ěr,(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例句】: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组词】:木耳。银耳。(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组词】:耳房。鼎耳。(4) 听说。【组词】: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组词】:想当然耳。(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例句】:“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rè,(1) 温度高,感觉温度高,与“冷”相对。【组词】:热水。热带。灼热。热度。水深火热(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2) 身体发烧。【组词】:热症。(3) 使温度升高。【组词】:热敷。(4) 情意深。【组词】:热心。热情。热忱。热切。热血。热爱。(5) 旺、盛。【组词】:热闹。热潮。热火朝天。(6) 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组词】:热中。(7) 受很多人普遍欢迎、关注的。【组词】:热销。热门儿。(8) 物理学上指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发出的一种能。【组词】:热能。热力学(研究热能和别种能相互转化的科学)。(9) 放射性强。【组词】:热核武器。
1. 兴奋等所致的耳部充血发热。
例怪不得昨天耳热,原来你说我了。
英[ears flush from excitement;]
⒈ 耳朵发热。
引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唐 韩愈 《酒中留上李相公》诗:“眼穿长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
明 李东阳 《题丁御史墨竹》诗:“阴风颯颯左右至,耳热不受秋山凉。”
⒉ 犹耳熟。
引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人人交口 王辅臣,上闻之亦耳热矣。”
⒊ 旧俗认为是别人背后念及或咒骂自己的一种征兆。
引宋 辛弃疾 《定风波·自和》词:“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那边应是説儂时。”
元 朱庭玉 《一枝花·女怨》套曲:“不信伊家不耳热,俺好业,俺好呆,怎恁今生,天慳运拙。”
⒈ 耳部发热。形容人兴奋的状态。
引《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
宋·辛弃疾〈定风波·金印累累佩陆离〉词:「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那边应是说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