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 [shàn zāi xíng]
1. 乐府瑟调曲名。古辞首句为“来日大难,口燥唇干”。曹操父子均有作。曹植改题为《当来日大难》,李白亦作有《来日大难》,盖以古辞首句名篇。参阅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善哉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瑟调曲》。
善哉行 引证解释
⒈ 乐府瑟调曲名。古辞首句为“来日大难,口燥唇乾”。 曹操 父子均有作。 曹植 改题为《当来日大难》, 李白 亦作有《来日大难》,盖以古辞首句名篇。参阅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善哉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瑟调曲》。
善哉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秋释义:⒈指秋天。晋 张协《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南朝 宋 谢灵运《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唐 杜甫《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华罗庚《病中斗·寄老战友》诗:“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⒉指九月深秋。唐 陆畅《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元 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⒊九年。汉 张衡《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唐 刘禹锡《
- 2.
仲父释义:⒈古代称父亲的大弟。《释名·释亲属》:“父之弟曰仲父……仲父之弟曰叔父。”⒉春秋 时 齐桓公 尊 管仲 为仲父。《荀子·仲尼》:“﹝ 齐桓公 ﹞倓然见 管仲 之能足以託国也……遂立以为仲父。”杨倞 注:“仲 者,夷吾 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后因用以称 管仲。三国 魏 曹操《善哉行》:“齐桓 之霸,赖得 仲父。”晋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十三:“仲父 献诚言,姜公 乃见猜。”逯钦立 校注:“仲父,管仲。”清 钱谦益《光禄大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昔者,伊生 五就,拜币聘于 有莘;
- 3.
使官释义:⒈谓利用职权。《商君书·农战》:“今上论材能智慧而任之,则智慧之人希主好恶,使官制物,以适主心。”⒉使臣。三国 魏 曹操《善哉行》:“仲尼 之世,王国为君。随制饮酒,扬波使官。”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他生於六一七年,十三岁(六二九年)继位,十八岁(六三四年)遣使官到 唐朝 求婚。”
- 4.
冲静释义:⒈亦作“冲静”。⒉淡泊宁静。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晋书·华峤传》:“冲静和气,嗇养精神;颐身於清简之宇,留心於虚旷之域。” 宋 曾巩 《福州举知泉州陈枢久不磨勘特与转官表》:“方当朝庭崇尚廉素,诫抑浮竞之时, 枢 独安於冲静,所守如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计其生平,必无胶胶扰扰分外之营求,宜其恬然冲静,颐养天和,得以保此长龄矣。”
- 5.
口燥唇乾释义:亦作“口乾舌燥”。 亦作“口乾舌焦”。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叶圣陶《未厌集·小病》:“差不多一切的焦躁和乱想都会集中到这上头去。于是口干舌燥,头里岑岑地作响。”柯岩《东方的明珠》:“那时,是她和她一起制定计划,一起讲课,真是讲得口干舌燥,磨破了嘴皮。”袁静《伏虎记》第二回:“指导员跟他平心静气地讲道理,讲得口干舌焦。”
- 6.
哀弦释义:⒈亦作“哀絃”。悲凉的弦乐声。三国 魏 曹丕《善哉行》:“哀弦微妙,清气含芳。”唐 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哀絃绕白雪,未与俗人操。”宋 张先《惜双双·溪桥寄意》词:“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絃寄语。”郑振铎《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有良心的作家们﹞不由得不同情 屈原 ……而发出同样的哀弦促节的歌声来。”⒉喻指可怜的妻子。林纾《祭高梧州文》:“君出逾年,我搆家难,大丧甫除,哀絃中断。”
- 7.
王乔释义:⒈传说中的仙人。 周灵王 太子 晋,即 王子乔。《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王乔 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躡虚。”李善 注引《列仙传》:“王子乔 者,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唐 陈子昂《窅冥君古坟记铭序》:“昔 王乔 古坟,唯留一剑;令威 荒塚,又嘆千年。”宋 叶适《虎长老修双峰》诗:“夜随 王乔 玉簫发,晓答 矩那 金磬清。”清 孙枝蔚《善哉行》:“僊人 王乔,奉鹤相迎。”参见“王子乔”。⒉传说中的仙人。汉 叶县 令 王乔。汉 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説 孝明帝 时,尚书郎 河东 王乔 迁为
- 8.
还望释义:⒈回望。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景公 与 晏子 游於 少海,登 柏寝 之臺,而还望其国曰:‘美哉!泱泱乎,堂堂乎,后世将孰有此。’”三国 魏 曹丕《善哉行》:“还望故乡,鬱何垒垒。”明 刘基《次韵和石末公春日感怀》:“步登西城怜,还望东城陴。”⒉环顾,四望。宋 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词:“危楼还望,嘆此意、今古几人曾会?”⒊返回的希望。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欲营迁厝……便值本朝沦没,流离如此,数十年间,絶於还望。”
- 9.
随波释义:⒈依着风波飘动。 《文选·宋玉<高唐赋>》:“徙靡澹淡,随波闇蔼。”刘良 注:“言林木繁茂,随风波而动。”三国 魏 曹丕《善哉行》:“随波迴转,有似客游。”宋 汪藻《小重山》词:“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去,点点乱寒星。”⒉比喻无原则地跟从他人行事。唐 罗隐《谗书·答贺兰友书》:“况僕求试京师,随波而上,逐队而下,亦有年矣。”清 陈田《<明诗纪事己籤>序》:“暨乎随波之流,摹仿太甚,为弊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