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断后 断后的意思
duànhòu

断后

简体断后
繁体斷後
拼音duàn hòu
注音ㄉㄨㄢˋ ㄏ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uàn,(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组词】: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2) 不继续,禁绝。【组词】: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zhóng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3) 判定,决定。【组词】:判断。诊断。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4) 一定,绝对。【组词】:断乎不可。断然施行。

hòu,(1) 君主;帝王。【例句】:商之先后(先王)。(2) 帝王的正妻。【组词】:皇后。太后。(3) 诸候。《書•舜典》。【组词】:“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组词】: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组词】:日后。后福。后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组词】:后排。后十名。(7) 子孙。【组词】: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8) 姓。

基本含义

断后意指在战斗中,背水一战,死战到底。

断后的意思

断后 [duàn hòu]

1. 军队撤退时,派一部分人在后面掩护。

又令马岱、姜维断后,先伏于山谷中,待诸军退尽,方始收兵。——《三国演义》

[ bring up the rear; ]

2. 断绝后嗣。

[ have no progeny; ]

断后 引证解释

⒈ 谓军队撤退时派一部分人在后面掩护。

《梁书·武帝纪上》:“高祖 独帅众距战,杀数十百人, 魏 骑稍却,因得结阵断后,至夕得下船。”
《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二年》:“赵云 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郑伯 叫 尹球 保驾先行,亲自断后,且战且走。”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这时野战军的断后部队已经在 高柏山。”

⒉ 断绝后嗣或后续者。

晋 潘岳 《西征赋》:“国灭亡以断后,身刑轘以啟前。”
《新民晚报》1987.5.8:“然而,这许多年来,总不见表演唱新作问世,似有绝种断后的态势。”


国语词典

断后 [duàn hòu]

⒈ 断绝子嗣或后续者。

《文选·潘岳·西征赋》:「国灭亡以断后,身刑轘以启前。商法焉得以宿,黄犬何可复牵。」

⒉ 殿后阻断敌人来追击。

《三国演义·第五八回》:「马超曰:『此计大妙!』即时差『令』字旗传于各部,尽教退军,马超亲自断后。」
《文明小史·第五六回》:「把围登时解了,分作两队,作前后应敌之势,一队向外边打,自行断后,一队向里边打,回救主营。」


断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剖面释义:物体切断后呈现出的表面,如球体的剖面是个圆形。 也叫截面、切面或断面。
    • 2.
      危宿释义:星宿名。 二十八宿之一,为北方第五宿。居龟蛇尾部之处,故此而得名“危”(战斗中,断后者常常有危险)。
    • 3.
      合后释义:⒈后援或断后掩护。⒉军职名,与“先锋”相对。
    • 4.
      圈绒释义:绒经在起毛杆上形成的毛圈被割断后形成毛绒,不割断的毛圈。
    • 5.
      拒后释义:犹断后。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先主 闻 曹公 卒至,弃妻子走,使 飞 将二十骑拒后。”《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拒后,即古之殿也。”
    • 6.
      断代释义:⒈没有后代;断后1。⒉比喻事业中断或后继无人:加紧培养接班人,不能让这种绝技断代。⒊按时代分成段落:文学史的断代研究。
    • 7.
      断后释义:⒈没有子孙延续。 ⒉军队撤退时,派一部分人在后面掩护,叫断后。
    • 8.
      断根释义:⒈断后1:断根绝种。⒉比喻彻底除去:这种顽疾难以断根。
    • 9.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释义: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 10.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释义: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断后(duanh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断后是什么意思 断后读音 怎么读 断后,拼音是duàn hòu,断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断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