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本 [chuán běn]
1. 流传于世间的版本。
传本 引证解释
⒈ 流传于世间的版本。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左传》曰:‘ 齐侯 痎遂痁。’《説文》云:‘痎,二日一发之疟。’……而世间传本多以‘痎’为‘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宋 王尧臣 《崇文总目》,今世当有传本。”
章炳麟 《文学说例》:“又今《老子》本作‘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与《庄子·天下篇》引作‘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不同,盖六国时传本各异也。”
传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刘公嘉话释义:即《刘公嘉话录》,唐朝韦绚所撰。因为所记之事都是听刘禹锡讲的,故名。现在传本名《刘宾客嘉话录》(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没有这一条。
- 2.
创稾释义:亦作“剙稾”。著述成文。清 叶廷琯《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元 人所续,今未见传本,渔洋 杂著甚多,亦未见有此书传世,殆晚年有是説而未经创稾歟。”王闿运《<湘潭县志>序》:“其友 王荣兰、唐昭俭 剙稾待之。”
- 3.
十三行释义:⒈法帖名。 晋 王献之 所书《洛神赋》真迹,至 南宋 时仅存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故名。今传本有玉版十三行、柳跋十三行两种。参阅 元 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一。⒉鸦片战争前 广州 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行数并不固定。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1842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日趋没落。相传十三行名称起于 明 代,意义不详。俗亦称“洋行”。清 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九年二月初七日》:“申刻,十三
- 4.
大咸释义:⒈周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尧时的乐舞。又称“咸池”。⒉传说中的山名。
- 5.
大夏释义:⒈周代“六舞”之一。 相传本为夏禹时代的乐舞。⒉指夏季。⒊古国名。音译巴克特里亚,也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我国汉代称之为大夏。⒋古城门名。在洛阳,魏明帝所造。⒌国号。⒍国号。⒎国号。⒏大厦。
- 6.
年头月尾释义:指从岁首到腊月底,泛指一年之中。 也指《春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
- 7.
报恩寺释义:古寺名。旧址在今 苏州市。相传本为 三国 吴 孙权 母 吴夫人 所建之 通玄寺。唐 开元 中改名 开元寺。唐 末毁于兵燹。后周 显德 中,吴越 重建寺,移 唐 报恩山(支硎山)之 报恩寺 匾额于此,遂袭其名。寺有宝塔十一级,遭火后,南宋 绍兴 间重建,即现存之 北寺塔。参阅 宋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寺院》。
- 8.
构塼释义:以砖构砌。 塼,同“砖”。《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骠国》:“其罗城构以塼甃,周一百六十里,濠岸亦构塼,相传本是 舍利佛城。”
- 9.
率道释义:⒈遵循正道。《左传·昭公十三年》:“叔向 曰:寡君有甲车四千乘在,虽以无道行之,必可畏也。况其率道,其何敌之有?”《荀子·非十二子》:“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⒉犹领导。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本事》:“越 伐彊 吴,尊事 周 室,行霸 琅琊,躬自省约,率道诸侯。贵其始微,终能以霸。”《汉书·成帝纪》:“朕既无以率道,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意乃招贤选士之路鬱滞而不通与,将举者未得其人也?”颜师古 注:“道,读曰导。”
- 10.
眉毫释义:眉中长毛。 亦泛指眉毛。唐 陆龟蒙《和题支山南峰僧韵》:“眉毫霜细欲垂肩,自説初栖海岳年。”宋 王禹偁《寄赞宁上人》诗:“眉毫久别应垂雪,心印休传本似灰。”宋 袁文《瓮牖闲评》卷一:“谚云:眉毫不如耳毫,耳毫不如老饕。故 苏东坡 作《老饕赋》。”
- 11.
鲁论释义:即《鲁论语》。《论语》的 汉 代传本之一。相传为 鲁 人所传,是今本《论语》的来源之一。《汉书·艺文志》:“传《鲁论语》者,常山 都尉 龚奋、长信 少府 夏侯胜、丞相 韦贤 鲁扶卿、前将军 萧望之、安昌侯 张禹,皆名家。张氏 最后而行于世。”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汉 兴,传者则有三家,《鲁论语》者,鲁 人所传,即今所行篇次是也。”按,三家指传《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家。张禹 所传《论语》,以《鲁论》为本,既传于世,故后世又称《论语》为《鲁论》。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五:“愈(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