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 [sī cháo]
1. 某一时期内在社会上流行的思想倾向。
例反动思潮。
英[ trend of thought; ideological trend; ]
2. 脑海里涌现的念头。
例我百感交集,思潮翻滚。——《一件珍贵的衬衫》
英[ thoughts; ]
思潮 引证解释
⒈ 在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数量人的社会政治愿望的思想潮流。
引鲁迅 《而已集·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陶元庆 君的绘画,是没有这两重桎梏的。就因为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 中国 的民族性。”
端木蕻良 《关山月的艺术》:“岭 南画派是伴随着辛亥革命以及‘五四’新思潮而产生的一个重要画派。”
⒉ 指起伏不平的思想、情绪。
引瞿秋白 《饿乡纪程》一:“火车的轮机声,打断我的思潮,车里却静悄悄的。”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四:“他又坐下来,思潮像是一条清流,给 朱瑞芳 搅得浑浊不堪,啥也看不清楚了。”
国语词典
思潮 [sī cháo]
⒈ 一时代、一地方大众思想的趋势。
⒉ 起伏不定的思绪。
思潮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思想释义:⒈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⒉念头;想法:她早有去西部地区参加经济建设的思想。⒊思量。
- 2.
潮流释义:⒈海水受潮汐影响所产生的周期性流动。⒉比喻社会上的一种趋势:赶潮流。世界潮流。
- 3.
舆论释义:公众的言论:社会舆论。国际舆论。舆论哗然。
- 4.
风气释义:社会上或集体 中流行的爱好、习惯等:勤劳节俭的新风气。
思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时风靡释义:风靡草木随风而倒。形容某种事物或思潮在一个时期内很盛行。
- 2.
三大改造释义: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 3.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释义:简称“左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界的组织。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丁玲、周扬等。曾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各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1936年初,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自动解散。曾出版机关刊物《萌芽月刊》、《前哨》、《北斗》、《文学月报》等。
- 4.
人文主义释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 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人与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的研究;一是指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利益、需要及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其主流是市民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和禁欲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 5.
修正主义释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内自称是马克思学生的伯恩施坦,公然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进行修改、修订,故名。
- 6.
先验主义释义:一种哲学思潮。它认为由人的心智形成的观念和概念具有自主存在的性质,并且否认这些观念和概念只是人们对不断变化的经验时间的反映。
- 7.
古典主义释义:17—19世纪初流行于西欧(主要是法国)的一种文艺思潮。 它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作品题材也常常取自古希腊罗马历史和传 说,因而得名。它的艺术方法有严格烦琐的规定,如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即单一的情节;同一地点;时间 在一天之内)等。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剧作家高乃依、拉辛、莫里哀和理论家布瓦洛等。
- 8.
唯美主义释义: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之一,流行于19世纪末的欧洲。 否定艺术的社会性和功利性,认为艺术本身就是目的,是所谓“为艺术而艺术”。
- 9.
国粹主义释义:在清末政局动荡不安、革命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出现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一种社会思潮。
- 10.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释义:邓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编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分析、批判了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
- 11.
大气候释义:⒈一个广大区域的气候,如大洲的气候、全球的气候。 ⒉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内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大气候已经形成。
- 12.
存在主义释义:世纪30年代形成并广泛流行于西方的现代哲学思潮。主张把存在当做哲学的研究对象,认为个人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其影响波及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主义又可分为有神论的、无神论的和人道主义的。
- 13.
封建社会主义释义:号称“社会主义”而代表没落封建贵族利益的社会思潮。流行于19世纪中叶英、法等国。以法国维尔纽夫巴尔热蒙等为代表。他们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贫困是因为封建王朝被推翻的缘故,认为封建专制政权才能“拯救世界”。
- 14.
工团主义释义: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思潮。 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和拉丁美洲。主要代表有法国索烈尔、拉加德尔等。将工会(即工团)与政党对立起来,认为工会才是团结和领导工人的唯一组织形式,否认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 15.
工联主义释义:也称“工会主义”。 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19世纪中叶流行于西欧和美国。主张阶级合作,把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看成是工人运动的唯一目的,反对工人阶级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
- 16.
庸俗唯物主义释义:流行于德国19世纪中期的一种哲学思潮。 代表人物有福格特、摩莱肖特、毕希纳等。虽然承认物质是唯一的实在,但把意识和物质完全等同起来,说大脑产生思想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就抹煞了物质和意识的原则区别,庸俗地阐述唯物主义。
- 17.
形式主义释义:⒈片面地注重形式不管实质的工作作风,或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的一种反现实主义的艺术思潮,主要特征是脱离现实生活,否认艺术的思想内容,只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
- 18.
征旅释义:⒈出征的军队。三国 魏 曹植《应诏诗》:“命彼掌徒,肃我征旅。”《书刊》1978年第5期:“追恋当年征旅,思潮难平,毅然试笔。”⒉旅客。晋 潘岳《上客舍议》:“使客舍洒扫以待征旅,择家而息。”
- 19.
思潮释义:⒈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文艺思潮。⒉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思潮起伏。思潮澎湃。
- 20.
批判现实主义释义:19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它真实地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和贵族的没落,比较广泛、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黑暗面,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意观察生活、分析社会,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方法,为后来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果戈理、托尔斯泰等。
思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时风靡释义:风靡草木随风而倒。形容某种事物或思潮在一个时期内很盛行。
- 2.
三大改造释义: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 3.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释义:简称“左联”。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界的组织。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丁玲、周扬等。曾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各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1936年初,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自动解散。曾出版机关刊物《萌芽月刊》、《前哨》、《北斗》、《文学月报》等。
- 4.
人文主义释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 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人与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的研究;一是指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利益、需要及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其主流是市民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和禁欲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 5.
修正主义释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内自称是马克思学生的伯恩施坦,公然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进行修改、修订,故名。
- 6.
先验主义释义:一种哲学思潮。它认为由人的心智形成的观念和概念具有自主存在的性质,并且否认这些观念和概念只是人们对不断变化的经验时间的反映。
- 7.
古典主义释义:17—19世纪初流行于西欧(主要是法国)的一种文艺思潮。 它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作品题材也常常取自古希腊罗马历史和传 说,因而得名。它的艺术方法有严格烦琐的规定,如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即单一的情节;同一地点;时间 在一天之内)等。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剧作家高乃依、拉辛、莫里哀和理论家布瓦洛等。
- 8.
唯美主义释义: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之一,流行于19世纪末的欧洲。 否定艺术的社会性和功利性,认为艺术本身就是目的,是所谓“为艺术而艺术”。
- 9.
国粹主义释义:在清末政局动荡不安、革命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出现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一种社会思潮。
- 10.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释义:邓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编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分析、批判了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
- 11.
大气候释义:⒈一个广大区域的气候,如大洲的气候、全球的气候。 ⒉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内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大气候已经形成。
- 12.
存在主义释义:世纪30年代形成并广泛流行于西方的现代哲学思潮。主张把存在当做哲学的研究对象,认为个人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其影响波及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主义又可分为有神论的、无神论的和人道主义的。
- 13.
封建社会主义释义:号称“社会主义”而代表没落封建贵族利益的社会思潮。流行于19世纪中叶英、法等国。以法国维尔纽夫巴尔热蒙等为代表。他们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贫困是因为封建王朝被推翻的缘故,认为封建专制政权才能“拯救世界”。
- 14.
工团主义释义: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思潮。 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和拉丁美洲。主要代表有法国索烈尔、拉加德尔等。将工会(即工团)与政党对立起来,认为工会才是团结和领导工人的唯一组织形式,否认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 15.
工联主义释义:也称“工会主义”。 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19世纪中叶流行于西欧和美国。主张阶级合作,把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看成是工人运动的唯一目的,反对工人阶级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
- 16.
庸俗唯物主义释义:流行于德国19世纪中期的一种哲学思潮。 代表人物有福格特、摩莱肖特、毕希纳等。虽然承认物质是唯一的实在,但把意识和物质完全等同起来,说大脑产生思想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就抹煞了物质和意识的原则区别,庸俗地阐述唯物主义。
- 17.
形式主义释义:⒈片面地注重形式不管实质的工作作风,或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的一种反现实主义的艺术思潮,主要特征是脱离现实生活,否认艺术的思想内容,只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
- 18.
征旅释义:⒈出征的军队。三国 魏 曹植《应诏诗》:“命彼掌徒,肃我征旅。”《书刊》1978年第5期:“追恋当年征旅,思潮难平,毅然试笔。”⒉旅客。晋 潘岳《上客舍议》:“使客舍洒扫以待征旅,择家而息。”
- 19.
思潮释义:⒈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文艺思潮。⒉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思潮起伏。思潮澎湃。
- 20.
批判现实主义释义:19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它真实地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和贵族的没落,比较广泛、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黑暗面,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意观察生活、分析社会,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方法,为后来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果戈理、托尔斯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