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物 [jiàn wù]
1. 不值钱的东西;无用的物品。
英[chaff;]
贱物 引证解释
⒈ 谓轻视名利。
引《管子·戒》:“是故圣人上德而下功,尊道而贱物。”
尹知章 注:“物,谓名利之事。”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贱物重己,弃世希灵。骇彼促年,爱是长生。”
⒉ 低贱之物。
引《逸周书·大聚》:“外商资贵而来,贵物益贱;资贱物出贵物,以通其器。”
元 元怀 《拊掌录》:“人家小儿要易长育,往往以贱物为名,如狗羊犬马之类是也。”
明 李开先 《<中麓续对>序》:“贱物易售,贪心无穷。”
⒊ 犹贱种。对恶人的蔑称。
引宋 刘斧 《青琐高议前集·骊山记》:“安禄山 夷狄贱物,受恩主上,蒙爱贵妃,乃敢悖慢如此!”
国语词典
贱物 [jiàn wù]
⒈ 轻贱之物。
例如:「金钱有时可视为贱物。」
⒉ 轻视名利。
引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贱物重己,弃世希灵。骇彼促年,爱是长生。」
贱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以冠补履释义: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 2.
居邑释义:⒈囤积于城邑之中。《汉书·食货志下》:“富商贾或墆财役贫,转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氐首仰给焉。”颜师古 注:“服虔 曰:‘居穀於邑也。’如淳 曰:‘居贱物於邑中以待贵也。’二説皆未尽也。此言或有所废置,有所居蓄,而居於邑中,以乘时射利也。”⒉泛指人口聚居之地。《汉书·沟洫志》“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唐 颜师古 注:“言川泽水所流聚之处,皆留而置之,不以为居邑而妄垦殖,必计水所不及,然后居而田之也。”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百里见方的地区,有田九万顷,除去三分
- 3.
瓦注释义:以瓦器为赌注。 后喻贱物轻掷。宋 苏轼《密州宋国博以诗见纪在郡杂咏次韵答之》:“昔年谬陈诗,无人聊瓦注。”清 吴伟业《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自分一身甘瓦注,不知重赏用黄金。”
- 4.
盗玉窃钩释义:玉:贵物。钩:贱物。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
- 5.
老庄释义:老子 和 庄子 的并称。 春秋、战国 时道教的主要思想家。亦指以 老子、庄子 学说为代表的道教思想。老 庄 并提,始于 汉,盛于 魏 晋 以后。《淮南子·要略》:“道应者,揽掇遂事之踪,追观往古之跡,察祸福利害之反,考验乎 老 庄 之术,而以合得失之势者也。”三国 魏 曹植《七启》:“窃慕古人之所志,仰 老 庄 之遗风。”三国 魏 嵇康《幽愤》诗:“託好 老 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老 庄 之作,管 孟 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唐 陈子昂《夏日晖上人
- 6.
蛇珠释义:⒈亦作“虵珠”。珍珠。比喻卓越的才华。语出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 之玉。”唐 刘禹锡《送周鲁儒赴举诗》:“自握蛇珠辞白屋,欲凭鸡卜謁金门。”唐 黄滔《祭崔补阙文》:“矧其岳岳之曰男子,鏘鏘之号 鲁 儒,识通龟策,握耀蛇珠。”黄澜《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入握蛇珠欣满把,起看鸥鸟若为情。”⒉蛇吐之珠。谓贱物。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虵珠,虵所吐者。南海 俗谚云:虵珠千枚,不及玫瑰。言虵珠贱也。玫瑰亦美珠也。”宋 钱易
- 7.
贵身释义:⒈谓贵惜自身。 《老子》:“故贵身於天下,若可託天下。”朱谦之 校释引 严可均 曰:“‘故贵身於天下’,《御注》作‘贵以身为天下’,与 王弼 同。河上 作‘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北齐 刘昼《新论·清神》:“是以圣人清目而不视,静耳而不听,闭口而不言,弃心而不虑,贵身而忘贱。故尊势不能动,乐道而忘贫。”唐 宋之问《奉敕从太平公主游九龙潭寻安平王宴别序》:“以为时和政理,实探道之期;贱物贵身,尚延龄之术。”明 赵南星《寿西渠李老亲家八十序》:“深山穷皋之中,往往有隐人焉,遗荣贵身,逃世独处。”⒉谓使自身为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