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受教 受教的意思
shòujiào

受教

简体受教
繁体
拼音shòu jiào
注音ㄕㄡˋ ㄐ一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òu,(1) 接纳别人给的东西。【组词】:接受。感受。受精。受权。受托。受降。受益。受业(①跟随老师学习;②学生对老师自称)。受教。受领。受聘。受理。(2) 忍耐某种遭遇。【组词】:忍受。受苦。受制。受窘。受累(受到劳累)。(3) 遭到。【组词】:遭受。受害。受挫。受屈。受辱。受阻。(4) 适合,中。【组词】:受吃。受看。受听。受使。

jiào jiāo,(1) 指导,训诲。【组词】: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2) 使,令。【例句】:风能教船走。(3) 指“宗教”。【组词】:教士。教主。教皇。教堂。(4) 姓。(1) 传授。【组词】:教课。你教给我做。

基本含义

接受教育或教训,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受教的意思

受教 [shòu jiào]

1. 接受教诲。

受教 引证解释

⒈ 接受教诲。

《战国策·魏策四》:“信陵君 曰:‘ 无忌 谨受教。’”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况 昉 受教君子,将二十年。”
明 刘基 《郁离子·千里马》:“平原君 豁然而寤,起再拜受教。”
郭沫若 《断断集·答马伯乐教授》:“这是我虔诚地期待着受教的一个问题。”


国语词典

受教 [shòu jiào]

⒈ 接受他人的教诲。

《战国策·魏策四》:「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牋》:「况昉受教君子,将二十年。」

施教


受教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施教释义:进行教育。

受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世释义:⒈三代,常指祖孙三代。⒉在美洲,尤指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 2.
      不归释义:⒈不返家。《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清 蒲松龄《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⒉不归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盗户》:“詎恶久假不归,霸为己有。”
    • 3.
      乡吏释义:乡中官吏;乡中吏员。 《周礼·地官·乡大夫》:“正月之吉,受教灋於司徒,退而颁之於其乡吏。”《汉书·酷吏传·尹赏》:“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 长安 中轻薄少年恶子……悉籍记之。”
    • 4.
      二世释义:在美洲、特别是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由第一代日本移民所生的子女。
    • 5.
      伏阁受读释义:形容恭敬受教。
    • 6.
      余师释义:⒈残军剩卒。《左传·宣公十二年》:“楚 师军於 邲。晋 之餘师不能军。”⒉很多可受教之处;很多可效法之处。《孟子·告子下》:“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餘师。”赵岐 注:“有餘师,师不少也,不必留馆学也。”宋 黄庭坚《送伯氏入都》诗:“陈书北窗下,此自有餘师。”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求诸《大雅》,固有餘师。”
    • 7.
      信受奉行释义:信:信仰;奉:执行。接受教诲,虔敬奉行。比喻坚信不移,奉行不悖。
    • 8.
      六一国际儿童节释义:简称儿童节。 1949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了保障全世界儿童生存、保健和受教育的权利,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上决定以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 9.
      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释义:德育内容之一。 使受教育者向往和追求共产主义的教育。主要内容是:进行社会发展史教育,使学生懂得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确立共产主义的目标和信念;引导学生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模范的优秀品质,培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意志、道德和情操;使学生把实现共产主义同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联系,同个人具体的学习任务相联系,为参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 10.
      再蹈覆辙释义:再重复;蹈踩踏;辙车迹道路。重复走翻车的道路,指不接受教训。
    • 11.
      减刑释义: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罚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 12.
      劳动教育释义:德育内容之一。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主要内容是:懂得劳动在历史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意义,劳动是公民的义务和权利;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树立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的观点。
    • 13.
      化缉释义:亦作“化辑”。谓受教化而和睦相处。
    • 14.
      化顺释义:⒈谓受教化而顺从。《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荀子·正论》:“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化顺之,曷为 楚 越 独不受制也。”⒉宋 时 王均 的年号(公元1000年)。
    • 15.
      受教释义:接受教诲。《战国策·魏策四》:“信陵君 曰:‘无忌 谨受教。’”南朝 梁 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况 昉 受教君子,将二十年。”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平原君 豁然而寤,起再拜受教。”郭沫若《断断集·答马伯乐教授》:“这是我虔诚地期待着受教的一个问题。”
    • 16.
      听教释义:听受教言。
    • 17.
      四海承风释义: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 18.
      夷人释义:⒈指古代 中国 东部地区各部族之人。《书·泰誓中》:“受 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孔颖达 疏:“昭 二十四年《左传》此文,服虔 杜预 以夷人为夷狄之人。”⒉引申为对 中国 境内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墨子·鲁问》:“楚 之南有啖人之国者……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尚书》、《春秋》,圣人之史也……《赵宋》、《辽》、《金》,夷人之史也:举其人,而史之得失,文之高下,瞭然矣。”⒊对外国人的泛称。南朝 宋 谢灵运《答法勖问》:“华 民易於见理,难於受教,
    • 19.
      奉命承教释义:指奉行命令,接受教诲。
    • 20.
      奉教释义:接受教导。

受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世释义:⒈三代,常指祖孙三代。⒉在美洲,尤指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 2.
      不归释义:⒈不返家。《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清 蒲松龄《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⒉不归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盗户》:“詎恶久假不归,霸为己有。”
    • 3.
      乡吏释义:乡中官吏;乡中吏员。 《周礼·地官·乡大夫》:“正月之吉,受教灋於司徒,退而颁之於其乡吏。”《汉书·酷吏传·尹赏》:“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 长安 中轻薄少年恶子……悉籍记之。”
    • 4.
      二世释义:在美洲、特别是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由第一代日本移民所生的子女。
    • 5.
      伏阁受读释义:形容恭敬受教。
    • 6.
      余师释义:⒈残军剩卒。《左传·宣公十二年》:“楚 师军於 邲。晋 之餘师不能军。”⒉很多可受教之处;很多可效法之处。《孟子·告子下》:“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餘师。”赵岐 注:“有餘师,师不少也,不必留馆学也。”宋 黄庭坚《送伯氏入都》诗:“陈书北窗下,此自有餘师。”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求诸《大雅》,固有餘师。”
    • 7.
      信受奉行释义:信:信仰;奉:执行。接受教诲,虔敬奉行。比喻坚信不移,奉行不悖。
    • 8.
      六一国际儿童节释义:简称儿童节。 1949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了保障全世界儿童生存、保健和受教育的权利,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上决定以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 9.
      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释义:德育内容之一。 使受教育者向往和追求共产主义的教育。主要内容是:进行社会发展史教育,使学生懂得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确立共产主义的目标和信念;引导学生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模范的优秀品质,培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意志、道德和情操;使学生把实现共产主义同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联系,同个人具体的学习任务相联系,为参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 10.
      再蹈覆辙释义:再重复;蹈踩踏;辙车迹道路。重复走翻车的道路,指不接受教训。
    • 11.
      减刑释义: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罚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 12.
      劳动教育释义:德育内容之一。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主要内容是:懂得劳动在历史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意义,劳动是公民的义务和权利;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树立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的观点。
    • 13.
      化缉释义:亦作“化辑”。谓受教化而和睦相处。
    • 14.
      化顺释义:⒈谓受教化而顺从。《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荀子·正论》:“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化顺之,曷为 楚 越 独不受制也。”⒉宋 时 王均 的年号(公元1000年)。
    • 15.
      受教释义:接受教诲。《战国策·魏策四》:“信陵君 曰:‘无忌 谨受教。’”南朝 梁 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况 昉 受教君子,将二十年。”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平原君 豁然而寤,起再拜受教。”郭沫若《断断集·答马伯乐教授》:“这是我虔诚地期待着受教的一个问题。”
    • 16.
      听教释义:听受教言。
    • 17.
      四海承风释义: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 18.
      夷人释义:⒈指古代 中国 东部地区各部族之人。《书·泰誓中》:“受 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孔颖达 疏:“昭 二十四年《左传》此文,服虔 杜预 以夷人为夷狄之人。”⒉引申为对 中国 境内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墨子·鲁问》:“楚 之南有啖人之国者……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尚书》、《春秋》,圣人之史也……《赵宋》、《辽》、《金》,夷人之史也:举其人,而史之得失,文之高下,瞭然矣。”⒊对外国人的泛称。南朝 宋 谢灵运《答法勖问》:“华 民易於见理,难於受教,
    • 19.
      奉命承教释义:指奉行命令,接受教诲。
    • 20.
      奉教释义:接受教导。

受教造句

1.爸爸在客厅里正襟危坐,要求我把考试成绩单拿去,看来又要接受教育了。

2.跟随燕王之后,耳濡目染,郑和受教育程度又加深了一层。

3.家书是一本让人难忘的书,是一本让人受教育的书,也是一本含有人生哲理的书。

4.每个儿童都拥有受教育的权利。

5.有关领导要从这次事故中接受教训。

6.张老师的一席话如时雨春风,让我深受教育。

7.犯点小错误,受点小处分,只要接受教训,今后还会东山再起的。

8.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9.受教育的机会不是均等的。

10.曾经由男人来决定女人该不该受教育,白人决定黑人能不能活下去。

11.人,要受教育才能成为人。

12.说的就是教育不等同于传授知识,而是能够让受教育者有实践的机会。只有实践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13.传统的,法律学习在这些学院里被看作是特殊保留的律师,而不是一个受教育的个体的有智力设备的必须零件。

14.学海无涯。毕业只标志着一个人受教育的一个阶段。不断求知,持续进取,才能使我们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15.他屡次犯错,却从不接受教训。

16.眼看着弱智儿童不能受教育,他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呼号,终于建起了这座启智学校。

17.果一个人不断地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他一定比别人技高一筹。

受教(shouj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受教是什么意思 受教读音 怎么读 受教,拼音是shòu jiào,受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受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