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斝耳 斝耳的意思
jiǎěr

斝耳

简体斝耳
繁体
拼音jiǎ ěr
注音ㄐㄧㄚˇ ㄦ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ǎ,(1) 古代青铜制贮酒器,圆口,有流、柱、鋬与三足,供盛酒与温酒用。后借指酒杯。《説文•斗部》。【组词】:“斝,玉爵也。夏曰琖,殷曰斝,周曰爵。”《廣雅•釋器》:“斝,爵也。”(2) 通“稼”。禾稼。《周禮•春官•司尊彝》。【组词】:“秋嘗冬烝,裸用斝彝、黄彝。”

ěr,(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例句】: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组词】:木耳。银耳。(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组词】:耳房。鼎耳。(4) 听说。【组词】: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组词】:想当然耳。(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例句】:“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斝耳的意思

斝耳 [jiǎ ěr]

1. 古酒器名。玉质。其旁有耳,如今之杯。

斝耳 引证解释

⒈ 古酒器名。玉质。其旁有耳,如今之杯。

《左传·昭公七年》:“燕 人归 燕 姬,赂以瑶罋、玉櫝、斝耳,不克而还。”
孔颖达 疏:“斝是爵名……亦以玉为之。言耳者,盖此器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国语词典

斝耳 [jiǎ ěr]

⒈ 一种玉制酒杯。

《左传·昭公七年》:「赂以瑶罋、玉椟、斝耳不克而还。」
汉·郑玄·注:「斝耳,玉爵。」
唐·孔颖达·正义:「斝是爵名,……盖此器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斝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斝耳释义:古酒器名。 玉质。其旁有耳,如今之杯。《左传·昭公七年》:“燕 人归 燕 姬,赂以瑶罋、玉櫝、斝耳,不克而还。”孔颖达 疏:“斝是爵名……亦以玉为之。言耳者,盖此器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 2.
      燕姬释义:⒈春秋 时 北燕 之女。《左传·昭公七年》:“﹝正月﹞癸巳,齐侯 次于 虢。燕 人行成…… 燕 人归 燕姬,赂以瑶罋、玉櫝、斝耳。”杜预 注:“嫁女与 齐侯。”杨伯峻 注:“北燕,姬 姓国。”⒉泛指 燕 地美女。《文选·鲍照<舞鹤赋>》:“当是时也,燕 姬色沮,巴 童心耻。”刘良 注:“巴 童、燕 姬,并善歌舞者。”唐 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赵 女长歌入綵云,燕 姬醉舞娇红烛。”元 萨都剌《京城春日》诗:“三月京城飞柳花,燕 姬白马小红车。”清 陈维崧《金明池·茉莉》词:“燕 姬戴斜拖辫髮,朔客
    • 3.
      玉椟释义:玉匣。《左传·昭公七年》:“燕 人归 燕姬,赂以瑶罋、玉櫝、斝耳,不克而还。”《史记·龟策列传》:“王独不闻玉櫝隻雉,出於 昆山。”
    • 4.
      瑶瓮释义:⒈亦作“瑶罋”。 玉瓮。亦用作酒瓮的美称。《左传·昭公七年》:“燕 人归 燕姬,赂以瑶罋、玉櫝、斝耳,不克而还。”唐 杜牧《宴毕殿前谢辞》:“酒倾瑶罋,食置雕盘。”宋 毛滂《剔银灯·同公素赋》词:“瑶瓮酥融,羽觴蚁闹,花映 酃湖 寒緑。”⒉比喻围合如瓮的山。金 元好问《游龙山》诗:“金城偃蹇不得上,瑶罋回合如相留。”

斝耳(jiaer)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斝耳是什么意思 斝耳读音 怎么读 斝耳,拼音是jiǎ ěr,斝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斝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