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欲 [shì yù]
1. 指肉体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
例性不饮酒,少嗜欲。
英[indulge oneself in; carnal desires;]
嗜欲 引证解释
⒈ 见“嗜欲”。亦作“嗜慾”。
⒉ 嗜好与欲望。多指贪图身体感官方面享受的欲望。
引《荀子·性恶》:“妻子具而孝衰於亲,嗜欲得而信衰於友,爵禄盈而忠衰於君。”
《南史·沉约传》:“约 性不饮酒,少嗜慾,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
宋 曾巩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其为民去害兴利,若疾病嗜欲在己。”
⒊ 特指情欲。
引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法外纵淫》:“吾血气尚盛,不能絶嗜慾,御女犹可以生子,实惧为身后累。”
国语词典
嗜欲 [shì yù]
⒈ 耳、目、口、鼻等感官所产生的贪欲。
引《吕氏春秋·仲夏纪·仲夏》:「退嗜欲,定心气。」
嗜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死释义:⒈三种死罪。 《左传·哀公十五年》:“三死无与。”杜预 注:“三死,死罪三。”⒉指非命而致死的三种原因。汉 刘向《说苑·杂言》:“人有三死,而非命也,人自取之。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忤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少以犯众,弱以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
- 2.
亟欲释义:心里特别迫切地想要做或得到。亟:急切;迫切。欲:欲望:嗜欲。
- 3.
佚欲释义:逸欲。谓贪图安乐,嗜欲无节。
- 4.
和雅释义:⒈温和文雅。 《宋书·殷琰传》:“琰 性和雅静素,寡嗜欲。”《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贺知章,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先生(指 邹泰和)戊戌翰林,和雅谦谨。”郭沫若《卷耳集·<召南·野有死麕>》:“你规矩些,你和雅些,不要拉我的手巾呀!”⒉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北齐 卢思道《辽阳山寺愿文》:“洞穴条风,生和雅之曲;圆珠积水,流清妙之音。”《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及奏《黄钟》之调,帝曰:‘滔滔和雅,甚与我心会。’”⒊指诗词的风格和平雅正。清 陈廷焯《白雨斋
- 5.
嗜爱释义:嗜欲;爱好。
- 6.
恶石释义:用以治病的石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杨伯峻 注:“恶石,以石为鍼,刺之常苦痛。”清 方苞《书高密单生追述考妣遗事后》:“盖功利嗜欲薰鑠流毒於人心者深且固矣,非猛药恶石不足以攻除。”
- 7.
惩忿窒欲释义: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 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 8.
欲障释义:亦作“慾鄣”。色欲,嗜欲。以其为修行的障碍,故云。《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罗什 忽下高坐,谓 兴 曰:‘有二小儿登吾肩,慾鄣须妇人。’兴 乃召宫女进之,一交而生二子焉。”清 赵翼《习静》诗:“慾障邪魔絶外缘,祗将习静养衰年。”
- 9.
淫溺释义:⒈迷恋沉溺。多指酒色。《左传·昭公元年》:“淫溺惑乱之所生也。”孔颖达 疏:“此淫谓淫於女也。没水谓之溺,没於嗜欲与溺水相似。”《汉书·谷永传》:“如人君淫溺后宫,般乐游田,五事失於躬,大中之道不立,则咎徵降而六极至。”唐 皮日休《酒箴》序:“酒之道,岂止於充口腹,乐悲欢而已哉?甚则化上为淫溺,化下为酗祸。”明 袁宏道《广庄·养生主》:“贤知之人,悯其淫溺,是故执轨以范躬,收视却听以卫耳目,恬淡虚无以葆神气。”⒉耽于积习;沉迷于癖好。隋 王通《文中子·述史》:“内史 薛公 谓子曰:‘吾文章可谓淫溺矣。’”
- 10.
礼度释义:⒈犹礼法。礼仪法度。《大戴礼记·盛德》:“礼度,德法也。所以御民之嗜欲好恶,以慎天法,以成德法也。”《后汉书·淳于恭传》:“举动周旋,必由礼度。”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奉礼度以战兢,及亲疎而无尤者,良人也。”⒉彬彬有礼的仪表风度。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贺知章》:“﹝ 贺知章 ﹞晚年尤加纵诞,无復礼度,自号‘四明狂客’。”明 朱鼎《玉镜台记·刺绣》:“观他丰姿秀丽,礼度雍容,真庙廊伟器。”
- 11.
箴诲释义:规劝教导。汉 徐干《中论·虚道》:“先王之礼,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师瞽诵诗,庶僚箴诲,器用载铭,筵席书戒,月考其为,岁会其行,所以自供正也。”《后汉书·崔寔传》:“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孔车骑 少有嘉;遁意,年四十餘,始应 安东 命。未仕宦时,常独寝歌吹,自箴诲,自称 孔郎,游散名山。”
- 12.
耆欲释义:⒈见“耆欲”。 ⒉亦作“耆慾”。嗜欲。《礼记·月令》:“﹝仲夏之月﹞节耆欲,定心气。”《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汉书·晁错传》:“宫室过度,耆慾亡极。”颜师古 注:“耆读曰嗜。”《新唐书·杜兼传》:“所至大杀戮,裒艺财貲,极耆欲。”
- 13.
耽欲释义:沉溺于嗜欲。
- 14.
裁节释义:⒈裁抑节制。《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 ﹞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宋 苏洵《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明 高攀龙《书<唯庵先生志铭>后》:“先生少弱,稍动作輒疲,必偃仰时自休息。然善裁节一切,不竭其意之所欲,不务其力之所不胜。”⒉削减;节省。宋 苏洵《上皇帝书》:“今之用人最无谓者,其所谓任子乎……朝廷自近年始有意于裁节,然皆知损之而未得其所损。”《元史·许有壬传》:“有壬 极论,帝当亲祠太庙……冗职当沙汰,钱粮当裁节。”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今见于方畧者
- 15.
译象释义:《礼记·王制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后因以“译象”指翻译人员。
- 16.
象寄译鞮释义:《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称翻译为“象寄译鞮”。《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外人谋我教育权之可危》:“往者总署之设‘同文舘’也,生徒数百计,虽无奇材异能,足任外交,然以供象寄译鞮之职,则固绰有餘裕。”亦省称“象寄”、“象鞮”。清 黄遵宪《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头衔南岛蛮夷长,手笔西方象寄书。”严复《译<天演论>例言》:“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梁启超《<适可斋记言行>序》:“所见所闻,其象鞮之流,往往学此为衣食计
- 17.
贵欲释义:⒈嗜欲。《文子·道原》:“去其诱慕,除其贵欲,捐其思虑。”⒉欲想;想要。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往年在 譙,新造舟舡,取足自载,以至 九江,贵欲观 湖 漅 之形,定 江 滨之民耳。”唐 韩愈《东都遇春》诗:“得闲无所作,贵欲辞视听。”唐 王建《寻橦歌》:“斯须改变曲辞新,贵欲欢他平地人。”
- 18.
逸欲释义:谓贪图安逸,嗜欲无节。
- 19.
遂性释义:⒈顺应本性。 三国 魏 嵇康《答<难养生论>》:“然松柏之生,各以良殖遂性。”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非直饮食遂性,舒适自在,至於粪溺,自然一处,不须扫除。”宋 沉遘《谢赐历日表》:“凡四海之广,莫不受制於庭;而羣生之微,一皆遂性於下。”⒉顺适性情。南朝 宋 鲍照《答客诗》:“专求遂性乐,不计缉名期。”《陈书·后主纪论》:“仁义利物而道远,嗜欲遂性而便身。”唐 王毂《赠苍溪王明府》诗:“水云真遂性,龟鹤足齐年。”
- 20.
邪情释义:不正当的嗜欲或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