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译 通译的意思
tōng

通译

简体通译
繁体通譯
拼音tōng yì
注音ㄊㄨㄥ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yì,(1) 把一种语言文字依照原义改变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组词】:译本。译文。译注。译著。译制。译音。口译。笔译。意译。直译。翻译。(2) 解释;阐述。

通译的意思

通译 [tōng yì]

1. 指给人做翻译。

[ translate; ]

2. 给语言互不相通的人做翻译的人。

[ interpreter; ]

通译 引证解释

⒈ 互译两方语言使通晓。

《后汉书·和帝纪论》:“都护西指,则通译四万。”
《明史·职官志三》:“置译字生、通事,通译语言文字。”
夏仁虎 《旧京琐记·宫闱》:“时宫中恆有外使眷属入覲,以通译官皆男子,甚不便。”

⒉ 指翻译人员。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后盲于目,不能復治生产,流庽 隩门 为通译以自给。”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那时刚要和 东洋 打仗, 邓大人 聘了两个 法国 人做顾问,请我到兵船里做通译。”


国语词典

通译 [tōng yì]

⒈ 翻译两方语言使其相通。

如:「他通译得很好,使两方在语言上没有障碍。」

⒉ 称通晓多种语言文字,能作口头翻译的人。

如:「对外贸易的公司通常需要雇用许多通译人才。」


通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丰折释义:清 乾隆 间定制:驻 藏 大臣及笔帖式,皆选京官充任,三年一调;本俸仍在京支领,入 藏 后,月给贴补折色银,称“丰折”。《卫藏通志·条例·职掌》:“应支驻 藏 大臣两衙门每月丰折加增及通译口粮,共银四百四十三两零。又应支司员笔帖式二员,每月丰折、通事口粮,共银八十五两九钱零。”
    • 2.
      同文释义:⒈同用一种文字。 《礼记·中庸》:“书同文。”《汉书·艺文志》:“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闕。”唐 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四隩同文,五方异色。”⒉犹言国人。因其所用文字同,故称。《陈书·吴明彻传》:“风威慴於异俗,功效著於同文。”夏衍《乐水》:“所以他们的作品也变成了只供‘同文’欣赏的‘技艺’,而失却了领导民众精神生活的作用。”⒊通译文字。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今内之有同文、方言之馆舍,外之有出洋学习之生徒,行之数十年,而国家不获人才之用,盖有由也。”参见“同文馆”。
    • 3.
      相胥释义:⒈共同。 ⒉负责赞礼、通译的官员。
    • 4.
      译官令释义:古官名。 掌通译。
    • 5.
      通译释义:⒈旧时指在语言互不相通的人谈话时做翻译。 ⒉旧时指做通译工作的人。
    • 6.
      铺德释义:俄文的音译。 现通译作“普特”。前 苏联 旧的重量单位。每普特等于38千克。
    • 7.
      露天通事释义:旧时 上海 称略通日常会话用语、水平低下的西语翻译。 胡祖德 《沪谚外编·新词典》:“露天通事:蹩脚翻译也。稍諳西语,终日游行街市,见西人向内地商店购物事,即插身其间,为之通译,并得其回扣者也。”
    • 8.
      鞮象释义:古代通译南方、西方少数民族语言的译官。也指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 9.
      韦陀释义:⒈梵语Veda的音译。 意为“知识”。古印度婆罗门所传经典名。参见“吠陀”。⒉Vedda的音译。通译维达,斯里兰卡的一种原始民族。⒊同“韦驮”。

通译(tong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通译是什么意思 通译读音 怎么读 通译,拼音是tōng yì,通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通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