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静退 静退的意思
jìngtuì

静退

简体静退
繁体靜退
拼音jìng tuì
注音ㄐㄧㄥˋ ㄊ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ng,(1) 停止的,与“动”相对。【组词】:静止。静态。静物。平静。风平浪静。(2) 没有声音。【组词】:安静。寂静。僻静。冷静。肃静。静悄悄。静穆。静谧。静默。静观。静听。(3) 安详,闲雅。【组词】:静心。静坐。(4) 古同“净”,清洁。(5) 姓。

退

tuì,(1)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组词】:退步。退路。退却。退让。倒退。(2) 离开,辞去。【组词】:退席。退伍。退职。退休。引退。(3) 送还,不接受,撤销。【组词】:退还。(4) 脱落。【组词】:退色。退毛。减退。(5) 和柔的样子。【组词】:退然。(6) 迟缓,畏缩。【例句】:“求也退”。

基本含义

指在困境或危险面前,保持冷静、不慌不忙地撤退或避开。

静退的意思

静退 [jìng tuì]

1. 恬淡谦逊,不竞名利。

3. 指安静的退隐生活。

静退 引证解释

⒈ 恬淡谦逊,不竞名利。

《韩非子·主道》:“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晋 卢谌 《赠刘琨》诗:“因其自然,用安静退。”
唐 韩愈 《举荐张籍状》:“右件官学有师法,文多古风;沉默静退,介然自守。”
金 王若虚 《高思诚咏白堂记》:“盖 乐天 之为人,冲和静退,达理而任命。”

⒉ 指安静的退隐生活。

宋 曾巩 《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熙寧 二年……以为 筠州 军事推官,不就。今年五十六岁,安于静退三十餘年。”
清 唐孙华 《元宵前一日》诗之三:“柳州 思静退,有地且名 愚。”


静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徵辟释义:谓征召布衣出仕。 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后汉书·儒林传下·蔡玄》:“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録者万六千人,徵辟并不就。”五代 齐己《闻沉彬赴吴都请辟》诗:“长讶高眠得稳无,果随徵辟起江湖。”金 王若虚《谬误杂辨》:“谢安 初不就徵辟,夫人 刘氏 见家门富贵而 安 独静退,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话説自 汉 以前,人才只是举荐徵辟,故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之名,其高尚不出,又有不求闻达之科。”章炳麟《箴新党论》:“郭林宗 以在野之士昵邇公卿,虽不应徵辟,终不出於浮华竞
    • 2.
      行实释义:⒈亦作“行寔”。行为朴厚。唐 韩愈《举荐张籍状》:“学有师法,文多古风,沉默静退,介然自守,声华行实,光映儒林。”⒉谓实际行为;实际。宋 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之十八:“汝无行实者,以取著名高。行实尚非实,利名岂坚牢。”《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范仲淹 等意欲復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詔近臣议。”⒊指生平事迹。唐 黄滔《华严寺开山始祖碑铭》:“十一年,其徒 从绍 疏师行实于闕,昇其院为 华严寺。”金 王若虚《王氏先茔之碑》:“为人后者,生尽爱敬,死极哀戚,立身扬名,以显其亲,宜若足矣。而又思
    • 3.
      静退释义:⒈恬淡谦逊,不竞名利。《韩非子·主道》:“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晋 卢谌《赠刘琨》诗:“因其自然,用安静退。”唐 韩愈《举荐张籍状》:“右件官学有师法,文多古风;沉默静退,介然自守。”金 王若虚《高思诚咏白堂记》:“盖 乐天 之为人,冲和静退,达理而任命。”⒉指安静的退隐生活。宋 曾巩《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熙寧 二年……以为 筠州 军事推官,不就。今年五十六岁,安于静退三十餘年。”清 唐孙华《元宵前一日》诗之三:“柳州 思静退,有地且名 愚。”
    • 4.
      鱼鸟慕释义:鱼慕渊,鸟慕林。比喻隐逸静退之心。

静退(jingt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静退是什么意思 静退读音 怎么读 静退,拼音是jìng tuì,静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静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