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泥淖 泥淖的意思
nào

泥淖

简体泥淖
繁体
拼音ní nào
注音ㄋㄧˊ ㄋ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í nì,(1) 土和水合成的东西。【组词】:泥巴。泥垢。泥浆。泥煤。泥淖(泥污的洼地)。泥泞。泥洼。(2) 像泥的东西。【组词】:枣泥。山药泥。印泥(盖图章用的印色)。蒜泥。(1) 涂抹。【组词】:泥墙。泥缝儿(fèngr )。(2) 固执,死板。【组词】:拘泥。泥古(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说法,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泥守。

nào chuò zhuō,(1) 烂泥,泥沼。【组词】:泥淖。污淖。淖泞(泥泞)。(2) 〔淖尔〕蒙语,湖泊,如。【例句】:“罗布淖淖”(即“罗布泊”,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 柔和。 ◎ 古同“绰”,绰约。 ◎ 姓。

基本含义

比喻陷入困境或困扰。

泥淖的意思

泥淖 [ní nào]

1. 泥泞的低洼地,也指烂泥、泥坑。

[ mud; ]

3. 比喻艰难而不易摆脱的困境。

泥淖 引证解释

⒈ 烂泥;淤泥。

宋 王安石 《次前韵寄杨德逢》:“翻然陂路长,泥淖困臧获。”
沈从文 《黑夜》:“两人把两支连槽盒子枪、两把刀,以及一些别的东西,都从泥淖极深的河边搬到了堤上。”

⒉ 泥泞的洼地。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德州民》:“泥淖中,足迹长二尺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旋风暴作,三马皆惊逸不可止。不趋其家而趋县城,飞渡泥淖,如履康庄。”

⒊ 泥烂而滑。

宋 欧阳修 《乞罢上元放灯札子》:“目下阴雪未解,假使便得晴明,坊市不免泥淖。”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再生》:“遇有桥梁道途朽敝泥淖者,輒出所蓄貲,极力修补。”
许地山 《桃金娘》:“但在大雨滂沱的时候……任她底舞态轻盈,也踏不了泥淖砾场。”

⒋ 比喻卑下的地位或不能自拔的窘困境地。

明 陈宗之 《汉道》诗:“如何盛明世,栖栖泥淖中。”
秦牧 《艺海拾贝·酷肖》:“在艺术的道路上,‘自然主义’这个泥淖曾经坑害了不少的行人。”


国语词典

泥淖 [ní nào]

⒈ 烂泥浆区。

⒉ 比喻困境、麻烦。

如:「他目前正陷身泥淖,业务无法推展。」


泥淖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泥坑释义:烂泥淤积的低洼地。
    • 2.
      泥塘释义:烂泥淤积的洼地。

泥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民涂炭释义:涂:泥淖;炭:炭火。万民如同陷入泥淖坠入火海一般。形容广大百姓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
    • 2.
      汙淖释义:泥淖。宋 曾巩《瀛州兴造记》:“又以其餘力为南北甬道若干里,人去污淖,即于夷涂。”
    • 3.
      污淖释义:泥淖。
    • 4.
      泞淖释义:泥泞;泥淖。
    • 5.
      湴河释义:谓陷入泥淖之中。 星命家用来比喻遭逢厄运。
    • 6.
      生灵涂炭释义: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生灵:人民。涂炭:泥淖(nào)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处境。
    • 7.
      白足和尚释义:后秦 鸠摩罗什 弟子 昙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淖而未尝污湿,时称“白足和尚”。后亦用以指高僧。
    • 8.
      苍生涂炭释义: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 9.
      豕负涂释义:谓猪匍伏道途泥淖中。
    • 10.
      辽泽释义:泛指 辽 东沼泽地区。《旧唐书·阎立德传》:“十八年,从征 高丽,及师旅至 辽 泽,东西二百餘里泥淖,人马不通。”《旧五代史·外国传一·契丹》:“契丹 者,古 匈奴 之种也,代居 辽 泽之中。”《辽史·地理志一》:“辽国 其先曰 契丹,本 鲜卑 之地,居 辽 泽中。”
    • 11.
      齧岸释义:谓水流侵蚀河岸。《金史·河渠志》:“及渠成,以地势高峻,水性浑浊。峻则奔流漩洄,啮岸善崩,浊则泥淖淤塞,积滓成浅,不能胜舟。”
泥淖是什么意思 泥淖读音 怎么读 泥淖,拼音是ní nào,泥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泥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