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景颇族 景颇族的意思
jǐng

景颇族

简体景颇族
繁体景頗族
拼音jǐng pō zú
注音ㄐㄧㄥˇ ㄆㄛ ㄗㄨ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jǐng yǐng,(1) 环境的风光。【组词】:景色。景致。景物。景观。景气(a.景色;b.指经济繁荣现象,统指兴旺)。景深。(2) 情况,状况。【组词】:景象。景况。年景。(3) 佩服,敬慕。【组词】:景仰。景慕。(4) 高,大。【例句】:景行(xíng )。(5) 姓。 ◎ 古同“影”,影子。

pō,(1) 偏,不正。【组词】:偏颇。颇覆。颇僻。(2) 很,相当地;颇为(wéi)。颇佳。颇久。颇以为然。(3) 姓。

zú,(1)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组词】:族规。族长。家族。(2)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组词】:种族。(3)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组词】:民族。(4)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组词】:宗族。氏族。部族。(5)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组词】:芳香族。(6)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组词】:族灭。(7) 聚合,集中。【例句】:云气不待族而雨。

基本含义

指一个团结、勇敢、坚韧不拔的民族或群体。

景颇族的意思

景颇族 [jǐng pō zú]

1.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泸水、昌宁、耿马、澜沧等县。93,000多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内部分操景颇语和载佤语。

景颇族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 云南省 德宏傣族 景颇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 泸水、昌宁、耿马、澜沧 等县。93,000多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内部分操景颇语和载佤语。


国语词典

景颇族 [jǐng pō zú]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潞西、瑞丽、陇川、盈江和梁河等县山区。人口约十一万九千。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有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景颇文创于十九世纪,共二十三个字母。社会基本单位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多姑舅表联姻,以父为尊。经济以农业为主。信仰多神教,迷信禁忌多。


景颇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刀舞释义:“刀舞”是景颇族很有特色的男子民间舞蹈,景颇语称“恩吐拳”,载瓦支语称“闪歌”。
    • 2.
      景颇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人口12万(1990年)。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地区。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多通傣语。建有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3.
      木制酒具释义:木制酒具在很多少数民族中都颇为流行,藏族、蒙古族、彝族、景颇族、阿昌族都有制作和使用木制酒具的习俗。
    • 4.
      桑比释义:景颇族竹制乐器名。杨苏《汤跌》:“丛林中闪出几个景颇族青年,其中有联防队长 勒拉。在他们白色的包头上,缝着火一样红的绒球,插上用元珠串成的闪亮的英雄结,吹着‘桑比’,充满朝气和自信。”自注:“桑比:竹制乐器,声音幽静如洞箫。”
    • 5.
      目脑节释义:景颇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正月中旬。这一天,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来到目脑(意为大伙跳舞)的中心广场。广场上搭起“石东争”,里面放置大鼓、东巴、宦嗟壤制鳌P』镒用鞘治璩さ叮姑娘们挥动着彩巾,大家放声高歌,尽情欢跳,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 6.
      腰锅释义:云南景颇族、傈僳族、白族、彝族等使用的一种锅,用生铁铸成,形如葫芦。
    • 7.
      象脚鼓释义:击奏膜鸣乐器。因形似象脚而得名。形制大小不一。鼓声宏壮深沉。演奏时斜挂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于舞蹈伴奏。流行于云南傣族、景颇族、佤族、拉祜族地区。
    • 8.
      边市释义:指边地少数民族或境内外边民的贸易市场。明 汤显祖 有《边市歌》。如:自改革开放以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境内的边市更加繁荣兴旺,并吸引了更多 缅甸 边民进入我国赶集、串亲戚。
景颇族是什么意思 景颇族读音 怎么读 景颇族,拼音是jǐng pō zú,景颇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景颇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