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民本 民本的意思
mínběn

民本

简体民本
繁体
拼音mín běn
注音ㄇㄧㄣˊ ㄅㄣ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běn,(1) 草木的根。【例句】: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例句】: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组词】:草本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组词】:本部。本体。(5) 原来。【组词】:本来。本领。(6) 自己这方面的。【组词】: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

基本含义

以人民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民本的意思

民本 [mín běn]

1.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

3. 民间的奏本。

民本 引证解释

⒈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

《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金灿然 《中国历史学的简单回顾与展望》:“过分的估计了英雄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民本’的意义。”

⒉ 民间的奏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苏州 民渐被循良,惜其去任,值上南巡,相约具民本保留。”


民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天时不如地利不如人释义:散文篇名。 载《孟子·公孙丑下》,篇题后人所加。文中阐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著名论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全文多用排比、层递,雄辩有力,一气呵成。
    • 2.
      人格权释义:人身权的一种,指公民本身固有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 参看〖人身权〗。
    • 3.
      民贵君轻释义: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 4.
      规固释义:亦作“规錮”。谓划定区域,加以封禁。汉 陆贾《新语·至德》:“鲁庄公 一年之中,以三时兴筑作之役。规固山林草泽之利,与民争田渔薪菜之饶。”《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规錮山泽,夺民本业。”李贤 注:“莽 制,名山大泽不得採取。”《宋书·孝武帝纪》:“百姓劳弊,傜赋尚繁……其江海田池公家规固者,详所开弛。”
    • 5.
      邦以民为本释义: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民本是什么意思 民本读音 怎么读 民本,拼音是mín běn,民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民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