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士 [biàn shì]
1. 有口才、善辩论的人。
英[eloquent person;]
辩士 引证解释
⒈ 能言善辩之士,游说之士。
引《管子·禁藏》:“阴内辩士,使图其计。”
宋 陈亮 《酌古论·邓禹》:“使其既据 长安,大张胜气,分慰居民,合饗士卒,使辩士以尺书风諭威德,则赤眉、 延岑 可指麾而定矣。”
章炳麟 《文学说例》:“辩士凌誶,固非韵文所能检柙矣。”
国语词典
辩士 [biàn shì]
⒈ 能说善道的人。
引《韩诗外传·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
⒉ 早期在戏院为无声电影、外语片解说的人。
辩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端释义:⒈指文士之笔锋,武士之剑锋,辩士之舌锋。 ⒉犹三始。指正月初一。
- 2.
京邸释义:京都的邸舍。《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也是一个少年,喜谈乐道,把这封家书一节,顷刻间遍传京邸。”清 昭槤《啸亭续录·超勇亲王》:“虏使 哈柳 至,强辩士也,謁王於京邸。”
- 3.
仪舌释义:战国 辩士 张仪 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张仪 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 楚 相饮,已而 楚 相亡璧,门下意 张仪 ……共执 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説,安得此辱乎?’张仪 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 曰:‘足矣。’”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仪 舌尚在,焉可忘言?”宋 张榘《贺新凉·送刘澄斋制干归京口》词:“髀肉未消 仪 舌在,向尊前,莫洒英雄泪。”
- 4.
北首释义:⒈头朝北。古礼,人死入葬,尸体头朝北,故北首为死人之象。《礼记·檀弓下》:“葬於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得 梦 启 北首而寝於 卢门 之外。”杜预 注:“北首,死象。”《后汉书·蔡邕传论》:“但愿北首旧丘,归骸先垄,又可得乎?”⒉犹北向。《史记·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北首 燕 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 燕,燕 必不敢不听从。”张守节 正义:“首,音狩,向也。”唐 韩愈《南山诗》:“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宋 岳珂《吁天辩诬通叙》:“三军北首死敌之
- 5.
少主释义:⒈年轻的君主。《吕氏春秋·察微》:“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於説以取少主也。”《后汉书·桓荣传》:“和帝 即位,富於春秋,侍中 竇宪 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上疏皇太后。”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诸公以少主不可违,竝斩二人。”⒉宗室女。《汉书·萧望之传》:“愿以 汉 外孙 元贵靡 为嗣,得復尚少主。”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宗室女也。”
- 6.
戾夫释义:凶恶的人。《孔丛子·答问》:“吾谓圣人之智必见未形之前,功垂於身殁之后,立教而戾夫弗犯,吐言而辩士不破也。”《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父老不辜,幼孤为奴虏,係縲号泣,内嚮而怨……戾夫为之垂涕,况乎上圣,又焉能已。”李周翰 注:“言很恶之夫见係縲者犹且垂泪。”宋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今者更贡举法数十百年獘,可谓盛矣,书下之日,戾夫惧,怠夫自励,近世未有也。”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一章:“至於地狱变相之图,决斗垂死之像,‘庐江小吏’之诗,‘雁门尚书’之曲,其人固氓庶之所共怜,其遇虽戾夫为之流涕
- 7.
抱头鼠窜释义:形容慌张逃走的狼狈相。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 8.
有口释义:敢言善辩。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孝惠帝 时,吕太后 用事,欲王诸 吕,畏大臣有口者。”《汉书·陆贾传》引此文,颜师古 注曰:“有口,谓辩士。”《南史·萧脩传》:“脩 中直兵参军 陈晷 甚勇有口,求为覘候,见获,以辞烈被害。”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姜淮 者,少年有口。值 殷太史 士瞻 教书,偶不在室,淮 戴其纱帽,束其带,正在室中摇摆作势,殷 猝至,淮 不知带插横解法,殷 不懌。淮 曰:‘师父还繫玉带哩,此银带何足贵?’殷 笑而释之。”
- 9.
燕客释义:⒈宴请宾客。⒉燕地之来客;客居燕地者。⒊指战国时辩士蔡泽。⒋泛指有抱负的人。
- 10.
田巴释义:战国 时 齐国 辩士。相传其辩于 徂丘,议于 稷下,一日服十人。见《鲁连子》。后泛指口才敏捷的人。清 姚鼐《赠戴东原》诗:“新闻高论詘 田巴,槐市秋来步落花。”
- 11.
知士释义:才智之士。《庄子·徐无鬼》:“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説之序则不乐。”晋 葛洪《抱朴子·安贫》:“明哲消祸於未来,知士闻利则虑害。”清 周亮工《书影》卷三:“背天授之主,而欲与市贾之雄,从中以争天下,知士不为也。”
- 12.
离坚合异释义:先 秦“离坚白”和“合异同”两大哲学命题的并称。比喻善辩、诡辩。语出《鲁连子》:“齐 辩士 田巴,服 徂丘,议 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霸,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沉鬱淡雅之思,离坚合异之谈。”宋 王禹偁《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不离坚合异以侈其言,不乱常变古以施其政。”参见“离坚白”。
- 13.
聪耳释义:⒈使听觉灵敏。《国语·郑语》:“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清 曹籀《<龚自珍全集>序》:“草则菖蒲薢茩,聪耳而明目;茯苓茱萸,延年而耐老。”⒉指听觉灵敏的耳朵。《墨子·兼爱下》:“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荀子·儒效》:“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坚白同异之分隔也,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辩士之所不能言也。”
- 14.
谈士释义:游说之士;辩士。
- 15.
辨囿释义:辩士组成的圈子,言论界。辨,通“ 辩 ”。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发言惊辨囿,撝翰动文星。”参见“ 辩囿 ”。
- 16.
辩圃释义:辩士聚集之所。
- 17.
辩折田巴释义:田巴,战国时齐国辩士,此人生就一张铁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在徂丘、稷下一带发表演说,同人辩论,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
- 18.
辩武释义:即辩士。
- 19.
闲使释义:⒈亦作“间使”。 密使。暗中派往敌方进行反间或侦察等活动的使者。《史记·淮阴侯列传》:“ 范阳 辩士 蒯通 説 信 曰:‘将军受詔击 齐 ,而 汉 独发閒使下 齐 ,寧有詔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先是, 护 母 阎姬 与皇第四姑及诸戚属,并没在 齐 ,皆被幽縶。 护 居宰相之后,每遣间使寻求,莫知音息。”《旧唐书·窦建德传》:“又遣间使约 世充 共为表里。”⒉针灸穴位名。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寸。《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手部主病针灸要穴歌》:“间使主治脾寒证
- 20.
龙施释义:权舆於是,龙施相绍,其流遂昌,辩士凌谇,固非韵文所能检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