 的上京 临潢府、东京 辽阳府、中京 大定府、南京 析津府、西京 大同府。《辽史·地理志一》:“太宗 以 皇都 为上京,升 幽州 为南京,改 南京 为东京,圣宗 城中京,兴宗 升 云州
    • 13.
      五处士释义:指 汉 末 徐穉、姜肱、袁闳、韦著、李昙 五隐士。《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 陈蕃 上疏荐五处士,豫章 徐穉、彭城 姜肱、汝南 袁閎、京兆 韦著、潁川 李曇 帝悉以安车、玄纁备礼徵之,皆不至。”宋 王禹偁《乞赐终南山人种放孝赠表》:“臣等闻 陈蕃 之荐五处士,名动邦家。”
    • 14.
      五日京兆释义:西汉张敞为京兆尹(官名),将被免官,有个下属知道了就不肯为他办案子,对人说:“他不过再做五天的京兆尹就是了,还能办什么案子”(见于《汉书·张敞传》)。后来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 15.
      五百滩释义:滩名。在今 浙江 金华市 西南五里 金华江 中。古时相传舟行过此,需五百人牵挽方可渡,故名。唐 李白《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诗之二:“闻説 金华 渡,东连 五百滩。”
    • 16.
      五老榜释义:唐 天復 元年 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 等五人同榜及第,年皆逾六十,时称“五老榜”。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放老》:“﹝ 唐 ﹞ 天復 元年,杜德祥 牓放 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 等及第…… 松、希羽 甲子皆七十餘。象,京兆 人;崇、希颜,闽中 人;皆以诗卷及第,亦皆年逾耳顺矣。时谓五老榜。”
    • 17.
      京兆释义:⒈指京师所在地区。⒉指管理京师地区的衙门。⒊指京兆尹,即京师的地方长官。
    • 18.
      京尹释义:京兆尹。汉 张衡《西京赋》:“封畿千里,统以京尹。”唐 韩愈《京尹不台参答友人书》:“京尹,郡国之首。”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一:“熙寧 元年,状元 吕公溱 为京尹。”
    • 19.
      便安释义:便利安稳;便利安适。《后汉书·霍谞传》:“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唐 刘禹锡《为京兆韦尹谢许折籴表》:“臣自理京邑,不先威刑,唯务便安,所期富庶。”《清史稿·仁宗纪》:“凡我君臣,当以忧盛危明之心,不为苟且便安之计。”
    • 20.
      僧衲释义:⒈亦作“僧纳”。僧衣。宋 郭彖《睽车志》卷一:“俄有一人荷插,负芋栗自外归,被髮,体皆黄毛,衣故败僧衲,直入坐土榻。”⒉指穿衲衣为僧。清 冯登府《金石综例》卷二:“金 京兆府《重修府学记》:‘僧纳四十六。’王 氏 昶 曰:‘纳即衲字,不云僧腊而云僧纳,谓其著衲衣四十六年也。’”

京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絶如线释义:⒈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絶若綫。”何休 注:“綫,縫帛縷,以喻微也。”《淮南子·要略训》:“齊桓公 之時,天子卑弱,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國,中國之不絶如綫。”《清史稿·礼志三》:“洎 朱温 以下,或起寇竊,或爲叛臣,五十餘年,國統不絶如綫。”⒉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降及 孝成,復加卹問,稍益衰弱,不絶如綫。”唐 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荒隅中少士人女子,無與爲婚,世亦不肯與罪大者親昵。以是嗣續之重,不絶
    • 2.
      一门释义:⒈一道门户。《左传·定公十年》:“每出一门,郈 人闭之。”《汉书·申屠嘉传》:“错 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⒉一条门路;一个途径。《商君书·说民》:“塞私通以穷其志,启一门以致其欲。”唐 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丈夫在富贵,岂必守一门。”《朱子语类》卷三九:“只有此一门,舍此则无从可仕,所以 颜、閔 寧不仕耳。”⒊一族;一家。《韩非子·八经》:“下不一门,大臣不拥。”《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唐 杜甫《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京兆 先时杰,琳瑯照一门。”《水浒传
    • 3.
      三列宿释义:指 唐 代 韦季武、韦叔谐、韦叔谦 三兄弟。《新唐书·韦凑传》:“韦凑,字 彦宗,京兆 万年 人。祖 叔谐,贞观 中为库部郎中,与弟吏部郎中 叔谦,兄主爵郎中 季武 同省。时号‘三列宿’。”
    • 4.
      三车释义:⒈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⒉唐窥基博通释典,尝至太原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为法相宗大师。见宋赞宁《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 5.
      三辅释义:⒈西汉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汉 初京畿官称内史,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太平御览》卷一六四引《三辅黄图》:“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属右扶风,长安 以东属京兆尹,长陵 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⒉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
    • 6.
      不获命释义:⒈婉辞。 得不到同意。《礼记·杂记上》:“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固辞。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孔子家语·弟子行》:“赐 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答于襄州书》之二:“既一辞不获命,又学浅不堪往復,敢不敬从。”⒉不得已。《左传·昭公二十年》:“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 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杨伯峻 注:“公孙青 不得已,以己之良马为见 卫侯 之礼。”
    • 7.
      专固释义:⒈犹固执。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体别》:“彊楷坚劲,用在楨干,失在专固。”《周书·艺术传·黎景熙》:“又勤於所职,著述不怠。然性尤专固,不合於时。是以一为史官,遂十年不调。”清 陈确《答吴仲木书》:“正欲与诸同人各尽胸怀,以求至当,以开我专固之臆见耳。”⒉犹专擅。《后汉纪·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后宠幸殊特,专固后宫。”⒊坚定;专一。唐 元稹《卢士玫权知京兆尹制》:“卢士玫 自居郎署,执政者言其温重不回,守法专固;副内史事,物议归之。”唐 温宪《程修己墓志》:“公幼而专固,通《左氏春秋》。”
    • 8.
      东坡释义:⒈东边坡地。唐 苏颋《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唐 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⒉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宋 苏轼《东坡》诗:“雨洗 东坡 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⒊宋 苏轼 自号 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宋 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上:“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六一 语;若此者,温公 语;若此者,东坡 语;若此者,山谷 语;强幼安 语却在甚处?’”明 王鏊《震泽长语·文章》:“东坡 为诗,
    • 9.
      两市释义:唐 长安城 中东市、西市的合称。 隋 名东市曰 都会,西市曰 利人。《新唐书·宦者传下·田令孜》:“令孜 语内园小儿 尹希復、王士成 等,劝帝籍京师两市蕃旅、华商宝货举送内库,使者监閟柜坊茶阁,有来诉者皆杖死 京兆府。”《新唐书·逆臣传下·秦宗权》:“全忠 以槛车上送京师,两神策兵縻护。昭宗 御 延喜楼 受俘,京兆 尹曳以组练,徇两市。”
    • 10.
      中书学释义:犹太学。北魏 时的中央教育机构。《北史·儒林传序》:“明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魏书·李訢传》:“为中书学生,世祖 幸中书学,见而异之。”《周书·崔彦穆传》:“年十五,与 河间 刑子才、京兆 韦孝宽 俱入中书学,偏相友爱。”
    • 11.
      云泥释义:语出《后汉书·逸民传·矫慎》:“﹝ 吴苍 ﹞遗书以观其志曰:‘仲彦 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云在天,泥在地。后因用“云泥”比喻两物相去甚远,差异很大。南朝 梁 荀济《赠阴梁州》诗:“云泥已殊路,暄凉詎同节。”唐 钱起《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诗:“寂寞想 章臺,始叹云泥隔。”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尧曰篇一》:“抑既为人心矣,其视道心有云泥之隔,而安能有过于道心者乎?”后因亦用“云”尊称他人,用“泥”谦称自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检开票子看那来信,上面
    • 12.
      五京释义:⒈指 唐 代的中京 长安、东京 洛阳、西京 凤翔、南京 成都、北京 太原。《旧唐书·地理志一》:“﹝ 至德 二年﹞十二月,置 凤翔府,号为西京,与 成都、京兆、河南、太原 为五京。”⒉指 唐 时 渤海 的上京 龙泉府、中京 显德府、东京 龙原府、南京 南海府、西京 鸭渌府。《新唐书·渤海传》:“地有五京,十五府。”⒊指 辽 的上京 临潢府、东京 辽阳府、中京 大定府、南京 析津府、西京 大同府。《辽史·地理志一》:“太宗 以 皇都 为上京,升 幽州 为南京,改 南京 为东京,圣宗 城中京,兴宗 升 云州
    • 13.
      五处士释义:指 汉 末 徐穉、姜肱、袁闳、韦著、李昙 五隐士。《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 陈蕃 上疏荐五处士,豫章 徐穉、彭城 姜肱、汝南 袁閎、京兆 韦著、潁川 李曇 帝悉以安车、玄纁备礼徵之,皆不至。”宋 王禹偁《乞赐终南山人种放孝赠表》:“臣等闻 陈蕃 之荐五处士,名动邦家。”
    • 14.
      五日京兆释义:西汉张敞为京兆尹(官名),将被免官,有个下属知道了就不肯为他办案子,对人说:“他不过再做五天的京兆尹就是了,还能办什么案子”(见于《汉书·张敞传》)。后来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 15.
      五百滩释义:滩名。在今 浙江 金华市 西南五里 金华江 中。古时相传舟行过此,需五百人牵挽方可渡,故名。唐 李白《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诗之二:“闻説 金华 渡,东连 五百滩。”
    • 16.
      五老榜释义:唐 天復 元年 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 等五人同榜及第,年皆逾六十,时称“五老榜”。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放老》:“﹝ 唐 ﹞ 天復 元年,杜德祥 牓放 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 等及第…… 松、希羽 甲子皆七十餘。象,京兆 人;崇、希颜,闽中 人;皆以诗卷及第,亦皆年逾耳顺矣。时谓五老榜。”
    • 17.
      京兆释义:⒈指京师所在地区。⒉指管理京师地区的衙门。⒊指京兆尹,即京师的地方长官。
    • 18.
      京尹释义:京兆尹。汉 张衡《西京赋》:“封畿千里,统以京尹。”唐 韩愈《京尹不台参答友人书》:“京尹,郡国之首。”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一:“熙寧 元年,状元 吕公溱 为京尹。”
    • 19.
      便安释义:便利安稳;便利安适。《后汉书·霍谞传》:“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唐 刘禹锡《为京兆韦尹谢许折籴表》:“臣自理京邑,不先威刑,唯务便安,所期富庶。”《清史稿·仁宗纪》:“凡我君臣,当以忧盛危明之心,不为苟且便安之计。”
    • 20.
      僧衲释义:⒈亦作“僧纳”。僧衣。宋 郭彖《睽车志》卷一:“俄有一人荷插,负芋栗自外归,被髮,体皆黄毛,衣故败僧衲,直入坐土榻。”⒉指穿衲衣为僧。清 冯登府《金石综例》卷二:“金 京兆府《重修府学记》:‘僧纳四十六。’王 氏 昶 曰:‘纳即衲字,不云僧腊而云僧纳,谓其著衲衣四十六年也。’”

京兆造句

1.对工作要有长远打算,不能五日京兆,将来才能有所发展。

2.张敞画眉中的张敞,是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

3.你当这个官只是五日京兆,又何必那么卖力?

4.他虽然当上了总经理,恐怕也只是五日京兆而已。

5.像你这种五日京兆的心态,怎么可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

6.这位部长才上台便要下台,成了五日京兆

京兆(jingzh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京兆是什么意思 京兆读音 怎么读 京兆,拼音是jīng zhào,京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京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