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休释义:⒈汉 贾谊《新书·退让》:“翟王 使使至 楚,楚王 欲夸之,故饗客於 章华 之臺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后因以“三休”为登高之典。南朝 梁 何逊《七召·宫室》:“步三休而未半,途中宿而方迷。”唐 颜真卿《抚州宝应寺翻经台记》:“百里而遥,四山不逼;三休而上,十地方超。”宋 苏辙《和鲜于子骏益昌官人八咏·宝峰亭》:“今闻 宝峰 上,縹緲陵朝阳,三休引萝蔓,一览穷苍茫。”⒉唐 司空图 晚年以足疾乞退,居 中条山 王官谷,筑亭名“三休”。作文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盖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
- 2.
上都释义:⒈古代对京都的通称。《文选·班固<西都赋>》:“寔用西迁,作我上都。”张铣 注:“上都,西京也。”此指 西汉 京都 长安。明 何景明《七述》之三:“乃有上都贵人,戚里公子,迎晨而出,及暮乃止。”⒉古对陪都(下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1)北齐 以 晋阳 为 下都,故称 邺(今 河北 临漳 西南)为 上都。《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北齐 高洋 以 鄴 为 上都,晋阳 为 下都。”(2)唐肃宗 宝应 元年建东、南、西、北四陪都,因称首都 长安 为 上都。《新唐书·地理志一》:“上都,初曰 京城,天宝
- 3.
仓琅根释义:⒈装置在大门上的青铜铺首及铜环。 仓,通“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木门仓琅根。”颜师古 注:“门之铺首及铜鍰也。铜色青,故曰仓琅。铺首衔环,故谓之根。”亦省称“仓琅”。宋 司马光《二月中旬虑问过景灵宫门始见花卉呈君倚》诗:“窈窕清宫深,仓琅朱门闭。”清 钱谦益《宝应舟次寄李素臣年侄》诗:“容貌恐君难识我,且凭音响撼仓琅。”⒉用作门之代称。清 唐孙华《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欲从文庙看古柏,沉沉牡钥扃仓琅。”
- 4.
公券释义:古代官府颁发的一种差旅费证券。 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宝应 二年,大夫 严武 奏,在外新除御史,食宿私舍非宜。自此乃给公券。”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举人给来往公券》:“国朝 王士禛《夫于亭杂録》云:‘宋 开宝 二年,詔 西川、山南、荆湖 等道举人皆给来往公券,自初起程以至还乡费,皆给於公家。’”
- 5.
宜春院释义:唐 长安 宫内官妓居住的院名。开元 二年置,在京城东面东宫内,东京(洛阳)也有 宜春院,宝应 元年毁于兵火。唐 崔令钦《教坊记》:“妓女入 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皇帝)前头也。”唐 崔令钦《教坊记》:“楼下戏出队,宜春院 人少,即以 云韶 添之。云韶 谓之宫人,盖贱隶也。”参阅 宋 程大昌《雍录》卷三。
- 6.
射生军释义:由射生手组成的军队。唐肃宗 至德 二年择射生手千人组成,称供奉射生官,亦称殿前射生手,分左、右厢,总号左右英武军。代宗 宝应 年间,调动射生军入禁中平乱,赐名 宝应 功臣,故又号 宝应军,成为禁军之一。德宗 贞元 五年,改称左右神威军。参阅《新唐书·兵志》。
- 7.
小门生释义:⒈称再传弟子。 清 梁章鉅《称谓录·小门生》:“《七修类稿》以弟子復传於人为门生,是则今之小门生耶?”⒉清 时考试中式者的座师的座师为太老师,中式者为太老师的小门生。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余与 庄 君 念农 先往,大呼而入曰:‘太老师来捉小门生矣!’彼此大笑。”此“小门生”指 储师轼。储 为 袁枚 门生 李英 的门生。清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朱封翁》:“宝应 朱武曹 先生 彬,余师 文定公 之尊人也……举孝廉,官学博。时 文定公 已通显矣,督学使者非年家子即小门生。”
- 8.
建寅月释义:夏历正月。 《新唐书·肃宗纪》:“宝应 元年建寅月甲申,追册 靖德太子 琮 为皇帝。”参见“建寅”。
- 9.
徧拜释义:谓一一拜谢。亦泛指一一行礼。《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盈 出,徧拜之。”杜预 注:“谢众之忠己。”唐 韩愈《顺宗实录四》:“遂徧拜 城 与 仲舒 等曰:‘诸諫议能如此言事,天下安得不太平也!’”《资治通鉴·唐肃宗宝应元年》:“徧拜 位 等曰:‘神功 出于行伍,不知礼仪,诸君亦胡为不言,成 神功 之过乎!’”
- 10.
忾息释义:叹息。《陈书·后主纪》:“梁 季湮微,灵寝忘处,鞠成茂草,三十餘年,敬仰如在,永惟愾息。”唐 颜真卿《抚州宝应寺翻经台记》:“真卿 叨刺是邦,兹用愾息。”
- 11.
扬州学派释义:清 代经学之一派。 因起于 扬州,故名。其代表人物有 汪中、李淳、宝应 刘氏 三世(刘台拱、宝楠、恭冕)、阮元、凌廷堪、焦循、仪徵 刘氏 四世(刘义淇、毓崧、寿曾、师培)等。
- 12.
淄青释义:唐 方镇名。或称 淄青平卢,或称 平卢。宝应 元年(公元762年)置,天祐 二年(公元905年)为 朱全忠 所并。其间节度使 李正己 祖孙三代割据达五十四年之久。唐 白居易《贺平淄青表》。明 张居正《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贺表》:“感以至诚,喜溢 淄青 之詔,陈之大训,荣逾飞白之书。”
- 13.
理匦使释义:唐 代于 垂拱 二年(一说 垂拱 元年)始于庙堂置匦(意见箱),收纳臣下意见书,以申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书舍人等人为理匦使,负责处理其事。《新唐书·百官志二》:“﹝ 武后 垂拱 二年﹞以諫议大夫、补闕、拾遗一人充使,知匭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为理匭使…… 宝应 元年,命中书门下择正直清白官一人知匭,以给事中、中书舍人为理匭使。建中 二年,以御史中丞为理匭使,諫议大夫一人为知匭使。”参见“匭院”。
- 14.
组甲释义:⒈甲衣。 用丝绳带联缀皮革或金属的甲片。《管子·五行》:“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马衍组甲厉兵,合什为伍,以修於四境之内。”尹知章 注:“组甲,谓以组贯甲也。”一说,组甲为漆甲成组文。见《左传·襄公三年》“组甲三百”晋 杜预 注。宋 欧阳修《送郓州李留后》诗:“组甲光寒围夜帐,綵旗风暖看春耕。”⒉借指士兵、军队。《陈书·陈宝应传》:“﹝ 昭达 ﹞率緹骑五千,组甲二万,直渡 邵武,仍顿 晋安。”明 恽日初《燕京杂感》诗:“月明组甲三千里,风动琱弓十六州。”
- 15.
翻经释义:⒈指翻译佛经。隋 杜宝《大业杂记》:“门南 洛水 有 翊津桥,通翻经道场。”唐 温庭筠《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诗:“客儿 自有翻经处,江上秋来蕙草荒。”按,客儿,谢灵运 小字。⒉繙經:犹读经。清 徐增《送中洲大师往庐山》诗:“繙经悟空假,缮性了真妄。”清 唐孙华《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繙经梵夹字,爇鼎水沉烟。”⒊台名。在今 江西省 临川市。南朝 宋 谢灵运 为 临川 内史,于府治南 宝应寺 翻《涅槃经》,因凿池为台,植白莲池中,名其台曰 翻经台。唐 颜真卿 有《抚州宝应寺翻经臺记》
- 16.
西都释义:古都名。(1)周武王 都 镐,至 成王 时别营 洛邑 为 东都,因称 镐京 为 西都。《诗·小大雅谱》:“小雅大雅者,周 室居 西都 丰 镐 之时诗也。”(2)新莽 始建国 四年(公元12年)建 洛阳 为 东都,因称 常安(新莽 改 长安 为 常安)为 西都。(3)东汉 都 洛阳,因称 西汉 旧都 长安 为 西都。汉 班固《西都赋》:“汉 之 西都,在於 雍州,实惟 长安。”(4)唐 显庆 二年(657年)以 洛阳 为 东都,因称 长安 为 西都。(5)唐 宝应 元年(762年)以 凤翔府 为 西都,不久
- 17.
谐际释义:交接,接触。《新唐书·房琯传》:“与 吕向 偕隐 陆浑山,十年不谐际人事。”冯煦《宝应朱绍甫广文传》:“余事师久,与丈若 绍父 数共谐际。”
- 18.
逆溯释义:⒈逆水而上。 清 方象瑛《封长白山记》:“盖逆溯由 瓦努湖河 至 佛多和河,復顺流来会,纔七日耳。”许地山《集外·萤灯》:“好冒险的 难胜太子 提议暂时不出洞外,可以试试逆溯到洞底。”⒉自下向上或自后向前推算。明 李贽《四书评·大学》:“逆溯而上,见‘在明明德’之语,非 孔夫子 创言也。”清 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而 李阳冰 誌 青莲 之死,在 宝应 元年。由 宝应 元年逆溯六十四年,当是 圣歷 二年所生。”
- 19.
郑锡释义:[唐]郑锡,登宝应进士第。
- 20.
黄河清释义:⒈黄河 水本浑浊,古人以 黄河 水清为祥瑞的征兆。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夫 黄河 清而圣人生。”《旧唐书·五行志》:“宝应 元年九月甲午,华州 至 陕州 二百餘里,黄河 清,澄澈见底。”⒉比喻难得、罕见的事。《宋史·包拯传》:“拯 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 包拯 笑比 黄河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