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类 [pú lèi]
1. 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巴里坤湖(汉名蒲类海)附近。原为匈奴右部地,后属姑师。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军破姑师,以其地分置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共八国。东汉时惟蒲类前国尚存。
3. 即蒲类海。古湖泊名。
蒲类 引证解释
⒈ 古 西域 国名。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部 巴里坤湖 ( 汉 名 蒲类海 )附近。原为 匈奴 右部地,后属 姑师。汉宣帝 神爵 二年(公元前60年), 汉 军破 姑师,以其地分置 车师 前后国、 蒲类 前后国等共八国。 东汉 时惟 蒲类前国 尚存。
⒉ 即 蒲类海。古湖泊名。
蒲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庭释义:⒈两个王庭。 (1)东汉 时指 南匈奴 与 北匈奴。东汉 建武 二十四年,匈奴 左贤王 蒲奴 立为单于,右薁鞬日逐王 比 不得立,乃率部南依 汉,自立为单于,匈奴 遂有南北之分。《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其后 匈奴 争立,日逐来奔……於是 匈奴 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2)唐 代指 西突厥 分裂后的南北二部。咄陆 可汗建庭于 镞曷山 西,谓之北庭;乙毗沙钵罗叶护 可汗建庭于 虽合水 北,谓之南庭。见《新唐书·突厥传下》。唐 骆宾王《夕次蒲类津》诗:“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⒉第二家门庭。谓再嫁。《旧唐
- 2.
伊吾释义:⒈象声词。读书声。宋 黄庭坚《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诵书声调悲壮戏作竹枝歌三章和之》:“南窗读书声伊吾,北窗见月歌竹枝。”明 高启《卧病夜闻邻儿读书》诗:“月淡梧桐雨后天,伊吾声在北窓前。”⒉古地名。汉 伊吾卢 地区,隋 大业 六年置 伊吾郡。治所在今 新疆 哈密县。亦泛指边疆。《后汉书·班超传》:“将兵别击 伊吾 战於 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李贤 注:“伊吾,匈奴 中地名,在今 伊州 纳职县 界。”《新唐书·西域传下》:“伊吾城 者,汉 宜禾 都尉所治。商胡杂居,胜兵千,附 铁勒。人驍悍,
- 3.
庐帐释义:⒈以帐幕作居屋。《后汉书·西域传·蒲类国》:“庐帐而居,逐水草,颇知田作。”⒉帐篷。《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元年》:“王将立 慕容妃 之子,欲先杀汝,故顷来诸子每夜戎服,以兵遶庐帐,伺便将发耳。”胡三省 注:“北狄 之长,居大毡帐,环设兵衞。毡帐,汉 人谓之穹庐,因曰庐帐。”
- 4.
白山释义:⒈即 天山。因终年积雪而得名。又名 折罗漫山。《后汉书·明帝纪》:“遣奉车都尉 竇固、駙马都尉 耿秉、骑都尉 刘张 出 敦煌 昆仑塞,击破 白山 虏於 蒲类海 上,遂入 车师。”李贤 注引《西河旧事》:“白山,冬夏有雪,故曰 白山,匈奴 谓之 天山,过之皆下马拜焉。”《后汉书·鲁恭传》:“白山 之难,不絶如綖,都护陷没,士卒死者如积。”⒉吉林省 长白山 的简称。参见“白山黑水”。
- 5.
竈火释义:炊烟。唐 骆宾王《晚泊蒲类》诗:“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 6.
苦草释义:药草名。茅蒲类植物,生湖泽中,能治妇科病。
- 7.
蒲海释义:即 蒲类海。
- 8.
蒲类释义:⒈古 西域 国名。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部 巴里坤湖(汉 名 蒲类海)附近。原为 匈奴 右部地,后属 姑师。汉宣帝 神爵 二年(公元前60年),汉 军破 姑师,以其地分置 车师 前后国、蒲类 前后国等共八国。东汉 时惟 蒲类前国 尚存。⒉即 蒲类海。古湖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