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毒杀 毒杀的意思
shā

毒杀

简体毒杀
繁体毒殺
拼音dú shā
注音ㄉㄨˊ ㄕㄚ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ú dài,(1) 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组词】:毒气。毒性。毒饵。毒药。毒蛇。吸毒。贩毒。(2) 害,伤害。【组词】:毒害。毒化。毒杀。莫予毒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3) 凶狠,猛烈。【组词】:毒辣。毒计。毒刑。狠毒。恶毒。(4) 恨,以为苦。【组词】:令人愤毒。 ◎ 古同“玳”,玳瑁。

shā,(1)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组词】: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 战斗,搏斗。【组词】:杀出重围。(3) 消减。【组词】:杀风景。(4)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例句】:肥皂水杀了眼睛。(5) 收束。【组词】:杀价。杀尾。(6) 勒紧,扣紧。【组词】:杀车。(7)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组词】:笑杀人。恨杀。

毒杀的意思

毒杀 [dú shā]

1. 用有毒的物质杀死。

毒死臭虫。

[kill with poison;]

毒杀 引证解释

⒈ 用毒物杀害。

汉 刘向 《列女传·霍夫人显传》:“﹝ 显 ﹞復教皇后,令毒杀太子。”
《汉书·王莽传上》:“﹝ 翟义 ﹞立 严乡侯 刘信 为天子,移檄郡国,言 莽 ‘毒杀 平帝,摄天子位,欲絶 汉 室,今共行天罚诛 莽 ’。”
《元史·世祖纪四》:“大理 等处宣慰都元帅 寳合丁 、王傅 阔阔带 等,协谋毒杀 云南王。”


国语词典

毒杀 [dú shā]

⒈ 使用毒药致人于死。也作「毒死」。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第二件,『为毒杀兄命事』,告状人叫做胡赖,告的是医生陈安。」


毒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化螟释义:螟虫的一种。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也危害小麦、玉米、甘蔗、茭白等。每年一般产生二至三代,寒冷地区只产生一代,温暖地区可产生三至五代。可用消灭幼虫,灌水灭蛹,灯光诱蛾,六六六等药物毒杀诸方法进行防治。
    • 2.
      信子释义:⒈指装在器物中心的芯子。如蜡烛的捻子、爆竹的引线等。⒉方言。以砒霜制作的杀鼠药。亦泛称毒杀动物或人的药品。参见“信石”。
    • 3.
      宴安鸩毒释义:贪图安乐等于喝毒酒自杀。 《左传·闵公元年》:“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鸩(zhèn):传说中的一种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可以毒杀人。鸩毒:毒酒。
    • 4.
      投药释义:⒈给以药物服用。⒉(-∥-)投放毒药(多用于毒杀老鼠、蟑螂等)。
    • 5.
      毒饵释义:拌上毒药的食物,用来毒杀蝼蛄、蟑螂等害虫,也可用来毒杀老鼠等。
    • 6.
      讙言释义:谓众口嘈杂地传说。 《汉书·霍光传》:“又闻民间讙言 霍氏 毒杀 许皇后。”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建炎 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民间讙言天子航海东来。”宋 郭彖《睽车志》卷二:“婢辈忽若惊魘,讙言暗中若有人手,丛杂捫索之状。”
    • 7.
      输作释义:因犯罪罚作劳役。汉 蔡邕《上<汉书>十志疏》:“顾念 元初 中故尚书郎 张俊 坐漏泄事,当復重刑,已出轂门,復听读鞠,詔书驰救,一等输作左校。”《晋书·刑法志》:“时有大女 刘朱,挝子妇酷暴,前后三妇自杀,论 朱 减死输作尚方,因是下怨毒杀人减死之令。”《明史·张筹传》:“十年坐事罚输作。”
    • 8.
      饮鸩而死释义:把它的羽毛放在酒里,可以毒杀人。
    • 9.
      高压水银灯释义:又称“高压汞灯”。利用高压水银蒸气放电发光的一种气体放电灯。灯管内装有一对电极且抽去空气,充入少量氩气和液态水银。通电后氩气放电将水银加热和气化,水银蒸气受电子激发而放电产生强烈辉光。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但紫外光较多。用于消毒杀菌、光刻照明、制版等方面。

毒杀(dush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毒杀是什么意思 毒杀读音 怎么读 毒杀,拼音是dú shā,毒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毒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