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龙章 龙章的意思
lóngzhāng

龙章

简体龙章
繁体龍章
拼音lóng zhāng
注音ㄌㄨㄥˊ ㄓ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óng,(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组词】: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组词】:恐龙。(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组词】:龙颜。龙体。龙袍。(4) 姓。

zhāng,(1) 歌曲诗文的段落。【组词】:章节。章句。乐章。章回体。顺理成章。断章取义。(2) 条目,规程。【组词】:章程。章法。简章。党章。约法三章。(3) 修理。【组词】:杂乱无章。(4) 花纹,文采。【例句】:黑质而白章。(5) 戳记。【组词】:图章。盖章。(6)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组词】:袖章。领章。徽章。像章。(7) 奏本。【组词】:奏章。本章。(8) 同“彰”,彰明。(9) 姓。

基本含义

指文章或书法的气势雄伟,声势煊赫。

龙章的意思

龙章 [lóng zhāng]

1. 龙纹;龙形。

2. 指龙旗。

3. 皇帝的仪仗。唐温庭筠《湖阴词》:“白虬天子金锽铓,高临帝座回龙章。”亦借指皇帝。

4. 指得专征伐的大将之旗。

5. 画或绣龙之服。天子之服。语出《礼记·明堂位》:“有虞氏服韨,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

6. 衮龙之服和章甫之冠。

7. 喻不凡的文采、风采。

9. 对皇帝文章的谀称。

龙章 引证解释

⒈ 龙纹;龙形。

《礼记·郊特牲》:“旂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怪石似龙章,瑕璧丽锦质。”
《南史·宋纪上·武帝》:“尝游 京口 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

⒉ 指龙旗。

《管子·兵法》:“三曰举龙章,则行水。”

⒊ 皇帝的仪仗。

唐 温庭筠 《湖阴词》:“白虬天子金鍠鋩,高临帝座回龙章。”
亦借指皇帝。 唐 韩偓 《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诗:“清水帘开散异香,恩深咫尺对龙章。”
宋 秦观 《次韵东坡上元扈从三绝》之一:“赭黄繖底望龙章,不断惟闻蜡炬香。”
清 李渔 《鱼篮记·饯圆》:“自归顺以来,荷蒙丞相推荐呵,去专兵征强横,又得龙章宠。”

⒋ 指得专征伐的大将之旗。

清 钮琇 《觚賸·伪牍谕降》附 钮蕙 卜识:“上御 日本 贡刀,令予跨赤驦以试,深蒙嘉叹。随手授曰:资尔武备,戮力王家,越日载锡龙章,昭示奬劝。寻转参戎,量移副帅。”

⒌ 画或绣龙之服。天子之服。

语出《礼记·明堂位》:“有虞氏 服韍, 夏后氏 山, 殷 火, 周 龙章。”
《后汉书·邓禹传论》:“及其威损 栒邑,兵散 宜阳,褫龙章於终朝,就侯服以卒岁。”
李贤 注:“龙章,衮龙之服也。”
唐 骆宾王 《晚憩田家》诗:“龙章徒表 越,闽 俗本非华。”
明 杨慎 《送卞苏溪归叙州序》:“言 邓仲华 之贤,亦曰褫龙章而无愠。”

⒍ 衮龙之服和章甫之冠。

《文选·赵至<与嵇茂齐书>》:“表龙章於裸壤,奏韶舞於聋俗。”
李善 注:“龙,衮龙之服。章,章甫之冠也。”
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诗之一:“天上坠玉棺,泉中掩龙章。”

⒎ 喻不凡的文采、风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
南朝 梁 沉约 《贺齐明帝登祚启》:“龙章日綵,焕若丽天。”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崔长史启》:“伟龙章之秀质,腾孔雀於觿年。”
唐 李白 《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观夫笔走羣象,思通神明,龙章炳然,可得而见。”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李攀龙》:“于鳞 七言,函思英发,襞调豪迈,如八音凤奏,五色龙章,开闔鏗鏘,纯乎美矣。”

⒏ 对皇帝文章的谀称。

明 何镗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序》:“天语焜燁龙章,具在《翊运篇》中。”
借指诏书,敕令。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凤鸞昔日轻分羽,正 上林 花媚忘归。忽蒙天使龙章坠。”
清 李果 《范文正公祠》诗:“先皇银榜龙章在,红树阶前交映明。”


国语词典

龙章 [lóng zhāng]

⒈ 龙的形状。

南朝宋·鲍照〈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怪石似龙章,瑕壁丽锦质。」

⒉ 画有龙形的天子服饰。

《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论曰》:「褫龙章于终朝,就侯服以卒岁。」
唐·韩偓〈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诗:「清暑帘开散异香,恩深咫尺对龙章。」


龙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野释义:懂礼义的人和愚昧无知的人。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置之虚室,人野何辨?” 唐 王勃 《山亭兴序》:“ 嵇叔夜 之龙章凤姿,混同人野。”
    • 2.
      卫聆风释义:黑发黑眸,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 3.
      广乐释义:⒈阐发音乐的义蕴。 《礼记·乐记》:“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孔颖达 疏:“宽广乐之义理,以成就其政教之事也。”⒉盛大之乐。多指仙乐。《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乃奏广乐。”《史记·赵世家》:“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王文治《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诗:“梦裡似曾闻广乐,归来但觉任樵风。”⒊称美雅乐。晋 葛洪《抱朴子·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同广乐於桑间,钧龙章於卉服,悠悠皆然,可叹可慨者也。”
    • 4.
      戒途释义:⒈亦作“戒涂”。 出发,准备上路。《晋书·文六王传论》:“遂乃褫龙章於袞职,徒侯服於下藩,未及戒涂,终於愤恚,惜哉!”《周书·文帝纪上》:“自大都督臣 岳 殁后,臣频奉詔还闕,秣马戒途,志不俟旦。”唐 张文琮《昭君怨》诗:“戒途飞万里,回首望 三秦。”明 宋濂《送和赞善北归》诗序:“盖生逢有道之朝,皇上执孝道以御天下,故 希文 朝有请而夕戒涂也。”清 俞蛟《潮嘉风月记·轶事》:“而生亦年至耳顺矣,因束装思归,戒途有日。”⒉戒备于途。清 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时土匪未靖,行旅戒途。”
    • 5.
      獐头鼠目释义:獐子的头小而尖,老鼠的眼睛小而圆。形容坏人面目丑陋,神情狡猾。《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 6.
      觿年释义:亦作“觽年”。语本《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后因以“觿年”为童年。唐 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伟龙章之秀质,腾孔雀於觿年。”唐 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铭》:“凤阁觿年,已振弥天之响。”
    • 7.
      贞庸释义:谓慎于进用,不汲汲于仕进。清 王夫之 《章灵赋》:“ 耼 当无以尚冲兮,非废用而頽滑; 康 违堪以木形兮,激契濶於 履 发 。儷龙玄其贞庸兮,矧秉礼于 鄹 闕 。”自注:“ 子 曰: 老子 其犹龙乎!又人谓 嵇康 ,龙章凤质。儷龙谓二子皆如龙者。二子以玄为尚,然且在 老 ,则以为无用,非并用而废之,以恣滑乱;在 嵇 则非 汤 武 之征诛,而不徇 司马 ,况秉礼教于 鄹里 、 闕党 者,其得弗择地善行,而徒取进趋乎。”
    • 8.
      鹤林寺释义:寺名。 在今 江苏省 镇江市 南郊。始建于 晋 代,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微时曾游于此。宋 祝穆《方舆胜览·镇江府》:“鹤林寺,在 黄鹤山,旧名 竹林寺,宋高祖 尝游,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即位,改名 鹤林,今名 报恩。”清 周亮工《书影》卷二:“京口 鹤林寺 杜鹃花,春开最盛。”
    • 9.
      龙章释义:⒈龙纹;龙形。《礼记·郊特牲》:“旂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南朝 宋 鲍照《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怪石似龙章,瑕璧丽锦质。”《南史·宋纪上·武帝》:“尝游 京口 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⒉指龙旗。《管子·兵法》:“三曰举龙章,则行水。”⒊皇帝的仪仗。唐 温庭筠《湖阴词》:“白虬天子金鍠鋩,高临帝座回龙章。”亦借指皇帝。唐 韩偓《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诗:“清水帘开散异香,恩深咫尺对龙章。”宋 秦观《次韵东坡上元扈从三绝》之一:“赭黄繖底望龙章,不断惟闻蜡炬

龙章(longz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龙章是什么意思 龙章读音 怎么读 龙章,拼音是lóng zhāng,龙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龙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