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觞 [liú shāng]
1. 见“流觞曲水”。
流觞 引证解释
⒈ 见“流觴曲水”。
国语词典
流觞 [liú shāng]
⒈ 古人在暮春三月修褉日列坐曲水之旁,斟酒羽觞浮于上游,任其顺流而下,取而饮之。此一活动原有除不祥之义,后世则发展为文士之雅集。
例如:「曲水流觞」。
流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日曲水释义:指三月三日聚集在环曲水渠之旁进行的流觞宴饮活动。
- 2.
修禊释义: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 魏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 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刘孝标 注引 晋 王羲之《临河叙》曰:“永和 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 会稽 山阴 之 兰亭,修禊事也。”宋 张耒《和周廉彦》诗:“修禊 洛 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緑浮堤。”冰心《寄小读者》二三:“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也便是我们绝好的野餐时期。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按古人临水修禊不只行于春季三月,亦有行于秋季七月者,然以春禊为常
- 3.
曲水释义: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魏 晋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为乐,称为曲水。
- 4.
流巵释义:流觞。
- 5.
流杯释义:⒈见“流杯”。⒉亦作“流盃”。犹流觞。北周 庾信《春赋》:“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唐 杜牧《和严恽秀才落花》:“共惜流年流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宋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吕文穆园》:“流盃,水虽急,不旁触为异。”
- 6.
流觞曲水释义:古代习俗,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 魏 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仿行,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曲水”。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宋 苏轼《和王胜之》之二:“流觴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冰心《寄小读者》二三:“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馀韵,而且有趣。”亦作“流杯曲水”。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亦省作
- 7.
流觞释义: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叫做流觞。
- 8.
清歌流觞释义:古语中,流觞一般用于水宴上,酒杯随水流到哪里就该谁喝酒的意思,清歌流觞,酒杯到了谁那里谁就唱歌。
- 9.
石门八景释义:“石门八景”有层山古柏、石门峭壁、云寺晓钟、方顶留茵、将军野渡、麒麟绣水、清濑流觞、洄湍卷雪等。
- 10.
行杯释义:⒈流觞,流杯。古代风俗,每逢三月上旬巳日,于环曲的水渠边高会,置酒杯于水的上流,杯流行停于谁前,谁便取饮。⒉指传杯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