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袒免 袒免的意思
tǎnmiǎn

袒免

简体袒免
繁体
拼音tǎn miǎn
注音ㄊㄢˇ ㄇㄧ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ǎn,(1)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组词】:袒露。(2) 不公正地维护一方。【组词】:袒护。偏袒。左袒。

miǎn,(1) 去掉,除掉。【组词】:免除。免税。免费。免官。免检。罢免。豁免。(2) 不被某种事物所涉及。【组词】:避免。免疫。免不了。在所难免。(3) 不可,不要。【组词】:闲人免进。(4) 同“勉”,勉励。(5) 同“娩”,分娩。

基本含义

指公正无私地宽恕、宽容对待。

袒免的意思

袒免 [tǎn miǎn]

1. 袒衣免冠。古代丧礼:凡五服以外的远亲,无丧服之制,唯脱上衣,露左臂,脱冠扎发,用宽一寸布从颈下前部交于额上,又向后绕于髻,以示哀思。

袒免 引证解释

⒈ 袒衣免冠。古代丧礼:凡五服以外的远亲,无丧服之制,唯脱上衣,露左臂,脱冠扎发,用宽一寸布从颈下前部交于额上,又向后绕于髻,以示哀思。

《礼记·大传》:“五世袒免,杀同姓也。”
陆德明 释文:“免,音问。”
孔颖达 疏:“谓其承高祖之父者也,言服袒免而无正服,减杀同姓也。”
《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 景公 ﹞迺使男子袒免,女子髮笄者以百数,为开凶门,以迎 盆成适。”
《旧唐书·孝友传·崔沔》:“堂姨、堂舅、舅母服请加至袒免。”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怎的叫作‘袒免’,就如如今男去冠缨,女去首饰,再繫条孝带儿,戴个孝髻儿一般。”


国语词典

袒免 [tǎn miǎn]

⒈ 袒露左臂、脱帽束发、以布缠头,是古代丧服中最轻的服制。也作「袒絻」。

《仪礼·丧服》:「朋友皆在他邦,袒免,归则已。」


袒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儤使释义:录职试用。《金史·选举志三》:“詔:皇家袒免以上亲,就廕者依格引试,中选者勿令当儤使。”《元典章·吏部二·儤使》:“近据来呈,拟到六品、七品子孙,许应当随朝儤使周年,或减半年,并不支俸。”《元史·选举志三》:“诸廕叙人员……三品以下、七品以上、年二十五之上者,当儤使一年,并不支俸。”
    • 2.
      免袒释义:即袒免。古代丧服。袒露左臂,以麻布缠头。
    • 3.
      凶门释义:⒈旧时办丧事在门外用白绢或白布结扎成门形,称“凶门”。《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迺使男子袒免,女子髽者以百数,为开凶门,以迎 盆成适。”《晋书·琅邪悼王焕传》:“俄而薨,年二岁。帝悼念无已,将葬,以 焕 既封列国,加以成人之礼,詔立凶门柏歷,备吉凶仪服,营起陵园,功役甚众。”《宋书·礼志二》:“凶门非古。古有悬重,形似凶门。后人出之门外以表丧,俗遂行之。”清 翟灏《通俗编·仪节》:“凶门,既本古悬重,而若柏枝之歷歷然,今丧家结白绢为旒,表之门外,俗呼为了前者,当即是也。”⒉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扇向北的门
    • 4.
      文解释义:⒈入京应试的证明文书之类。科举乡试中式称举人,考中举人即由地方官给予文解发解入京,参加中央考试。《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九》:“戊申,詔选人文解不合式样,罪在发解官吏,举人落第,次年免取文解。”宋 洪迈《容斋三笔·郡县主婿官》:“本朝宗室袒免亲女出嫁,如婿係白身人,得文解者为将仕郎,否则,承节、承信郎。”《文献通考·选举三》:“工部侍郎 任赞 奏请诸色举人,不是家在远方水陵隔越者,逐处选宾从官僚中艺学精博一人,各於本贯,一例分明,比试,如非通赡,不许妄给文解。”⒉公文。《元典章·兵部四·申台文字重封入递》
    • 5.
      锁厅试释义:亦作“鏁厅试”。宋 代称现任官或有爵禄者应进士试。宋 叶适《太府少卿福建运判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復锁厅试礼部,词致瓌特,有司异之。”《宋史·选举志一》:“凡命士应举,谓之鏁厅试。”《宋史·选举志三》:“熙寧 十年,始立《宗子试法》。凡祖宗袒免亲已受命者,附锁厅试,自袒免以外,得试于国子监。”
袒免是什么意思 袒免读音 怎么读 袒免,拼音是tǎn miǎn,袒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袒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