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对敌 对敌的意思
duì

对敌

简体对敌
繁体對敵
拼音duì dí
注音ㄉㄨㄟˋ ㄉ一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uì,(1) 答,答话,回答。【组词】:对答如流。无言以对。(2) 朝着。【组词】:对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组词】:对面。(4) 跟,和。【例句】:对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组词】:对立。对流。对接。对称(chèn)。对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组词】:对于。对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组词】:对待。(8) 照着样检查。【组词】:核对。校(jiào )对。(9) 投合,适合,使相合。【例句】:对应(yìng )。对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组词】:神色不对。(11) 双,成双的。【组词】:配对。对偶。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组词】:对开。(13) 搀和(多指液体)。【组词】:对水。(14) 量词,双。【组词】:一对鹦鹉。

dí,(1)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组词】:敌人。敌方。敌寇。(2) 指敌人。【组词】:敌后。敌情。敌酋。敌特。轻敌。克敌制胜。(3) 抵挡。【组词】:寡不敌众。(4) 相当。【组词】:势均力敌。匹敌。敌手(能力相等的对手)。(5) 仇视。【组词】:敌意。“诸侯敌王所忾”。

基本含义

对抗敌人,与敌人作斗争。

对敌的意思

对敌 [duì dí]

1. 对付敌人。

我们团结对敌。

[ fight an enemy; ]

2. 面对敌人。

对敌作战。

[ confront; ]

对敌 引证解释

⒈ 面对敌人;对敌人作战。

《周礼·春官·车仆》“苹车之萃” 汉 郑玄 注:“苹犹屏也,所用对敌自蔽隐之车也。”
孙诒让 正义:“对敌时可蔽隐以避矢石也。”
《南史·萧确传》:“确 每临阵对敌,意甚详赡。”
唐太宗 《宴中山》诗:“对敌六奇举,临戎八阵张。”

⒉ 两军对峙;交战;对抗。

《三国志·魏志·王基传》:“今与贼家对敌,当不动如山,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於势大损。”
《西游补》第七回:“想是 秦始皇 亲身领了兵来与俺家对敌。”
郭沫若 《不读书好求甚解》:“近来国家主义者之反对共产主义,已经成了全面的对敌,这是无可隐讳的。”

⒊ 仇敌;对头。

唐 元稹 《厅前柏》诗:“我本癲狂耽酒人,何事与君为对敌?”


国语词典

对敌 [duì dí]

⒈ 相对为敌。

《三国演义·第二回》:「俊令玄德为其先锋,与贼对敌。」


对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共戴天释义:不愿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 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 2.
      丑党释义:对敌众的蔑称。
    • 3.
      丑虏释义:对敌人的蔑称。
    • 4.
      专政释义:统治阶级凭借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对敌对阶级实行的强力统治。任何国家的实质都是一定阶级的专政。
    • 5.
      两面政权释义:指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敌占区或国民党统治区之间的一些对敌我双方都取应付态度的基层政权。
    • 6.
      临敌释义:面对敌人。
    • 7.
      以弱为弱释义:本来弱小而愈显示出力量更小的样子,以麻痹对方,寻隙对敌方攻击。
    • 8.
      侧击释义:对敌人从侧面攻击。侧翼通常是敌人的薄弱部分,攻击易于奏效。
    • 9.
      光鞭释义:《犬夜叉》中杀生丸的空手技,由食指与中指发出,长度不限,亮绿色,可用于近距离和较远距离的攻击,对敌人造成伤害。
    • 10.
      兰陵王释义:⒈北齐兰陵武王长恭,文襄帝第四子。 才武而貌美,临阵常戴假面以对敌,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骑五百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歌谣以壮之,作《兰陵王入阵曲》。⒉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三段二十四拍,一百三十字。见《词谱》卷三七。
    • 11.
      决一死战释义:不怕牺牲,对敌人作你死我活的战斗:誓与敌人决一死战。
    • 12.
      凶丑释义:⒈凶恶不善。⒉指凶恶不善之人。⒊对敌人或叛乱者的蔑称。
    • 13.
      凿门释义:谓凿凶门。 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北向门而出,以示必死的决心。语本《淮南子·兵略训》:“凿凶门而出。”高诱 注:“凶门,北向门也。将军之出,以丧礼处之,以其必死也。”唐太宗《伤辽东战亡》诗:“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唐 陈子昂《为副大总管苏将军谢罪表》:“臣闻凿门受律,本合忘身;对敌临戎,殉节唯死。”《旧唐书·李光弼传》:“翊兮閫而专征,膺凿门而受律。”
    • 14.
      分化瓦解释义:⒈比喻分裂、崩溃。 ⒉在对敌斗争中,区别对待,利用矛盾,使敌人内部发生分裂。
    • 15.
      前委释义:中国共产党中央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于前线设有领导对敌作战的前敌委员会,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曾设立类似的前线委员会,都简称“前委”。 周恩来 陈毅《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信》:“前委在两年奋斗中已有不少经验可以运用,中央在此不作机械的指示。”
    • 16.
      前敌释义:前方面对敌人的地方:身临前敌。前敌指挥部。
    • 17.
      势若脱兔释义:势:攻势。脱:脱逃。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 18.
      包围释义:⒈四面围住。⒉军队向敌人翼侧和后方进攻,以求围歼敌人的行动。也指对敌军作战所形成的态势。如三面包围或四面包围。
    • 19.
      博望烧屯释义:三国 时,刘备 依于 刘表,在 博望坡 与 夏侯惇 对敌,暗设伏兵,自烧屯伪遁,夏侯惇 追来中计,损兵十万,被称为 诸葛亮 初出茅庐第一功。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纪》。后演为 诸葛亮 火攻 夏侯惇,如 元 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所写。
    • 20.
      反制释义:汉语意思是对敌对人物和势力的行为进行反击。

对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共戴天释义:不愿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 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 2.
      丑党释义:对敌众的蔑称。
    • 3.
      丑虏释义:对敌人的蔑称。
    • 4.
      专政释义:统治阶级凭借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对敌对阶级实行的强力统治。任何国家的实质都是一定阶级的专政。
    • 5.
      两面政权释义:指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敌占区或国民党统治区之间的一些对敌我双方都取应付态度的基层政权。
    • 6.
      临敌释义:面对敌人。
    • 7.
      以弱为弱释义:本来弱小而愈显示出力量更小的样子,以麻痹对方,寻隙对敌方攻击。
    • 8.
      侧击释义:对敌人从侧面攻击。侧翼通常是敌人的薄弱部分,攻击易于奏效。
    • 9.
      光鞭释义:《犬夜叉》中杀生丸的空手技,由食指与中指发出,长度不限,亮绿色,可用于近距离和较远距离的攻击,对敌人造成伤害。
    • 10.
      兰陵王释义:⒈北齐兰陵武王长恭,文襄帝第四子。 才武而貌美,临阵常戴假面以对敌,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骑五百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歌谣以壮之,作《兰陵王入阵曲》。⒉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三段二十四拍,一百三十字。见《词谱》卷三七。
    • 11.
      决一死战释义:不怕牺牲,对敌人作你死我活的战斗:誓与敌人决一死战。
    • 12.
      凶丑释义:⒈凶恶不善。⒉指凶恶不善之人。⒊对敌人或叛乱者的蔑称。
    • 13.
      凿门释义:谓凿凶门。 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北向门而出,以示必死的决心。语本《淮南子·兵略训》:“凿凶门而出。”高诱 注:“凶门,北向门也。将军之出,以丧礼处之,以其必死也。”唐太宗《伤辽东战亡》诗:“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唐 陈子昂《为副大总管苏将军谢罪表》:“臣闻凿门受律,本合忘身;对敌临戎,殉节唯死。”《旧唐书·李光弼传》:“翊兮閫而专征,膺凿门而受律。”
    • 14.
      分化瓦解释义:⒈比喻分裂、崩溃。 ⒉在对敌斗争中,区别对待,利用矛盾,使敌人内部发生分裂。
    • 15.
      前委释义:中国共产党中央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于前线设有领导对敌作战的前敌委员会,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曾设立类似的前线委员会,都简称“前委”。 周恩来 陈毅《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信》:“前委在两年奋斗中已有不少经验可以运用,中央在此不作机械的指示。”
    • 16.
      前敌释义:前方面对敌人的地方:身临前敌。前敌指挥部。
    • 17.
      势若脱兔释义:势:攻势。脱:脱逃。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 18.
      包围释义:⒈四面围住。⒉军队向敌人翼侧和后方进攻,以求围歼敌人的行动。也指对敌军作战所形成的态势。如三面包围或四面包围。
    • 19.
      博望烧屯释义:三国 时,刘备 依于 刘表,在 博望坡 与 夏侯惇 对敌,暗设伏兵,自烧屯伪遁,夏侯惇 追来中计,损兵十万,被称为 诸葛亮 初出茅庐第一功。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纪》。后演为 诸葛亮 火攻 夏侯惇,如 元 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所写。
    • 20.
      反制释义:汉语意思是对敌对人物和势力的行为进行反击。

对敌造句

1.对敌人,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寸步不让,斗争到底。

2.南宋统治者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一味割地求和,甚至杀害主战派将士,这种做法等于是自取灭亡。

3.在这外敌入侵、民族危难的时刻,各党派、各团体应有相忍为国的精神,捐弃前嫌,共同对敌

4.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正气凛然,决不投降。

5.对敌人的诡计,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洞烛其奸的。

6.对敌人的刑具,他神色自若。

7.大敌当前,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对敌才对,怎么自己人和自己人先打起来了。

8.对敌人的进攻,他一筹莫展。

9.这位军官对敌人行动臆测屡中,所以很快便把侵略者打得一败涂地。

10.对敌人的挑衅,我边防军严阵以待。

11.对敌人的屠刀,刘胡兰泰然自若,从容就义。

12.战士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苦练杀敌本领。

13.战士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敢地冲向前去,一举摧毁了敌人盘踞的老巢。

14.战士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冲向敌阵。

15.对敌人我们要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16.对敌人的威胁利诱,江姐报以蔑视的冷笑。

17.英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宁死不屈。

18.对敌人的枪口,王若飞昂首挺立,宁死不屈。

19.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我军的方针依然是寸土必争。

20.我们的对敌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对敌(duid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对敌是什么意思 对敌读音 怎么读 对敌,拼音是duì dí,对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对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