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遇 [shí yù]
1. 指天子或朝廷的知遇。谓时节是。
时遇 引证解释
⒈ 指天子或朝廷的知遇。
引《晋书·王蕴传》:“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
《梁书·刘孝绰传》:“领军 臧盾 、太府卿 沉僧杲 等,并被时遇。”
⒉ 谓时节是。
引《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当日时遇元宵。”
国语词典
时遇 [shí yù]
⒈ 一时的恩遇。
引《晋书·卷九三·外戚传·王蕴传》:「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
时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功已倍之释义:功已倍之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形容人得时遇势易建功业。
- 2.
吃大户释义:⒈旧时遇着荒年,饥民团结在一起到地主富豪家去吃饭或夺取粮食。 ⒉指借故到经济较富裕的单位或个人那里吃喝或索取财物。
- 3.
呶声呶气释义:谓矫作女子的声音。马烽《饲养员赵大叔》:“﹝ 赵大叔 ﹞学着旦角的嗓子,呶声呶气地唱。”马烽《一架弹花机》:“有时遇到年轻姑娘们叫他棉花姑娘,他就……呶声呶气地说道:‘小奴家今年十八岁,要自由找个好对象!’”
- 4.
士马释义:兵马。 引申指军队。《汉书·西南夷传》:“阴敕旁郡守尉练士马,大司农豫调穀积要害处。”《北齐书·高乾传》:“乃率 河 北流人反於 河 济 之间,受 葛荣 官爵,屡败 齐州 士马。”元 无名氏《桃花女》第一折:“俺则见田野田畴,禾苗丰茂。登场后,鼓腹歌謳。现如今无士马,絶征鬭。”《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时遇 靖康 丙午年间,士马离乱。因此 计安 家夫妻女儿三口,收拾随身细软包裹,流落州府。”清 张际亮《传闻》诗:“翁山 士马伤亡尽,支海 夷獠笑舞来。”
- 5.
夙因释义:前世因缘;前世的根源。明 杨珽《龙膏记·错媾》:“有缘千里能相见,这其间夙因不浅,看锦帐流香度百年。”《儒林外史》第十九回:“郑老爹 迎了出来,翁婿一见,才晓得就是那年回去同船之人,这一番结亲,真是夙因。”《黑籍冤魂》第二四回:“问:‘转世后復须食烟乎?’曰:‘然。是有夙因,哪得不吸?’”鲁迅《坟·论睁了眼看》:“有时遇到彰明的史实,瞒不下,如 关羽、岳飞 的被杀,便只好别设骗局了。一是前世已造夙因,如 岳飞;一是死后使他成神,如 关羽。”
- 6.
平粜释义:旧时遇到荒年,官府按平常价格卖出粮食。粜(tiào)。
- 7.
恼乱释义:烦忧;打扰。《百喻经·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復於后时遇恶知识恼乱不已,方还师所。”唐 白居易《和微之十七与君别及陇月花枝之咏》:“别时十七今头白,恼乱君心三十年。”宋 王巩《闻见近录》:“臣不怕惊动官家,恼乱宰相,则打煞此厮儿久矣。”明 吴承恩《桃源图》诗:“僊源错引渔舟入,恼乱桃花自在春。”
- 8.
悔咎释义:⒈过错;祸殃。《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庶望上遵策戒,下免悔咎。”宋 曾巩《与王深甫书》:“顾初至时遇在势者横逆,又议法数不合,常恐不免於构陷……今在势者已更,幸自免於悔咎。”⒉追悔前非。宋 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軾 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復有所为。”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朱晦翁 晚年深自悔咎,轻信其子 张拭 家稿,遽草行状,以致天下不言。”清 钮琇《觚賸续编·李生孝友》:“父深自悔咎,垂泪而瞑。”
- 9.
才不半古,功已倍之释义:才;有不此:古人;功:功业。才能不及古人的一半,而所立功业已多古人一倍。形容人得时遇势,易建功业。
- 10.
扫兴释义:正当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别说扫兴的话。令人十分扫兴。你要不去,岂不扫了大伙儿的兴。
- 11.
斗蛇释义:典出《左传·庄公十四年》:“初,内蛇与外蛇斗於 郑 南门 中,内蛇死。六年而 厉公 入。”后遂以“斗蛇”喻国家内乱。唐 卢照邻《郑太子碑铭》:“犬牙 晋 楚,鼎定 齐 秦,时遇斗蛇之餘,乍进牵羊之弊。”
- 12.
楚相断蛇释义:汉 贾谊《新书·春秋》载,春秋 楚 相 孙叔敖,幼时遇两头蛇,恐他人又见,埋之,惧,谓其母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以福。’人闻之,皆諭其能仁也。及为令尹,未治而国人信之。”汉 刘向《新序·杂事一》亦记此事。后因以“楚相断蛇”喻人做好事必将得好报。宋 魏泰《东轩笔录》卷六:“曾布 为三司使,论市易事被黜。鲁公(曾公亮)有柬别之,略曰:‘塞翁失马,今未足悲;楚 相断蛇,后必有福。’”
- 13.
点放释义:⒈燃放。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时遇元宵节令,预赏丰年,城里城外,不论官家民户,都要点放花灯,与民同乐。”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宫中元宵,上鼇山顶上之灯,例点放神器三位,则监工事也。”⒉查点释放。清 袁枚《新齐谐·红花洞》:“復有一人乘骏马约束如军官,持令箭,呼云:‘奉上帝命,烦君点放洞犯,幸勿辞劳!’”
- 14.
烽燧释义:古时遇敌人来犯,边防人员点烟火(yānhuǒ)报警,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烟叫燧。
- 15.
讳饰格释义:修辞格的一种。 说话时遇到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其它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修辞手法叫做讳饰。
- 16.
贴子词释义:指 宋 时遇佳节,命词臣撰写黏于宫中壁上的诗词。
- 17.
转换语法释义:⒈以短语结构语法为基础,附加一组能将语句深层结构映射为相应表层结构的转换规则并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种分析自然语言(主要是英语等屈折语)的语法。遇到的困难用短语结构语法分析自然语言的语句时遇到许多困难:⒉难以处理有丰富词形变化的语言(如屈折语)、词间一致关系(如主语和谓语动词的一致,形容词和所修饰名词间的一致),此外对动词的时态、语态等都不便描述。⒊短语结构语法只根据句子的表层结构来指派数据结构,但实际上表层结构相同的句子,其深层结构可以完全不同。
- 18.
避讳释义:⒈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⒉不愿说出或听到某些会引起不愉快的字眼儿:旧时迷信,行船的人避讳“翻”、“沉”等字眼儿。⒊回避:都是自己人,用不着避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