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代易释义:更替;轮流。 《新唐书·杜兼传》:“德宗 既厌兵,大抵刺史重代易,至歷年不徙。”宋 曾巩《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札子》:“臣切恐施行之际,新旧代易之初,庶工之间,或吏属因循,或簿书缘絶,其於督察漏略,检防散逸,弥纶之体,不可不早有飭戒。”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德怀二三之臣,负众自用,令之不从、召之不至者尚数十,皆束衽来庭,代易奔走,如水凑下。”
- 2.
反易释义:颠倒。《左传·哀公二年》:“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斩艾百姓,欲擅 晋国 而灭其君。”《荀子·成相》:“是非反易,比周欺上,恶正直。”《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渊(公孙渊)遣使南通 孙权,往来赂遗”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吴书》:“臣伏惟遭天地反易,遇无妄之运;王路未夷,倾侧扰攘。”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当是时,天地五行人事之理,反易谬乱,不同夷狄者亡几耳。”
- 3.
大忌释义:⒈古代称先王、先后的忌辰。汉 贾谊《新书·傅职》:“不知日月之不时节、不知先王之讳与国之大忌……凡此其属,太史之任也。”《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上》:“太祖皇帝 六月二日大忌,朕闻 姬周 以还,并用通丧之礼。”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太祖 开国,虽追赠 僖祖 以下四庙,然惟 宣祖、昭宪皇后 为大忌,前一日不坐。”⒉国家的禁令。汉 蔡邕《文范先生陈仲弓铭》:“乃离密网,以就禁錮,潜復不式,十有八年。大忌蠲除,举贤良方正,大将军、司徒并辟。”⒊重要的禁忌。《后汉书·隗嚣传》:“﹝ 莽 ﹞冥昧触冒,不顾
- 4.
太祖皇释义:皇帝之祖父,即太祖皇帝。
- 5.
扎撒释义:⒈蒙语。法令;法典。宋 郑思肖《心史·大义略叙》:“又有三段剗杀,彼曰扎撒,此曰条法;彼曰大扎撒者,大条法也。”《元代白话碑·一二四四年林县宝严寺圣旨碑(一)》:“如有违犯之人,照依故违扎撒治罪施行,无得违错。”《元史·世祖纪二》:“据 不鲁花、秃满、阿里察、脱火思 辈,搆祸我家,照依 成吉太祖皇帝 扎撒正典刑讫。”⒉张开。刘白羽《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登在车辕上的车把式是个矮个子,大皮帽的帽耳向两边扎撒着。”郭澄清《大刀记》第一章:“秦海城 也笑了,他笑得满脸的络腮胡子扎撒起来。”
- 6.
放废释义:⒈放逐罢黜。 《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贺 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三代盛矣,然 禹 之孙 太康 失国,汤 之孙 太甲 放废。”明 文徵明《周康僖公传》:“及一时放废诸臣,皆国家旧人,去不以罪,所宜録用。”⒉放纵自弃。《明史·文苑传二·王廷陈》:“屏居二十餘年,嗜酒纵倡乐,益自放废。”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 孙宏 ﹞抱经纶之宏略,少不见用於时,中岁輒自放废,与方外緇衲为侣。”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今使为 宝玉 者於 黛玉 既死之后,或感愤而自杀,或
- 7.
极敝释义:谓极其破敝。 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太祖 承自 天宝 以后更 五代 二百餘年极敝之天下。”《四库全书总目·经一·易一》:“《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寖流於讖纬,王弼 乘其极敝而攻之,遂能排击 汉 儒,自标新学。”
- 8.
梅红罗释义:梅红色的丝罗。 《宋史·礼志十七》:“自 建隆 元年至 开寳 九年,通修一十七年开基玉牒,旧制以梅红罗面签金字,今欲题曰《皇宋太祖皇帝玉牒》。”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元典章·礼部一·表奏定制体例》:“上表者,表以红罗夹复牋,以梅红罗单复封裹。”
- 9.
皮笠释义:古代革制的笠形帽。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是战也,士卒有不致力者。太祖皇帝 阳为督战,以剑斫其皮笠。明日,徧閲其皮笠,有剑跡者数十人,皆斩之。”
- 10.
皮船释义:⒈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 《晋书·慕容垂载记》:“遂徙营就 西津,为牛皮船百餘艘,载疑兵列杖,溯流而上。”《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太祖皇帝 乘皮船入 寿春 壕中,城上发连弩射之,矢大如屋椽。”胡三省 注:“皮船,缝牛皮为之。”⒉川 藏 高原地带急流河道中用树枝作骨架、外蒙牦牛皮的船。唐 白居易《蛮子朝》诗:“汎皮船兮渡绳桥,来自 巂州 道路遥。”清 魏源《圣武记》卷七:“万山丛矗,中遶汹溪,皮船笮桥,曲折一綫。”
- 11.
肇开释义:⒈犹肇始。《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洪惟 太祖皇帝 膺期抚运,肇开帝业。”明 李东阳《顺天府乡试策问》之二:“我 太祖高皇帝 定鼎应天,肇开帝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审如是,乘(枚乘)乃不特始创七体,且亦肇开五古者矣。”⒉谓引起事故。宋 周密《齐东野语·绍熙内禅》:“既而 侂胄 迁太傅,封 平原郡王,自此十年专政,肇开兵端,身殞国危。”清 林则徐《批琼州镇该辖洋面近时始有外船禀》:“是必海外僻岛奸夷,潜行偷渡,断非在该国领有牌照准来贸易之夷商,即礮击火攻,皆其自取之愆,不致肇开边衅。”
- 12.
自出释义:⒈自逃在外。 《左传·成公十二年》:“周公 出奔 晋,凡自 周 无出,周公 自出故也。”《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请囚,请亡,於是乎不获。君又弗克,而自出也。”⒉犹自首。《汉书·食货志》:“赦自出者百餘万人。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氐无虑皆铸金钱矣。”⒊出自于。《礼记·大传》:“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北魏 李谐《述身赋》:“信仪凤之所栖,乃丝文之自出。”⒋自己制订;自己创建。《北史·齐纪中论》:“﹝神武﹞ 迁 鄴 之后,虽主祭有人,号令所加,政皆自出。”宋 曾巩《进太祖皇帝总叙》:“太祖 文武自出,群臣莫
- 13.
褒大释义:称扬而使之光大。汉 班固《白虎通·谥》:“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大其君,掩恶扬善也。”宋 曾巩《进太祖皇帝总序状》:“陛下所以命臣显扬褒大之意,固以谓 太祖 雄才大略,千载以来特起之主。”清 孙鼎臣《与郭筠仙书》:“当时能文之士,皆乐为之志铭传讚,推扬而襃大之。”章炳麟《与人论文书》:“来书疑僕持论褒大先 梁,而捐置 徐 庾 以下。”
- 14.
边邑释义:犹边城。泛指边境地区。《礼记·玉藻》:“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其在边邑,曰某屏之臣某。”《史记·伍子胥列传》:“楚平王 以其边邑 钟离 与 吴 边邑 卑梁氏 俱蚕,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唐 李白《古风》之十四:“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强僭之国,皆接以恩礼,商贾往来不禁,有出境犯其令者,迺为之置市边邑,使两利。”
- 15.
霸府释义:⒈指 晋、南北朝 和 五代 时势力强大,终成王业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 《晋书·孔愉丁潭等传论》:“咸以篠簜之材,邀缔构之运,策名霸府,骋足高衢。”《梁书·臧盾传》:“高祖 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驃骑刑狱参军。”《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上》:“重念 太祖皇帝,尝开霸府,有事四方。”⒉借指藩王或藩臣。《北齐书·崔季舒传》:“虽迹在 魏 朝,而心归霸府,密谋大计,皆得预闻。”参见“开府”。⒊指 日本 明治 维新前实际掌握政权的藩臣。章炳麟《訄书前录·客帝匡谬》:“而二千年之以帝王自号者,特犹 周 之 桓 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