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嗣子 嗣子的意思

嗣子

简体嗣子
繁体
拼音sì zǐ
注音ㄙˋ ㄗ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ì,(1) 接续,继承。【例句】:嗣后(以后)。嗣岁(来年)。嗣响(继承前人之业,如回声之相应)。嗣徽(继承先人的美德、声誉)。(2) 子孙。【组词】:后嗣。嗣子。

z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组词】: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组词】:菜子。瓜子儿。子实。(3) 动物的卵。【组词】:鱼子。蚕子。(4) 幼小的,小的。【组词】:子鸡。子畜。子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例句】:子弹(dàn )。棋子儿。(6) 与“母”相对。【例句】: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组词】: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组词】:孔子。先秦诸子。(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例句】: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例句】: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组词】:子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组词】:旗子。乱子。胖子。(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例句】:敲了两下子门。(14) 姓。

基本含义

指继承父亲地位、职位、财产等的儿子。

嗣子的意思

嗣子 [sì zǐ]

1. 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

2. 旧时称嫡长子。

4. 旧时无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为后嗣,亦称“嗣子”。参阅《清会典事例·户口·旗人抚养嗣子》。

嗣子 引证解释

⒈ 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

《左传·哀公二十年》:“赵孟 曰:‘ 黄池 之役,先主与 吴王 有质,曰:“好恶同之。”
今 越 围 吴,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 杜预 注:“嗣子, 襄子 自谓。”
《史记·五帝本纪》:“尧 曰:‘谁可顺此事?’ 放齐 曰:‘嗣子 丹朱 开明。’ 尧 曰:‘吁!顽凶,不用。’”
《汉书·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庙,世世勿絶,嗣子各袭其功位。”
清 侯方域 《云起楼记》:“昭烈 谓 诸葛亮 曰:‘嗣子如不可辅,君自取之。’”

⒉ 旧时称嫡长子。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子四人:嗣子光禄主簿 纵,学於 樊宗师,士大夫多称之;长子 元一 ……次子 景阳、景长,皆举进士。”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嗣子》:“又﹝ 昌黎 ﹞《节度使李公墓誌铭》云:公有四子,长曰 元孙,次曰 元质,曰 元立,曰 元本。元立、元本 皆 崔氏 出。‘葬得日,嗣子 元立 与其昆弟四人请铭於 韩氏。’ 昌黎 所谓嗣子,与《汉书》正同,皆所谓嫡长子也。盖庶出之子,虽年长于嫡出,而不得为嗣子。”

⒊ 旧时无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为后嗣,亦称“嗣子”。参阅《清会典事例·户口·旗人抚养嗣子》。


国语词典

嗣子 [sì zǐ]

⒈ 承继王位的嫡长子。

《汉书·卷三·高后纪》:「世世勿绝,嗣子各袭其功位。」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⒉ 以他人之子承继为自己的儿子。


嗣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冲幼释义:亦作“冲幼”。年幼。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成帝 初崩,於时嗣君未定,何 欲立嗣子,庾 及朝议以外寇方强,嗣子冲幼,乃立 康帝。”《周书·李贤传》:“朕昔冲幼,爰寓此州。”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诚冲幼,竟敢将阿姨、阿母残年期望,付诸 沧渤。”
    • 2.
      华秩释义:显位;高阶。宋 梅尧臣《李少傅郑圃佚老亭》诗:“我公谢鼎司,嗣子都华秩。”明 李东阳《求退录》:“若復冒殊恩,骤陞华秩,尤恐年轻力弱,弗任驱驰。”
    • 3.
      后子释义:⒈嫡嗣;长子。 《墨子·节葬下》:“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孙诒让 间诂:“孔广森 云:‘后子者,为父后之子,即长子也。《战国策》谓 齐 太子 申 为后子,《荀子》谓 丹朱 为 尧 后子,其义并同。’毕 云:‘后子,嗣子适也。’”唐 韩愈《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始娶 范阳 卢氏 女,生 仁本、仁约、仁载,皆有文行。二季举进士,皆早死,仁本 为后子独存。”⒉后妻之子。明 李贽《四书评·孟子·万章上》:“盖虽惑於后妻后子之言,而天性之爱,至於死生之际,亦不泯灭也。”
    • 4.
      嗣子释义:⒈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 《左传·哀公二十年》:“赵孟 曰:‘黄池 之役,先主与 吴王 有质,曰:“好恶同之。”今 越 围 吴,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杜预 注:“嗣子,襄子 自谓。”《史记·五帝本纪》:“尧 曰:‘谁可顺此事?’放齐 曰:‘嗣子 丹朱 开明。’尧 曰:‘吁!顽凶,不用。’”《汉书·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庙,世世勿絶,嗣子各袭其功位。”清 侯方域《云起楼记》:“昭烈 谓 诸葛亮 曰:‘嗣子如不可辅,君自取之。’”⒉旧时称嫡长子。唐 韩愈《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
    • 5.
      嫡位释义:嗣子的名分。
    • 6.
      宰旅释义:冢宰的属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 韩宣子 聘于 周,王使请事,对曰:‘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无他事也。’”杜预 注:“宰旅,冢宰之下士。言献职贡於宰旅,不敢斥尊。”后因用为对宰辅的敬称。唐 王维《裴仆射济州遗爱碑》:“丰省之度,多不得中,故二千石有不能受事于宰旅者矣。”宋 苏轼《太皇太后赐故夏国主嗣子乾顺进奉贺正马驼回诏》:“詔故 夏 国主嗣子 乾顺,述职春朝,归诚宰旅。”
    • 7.
      幼蒙释义:年幼。 晋 陆机《愍怀太子诔》:“奇颖发翘,清藻在秀,诞自幼蒙,逮事 武皇,展矣太子,播此琼芳。”《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若事异今日,嗣子幼蒙,司徒当 周公 之事,汝不可不尽祗顺之理。”胡三省 注引 陆德明 曰:“蒙,稚也。”
    • 8.
      朝位释义:⒈在朝廷中的位置。《周礼·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礼……其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立当车軹。”⒉官位。《汉书·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於 高庙,世世勿絶,嗣子各袭其功位。”《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唐 张守节 正义:“言 紂 父 帝乙 立后,殷国 益衰,至伐 紂 六十年閒,諂佞小人在於朝位,忠贤君子放迁於野。”
    • 9.
      瑞珪释义:⒈古代天子赐给诸侯作为凭信的圭玉。汉 班固《白虎通·崩薨》:“诸侯薨,使臣归瑞珪于天子何?诸侯以瑞珪为信,今死矣,嗣子谅闇三年之后,当乃更爵命,故归之。”⒉珪之美称。《后汉书·蔡邕传》:“或画一策而綰万金,或谈崇朝而锡瑞珪。”《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蜡百神乐章之一》:“綺币霞舒,瑞珪虹起。”唐 张馀庆《祀后土赋》:“玄酒式降以尚本,瑞珪不琢而贵质。”
    • 10.
      疾言释义:⒈急遽地说话。 《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邢昺 疏:“疾,急也。”《韩诗外传》卷九:“小人之论也,专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搤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清 恽敬《与姚秋农书》:“敬 行年五十有五,止一嗣子,才虽中人,颇能孝谨,非但不加责备,且未尝厉色疾言。”⒉指轻率而不合理的话。《韩非子·说疑》:“人臣有五姦……去此五者,则譟诈之人不敢北面立谈,文言多、实行寡、而不当法者不敢诬情以谈説。是以羣臣居则修身,动则任力,非上之令,不敢擅作疾言诬事,此圣王之所以牧臣下也。”⒊急促的语音。刘师培《南北
    • 11.
      登馂释义:谓古代君之嗣子登堂接受君之馀食。餕,食之馀。
    • 12.
      监国释义:指君主外出时,太子留守代管国事。《国语·晋语一》:“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 有时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亲近代行职务,也称监国。此外,君主本身尚在而准备传位于嗣子,往往嗣子先称监国,然后正式称帝。
    • 13.
      祗顺释义:敬顺。 《三国志·蜀志·刘理传》:“朕统承 汉 序,祗顺天命。”《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若事异今日,嗣子幼蒙,司徒当 周公 之事,汝不可不尽祗顺之礼。”
    • 14.
      胤子释义:子嗣;嗣子。 旧题 汉 李陵《答苏武书》:“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后汉书·明帝纪》:“而胤子无 成 康 之质,群臣无 吕 旦 之谋。”明 吕天成《齐东绝倒》第一出:“唐帝 娶了 散宜氏 之女皇,生了胤子 丹朱。”参见“胤”。
    • 15.
      致国释义:传国;让国。 《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诛 颜 之时天子死,叔术 起而致国于 夏父。”何休 注:“言 叔术 本欲让,迫有诛 颜 天子在尔,故天子死则让。”《史记·刺客列传》:“诸樊 知 季子札 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於 季子札。”《后汉书·刘恺传》:“故 居巢侯 刘般 嗣子 愷,当袭 般 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 宪,遁亡七年。”
    • 16.
      负螟释义:古人误认蜾蠃养螟蛉为子,故喻以他人之子作为嗣子。典出《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宋书·东平王子嗣传》:“而妾 颜 训养非恩,抚导乖理,情闕引进,义违负螟。”《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论》:“明帝 负螟之庆,事非己出,枝叶不茂,岂能庇其本乎。”
    • 17.
      赞册释义:亦作“赞策”。谓协助册立天子或太子。宋 彭乘《墨客挥犀》卷二:“上自撰墓碑,题其额曰:两朝顾命定册元勋之碑。明年,曾侍中 薨,上题其墓碑额曰:两朝顾命赞册亚勋之碑。”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止斋陈氏》:“嘉王 之立,止斋 以旧学亦有赞策功。”《宋史·后妃传上·仁宗曹皇后》:“迨入为嗣子,赞策居多。”参见“定策”。
    • 18.
      还嗣释义:旧时指出嗣异姓或别支的嗣子仍回本族。
    • 19.
      遁亡释义:⒈亦作“遯亡”。 逃亡。《东观汉记·刘恺传》:“故 居巢侯 刘般 嗣子 愷 当袭父 般 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 宪,遯亡七年,所守弥固。”《新唐书·突厥传上》:“高宗 责曰:‘頡利 败,尔不辅,无亲也;延陀 破,尔遯亡,不忠也。’”⒉犹散失。宋 苏舜钦《依韵和胜之<暑饮>》:“真气潜遁亡,半夜忽发霍。”
    • 20.
      遗意释义:⒈死者生前或临终时的意见、愿望。 《后汉书·刘恺传》:“故 居巢侯 刘般 嗣子 愷,当袭 般 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 宪,遁亡七年,所守弥篤。”《三国志·魏志·东海定王霖传》:“明帝 即位,以先帝遗意,爱宠 霖 异於诸国。”《陈书·袁泌传》:“其子述 泌 遗意,表请之,朝廷不许,赠金紫光禄大夫,謚曰 质。”⒉指前人的心愿、意见。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起居注》:“江陵相 定议,以修撰、编、检、史官充日讲者,日轮一员,记注起居,兼録圣諭詔册等。今日之制,即本 江陵 遗意也。”⒊前人或古代事物留下的意

嗣子(siz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嗣子是什么意思 嗣子读音 怎么读 嗣子,拼音是sì zǐ,嗣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嗣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