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额黄 额黄的意思
éhuáng

额黄

简体额黄
繁体額黃
拼音é huáng
注音ㄜˊ ㄏㄨ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é,(1) 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俗称“脑门子”)。【组词】:额头。额角(jiǎo )。(2) 牌匾。【组词】:门额。匾额。(3) 规定数量。【组词】:额数。额外。定额。余额。超额。空额。

huáng,(1)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组词】: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2) 特指中国黄河。【组词】:黄灾。治黄。黄泛区。(3)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例句】: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4)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组词】:事情黄了。(5) 姓。

基本含义

额黄指额头上的黄色,比喻人的智慧和才华。

额黄的意思

额黄 [é huáng]

1. 六朝妇女施于额上的黄色涂饰。唐时仍有。其制起于汉时。

额黄 引证解释

⒈ 六朝 妇女施于额上的黄色涂饰。 唐 时仍有。其制起于 汉 时。参见“额妆”。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一:“寿阳公主 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宋 范成大 《虞美人》词:“恰如娇小 万琼妃,涂罢额黄嫌怕、污燕支。”
清 吴伟业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诗之五:“青丝濯濯额黄悬,巧样新装恰自然。”


国语词典

额黄 [é huáng]

⒈ 古代妇女的面部妆饰。南北朝时,佛教盛行,一些妇女由涂金的佛像上得到灵感,而形成了额部饰黄的风气。初始是以画笔沾黄色染料涂抹于额上,而后亦有以黄色花瓣饰物黏贴于额上,称为「花黄」。

唐·李商隐〈蝶〉诗三首之三:「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明·凌蒙初《红拂记·第二出》:「不将额黄点,不把口脂调,扮出个村庄腔调。」


额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字宫眉释义:古代女子宫妆呈八字形的眉样,称为“八字宫眉”。 唐·李商隐《蝶诗》:“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简称为“八字眉”。
    • 2.
      栀貌释义:女子饰额黄的容貌。借指腊梅花的颜色。
    • 3.
      蕊粉释义:指妇女化妆用的额黄粉。
    • 4.
      蕊黄释义:即额黄。
    • 5.
      蜂黄释义:古代妇女涂额的黄色妆饰。也称花黄、额黄。
    • 6.
      蝶粉蜂黄释义:指古代妇女粉面额黄,妆扮美容。
    • 7.
      轻黄释义:⒈鹅黄,淡黄。宋 欧阳修《过中渡》诗之一:“中渡桥 边十里堤,寒蝉落尽柳条衰。年年塞下春风晚,谁见轻黄弄色时。”⒉指额黄。古代妇女额间的涂饰物。盛行于 六朝。北周 庾信《舞媚娘》诗:“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⒊指黄芙蓉花。宋 朱淑真《黄芙蓉》诗:“试倩东风一为主,轻黄应不让姚黄。”
    • 8.
      金霞释义:⒈金色的霞光;彩霞。 ⒉额黄。
    • 9.
      销黄释义:指男女交欢。 一说洗去额黄。
    • 10.
      鳷鹊释义:⒈传说中的异鸟名。晋 王嘉《拾遗记·后汉》:“章帝 永寧 元年,条支国 来贡异瑞。有鸟名鳷鹊,形高七尺,解人语。其国太平,则鳷鹊羣翔。”⒉指喜鹊。清 李慈铭《蓬莱驿》:“看他额黄稀,眉青锁,粉痕疏,脣褪猩朱,只忆着填桥鳷鹊待黄姑。”⒊汉 宫观名。在 长安 甘泉宫 外。汉武帝 建元 中建。《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过 鳷鹊,望 露寒,下 棠棃,息 宜春。”郭璞 注引 张揖 曰:“此四观,武帝 建元 中作,在 云阳 甘泉宫 外。”南朝 齐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金波丽 鳷鹊,玉
    • 11.
      黄子释义:⒈矿物名。指黄石脂。⒉指额黄、花黄。⒊曲的一种。即女曲。⒋一种野橘名。⒌指蟹黄。⒍行子,行货子。犹东西。用作詈词。

额黄(ehu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额黄是什么意思 额黄读音 怎么读 额黄,拼音是é huáng,额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额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