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取事 取事的意思
shì

取事

简体取事
繁体
拼音qǔ shì
注音ㄑㄨˇ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ǔ,(1) 拿。【组词】:索取。取书。取款。窃取。(2) 选择。【组词】:选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样。(3) 采用。【组词】:采取。听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4) 得到,招致。【组词】:获取。取经。取偿。取悦。(5) 消去。【组词】:取消。取缔。

shì,(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组词】:事情。事件。事业。(2) 变故。【例句】: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3) 职业。【例句】:谋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例句】:你走吧,没你的事了。(5) 办法。【例句】: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组词】:不事生产。无所事事。(7) 服侍。【组词】:事父母。

基本含义

取得事情的关键点或要点,做事情有条不紊。

取事的意思

取事 [qǔ shì]

1. 取用事例,应用典故。

3. 犹行事。

取事 引证解释

⒈ 取用事例,应用典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校练务精,捃理须覈。”

⒉ 犹行事。

唐 马总 《意林》卷一引《太公金匮》:“源泉滑滑,连旱则絶。取事有常,赋敛有节。”
《西游记》第十七回:“两粒仙丹,去与那妖上寿,把这丸大些的让与那妖。待那妖一口吞之, 老孙 便於中取事。”


取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典文释义:⒈掌理律令条文。《汉书·刑法志》:“今律令烦多而不约,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罗元元之不逮,斯岂刑中之意哉!”⒉指经典。《后汉书·延笃传》:“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篤论矣。”《隋书·经籍志一》:“至于 战国,典文遗弃,六经之儒,不能究其宗旨。”⒊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南朝 梁 沉约《上宋书表》:“自 永光 以来,至於禪让,十餘年内,闕而不续,一代典文,始末未举。”
    • 2.
      去其糟粕释义: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
    • 3.
      取其精华释义:精华:事物最好的部分;糟粕:酒糟、豆渣一类的东西,喻指无用之物。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
    • 4.
      成败在此一举释义:举:举动。 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 5.
      掇菁撷华释义:掇:拾取;菁:精华。 撷:摘取。选取事物的精华。
    • 6.
      摭实释义:摘取事实;据实。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博士 渤海 徐公讜 为余言之。岂曰语怪,亦以摭实,故传之焉。”宋 蔡絛《西清诗话·池底铺锦》:“李石 开成 中承詔録 文宗 论 德宗 奢靡云:‘闻得禁中老宫人,每引流泉,先於池底铺锦。’则知 建 诗皆摭实,非凿空语也。”《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可令国史院摭实刊修,播告天下。”
    • 7.
      摹略释义:谓求取事物的要旨。
    • 8.
      方丧释义:谓用事父之丧礼以事君丧。《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郑玄 注:“方丧,资於事父。”孔颖达 疏:“方谓比方也。有比方父丧礼以丧君,故云资於事父。资,取也,取事父之丧礼以丧君。”
    • 9.
      清空释义:⒈明朗的天空。 ⒉犹洁净。⒊谓中无所有。⒋空灵神韵。谓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特指词的境界。

取事(qu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取事是什么意思 取事读音 怎么读 取事,拼音是qǔ shì,取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取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