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衣 [fú yī]
1. 提起或撩起衣襟。
2. 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
4. 振衣而去。谓归隐。
拂衣 引证解释
⒈ 提起或撩起衣襟。
引《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
杜预 注:“拂衣,褰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难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⒉ 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
引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孔 慨然曰:‘……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谷神子 《博导志·崔玄微》:“醋醋 怒曰:‘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那班门客才晓得他是 崔 魏 逆党,不待曲终,拂衣散尽。”
⒊ 振衣而去。谓归隐。
引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 首阳,拂衣高谢。”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唐 王维 《送张五归山》诗:“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态纷紜,半生尘里朱颜老;拂衣不早,看罢傀儡闹。”
国语词典
拂衣 [fú yī]
⒈ 甩动衣袖,以示不悦或发怒。
引《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
近拂袖
⒉ 振拂其衣。
引《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
⒊ 归隐。
引宋·谢灵运〈述祖德〉诗二首之二:「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拂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令释义:⒈同“丁零”。《尚书大传》卷三:“北方之极,自 丁令 北至积雪之野,帝 顓頊 神玄冥司之。”《汉书·匈奴传上》:“其明年,丁令 比三岁入盗 匈奴,杀略人民数千,驱马畜去。”参见“丁零”、“丁灵”。⒉“丁令威”的省称。唐 李赤《灵墟山》诗:“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⒊指鹤。宋 李纲《雷庙读丁晋公所作碑》诗:“只应 寇老 曾迁此,作记何缘 丁令 来。”清 吴伟业《鲞鹤》诗:“丁令 归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参见“丁令威”。
- 2.
九老图释义:唐 白居易 与 胡杲、吉皎、刘真、郑据、卢贞、张浑 年老退居 洛阳,曾作尚齿之会,并各赋诗记其事。时为 会昌 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其年夏,李元爽 及僧 如满 亦告老归 洛,因作九老尚齿之会,并书姓名、年齿,绘其形貌,题为九老图。后传世姓名不一。见 唐 白居易《九老图诗序》、《唐诗纪事》卷四九。后因以“九老图”为告老还乡者聚会之典。元 刘从益《送仪提点西归》诗:“自断平生不问天,拂衣归去任吾年。五侯鯖饱无多味,九老图成又一传。”
- 3.
二疏释义:亦作“二疎”。 指 汉宣帝 时名臣 疏广 与兄子 受。广 为太傅,受 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晋 张协《咏史》:“蔼蔼 东都门,群公祖二疎。”《隋书·韦世康传》:“欲追踪二 疎,伏奉尊命。”唐 护国《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 疏 能挂冠。”明 何景明《蹇赋》:“予羡夫二 疏 之鉴止兮,齐县舆而脱驾。”
- 4.
仕隐释义:⒈出仕和退隐。 清 钱大昕《卢氏群书拾补序》:“自念四十年来,仕隐踪迹,輒步先生后尘;而嗜古顓僻之性,谬为先生所许。”清 方文《梦崔正谊李溉林二明府见访》诗:“何缘遇 崔、李,一见遂倾倒。仕隐虽殊途,握手伤怀抱。”⒉旧谓居官而不亲公务。商务本《说郛》卷三引 宋 马永易《实宾录》:“唐 杨初 为 江西 王仲舒 从事,终日长吟,不亲公牘,府公致言,拂衣而去,乃采山饮泉。朝客闻之,以为仕隐。”清 褚人穫《坚瓠广集·隐说》:“唐 唐畅 为 西川 从事,不亲公务,人称仕隐。”
- 5.
低卬释义:⒈忽高忽低;时起时伏。卬,通“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卬夭蟜据以骄驁兮,詘折隆穷蠼以连卷。”《汉书·杨恽传》:“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褎低卬,顿足起舞。”⒉指音节的高低。《新唐书·文艺传序》:“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 江左 餘风,絺句绘章,揣合低卬,故 王、杨 为之伯。”⒊形容世事盛衰、起伏。清 龚自珍《答人问关内侯》:“天必有所趋,天之废封建而趋一统也昭昭矣。然且相持低卬徘徊二千餘年,而后毅然定。”
- 6.
地老鼠释义:⒈烟火的一种。宋 周密《齐东野语·御宴烟火》:“穆陵 初年,尝於上元日 清燕殿 排当,恭请 恭圣太后。既而烧烟火於庭,有所谓地老鼠者,径至大母圣座下。大母为之惊惶,拂衣径起。”《金瓶梅词话》第四二回:“霸王鞭,到处响喨;地老鼠,串遶人衣。”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烟火》:“烟火花炮之製,京师极尽工巧……其不响不起盘旋地上者曰地老鼠,水中者曰水老鼠。”⒉即田鼠。峻青《老水牛爷爷》:“只见就在我们的窝棚根底下,有一个茶碗口大的地老鼠洞,堤外的河水,咕嘟嘟地从洞口里向堤里面冒了出来。”
- 7.
坐甲释义:⒈谓披甲待敌。《左传·文公十二年》:“秦 军掩 晋 上军,赵穿 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焉。’”惠栋 补注:“昭 廿七年传云:‘吴王 使甲坐于道。’《荀子》云:‘庶士介而坐道。’故云坐甲。”《北史·周纪上》:“幕府折衝宇宙,亲当受脉,鋭师百万,彀骑千羣,裹粮坐甲,唯敌是俟,义之所在,糜躯匪吝。”清 钱谦益《次刘渔仲留别韵》:“坐甲裹粮师日老,拂衣掷砚计全疎。”⒉置设警卫。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马粪钱》:“章献 上僊,内官请坐甲,王 独以谓不须。”
- 8.
奉求释义:恳求。唐 谷神子《博异志·崔玄微》:“醋醋 怒曰:‘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儒林外史》第三二回:“﹝ 臧蓼斋 ﹞把酒递与 杜少卿,便跪了下去,説道:‘老哥,我有一句话奉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所以奉求老哥,代兄弟在方伯跟前,申诉申诉。”
- 9.
拂衣释义:⒈提起或撩起衣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杜预 注:“拂衣,褰裳也。”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难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⒉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孔 慨然曰:‘……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唐 谷神子《博导志·崔玄微》:“醋醋 怒曰:‘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清 孔尚任《桃花
- 10.
拂衣远去释义:拂衣:振衣而去。振衣远远离去。指归隐。
- 11.
摇曳不定释义:1、摇摆不停,垂柳摇曳。2、逍遥: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摇曳是飘摇的意思,一般都是因某种物体而摇,比如随风摇曳。
- 12.
故将释义:旧将;老将。《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昶》:“王处回、赵廷隐 相次致仕,由是故将旧臣殆尽。”《金史·石抹仲温等传赞》:“泰和、贞祐,其间相去五年耳,故将遗老往往在焉。”明 刘基《送岳季坚入计筹山》诗:“阳羡 先生故将孙,拂衣高蹈入玄门。”
- 13.
水游释义:⒈亦作“水游”。谓乘船游于水上。汉 刘向《说苑·善说》:“水游则连方舟,载羽旗,鼓吹乎不测之渊。”⒉谓游戏于水中。《楚辞·刘向<九叹·离世>》:“九年之中不吾反兮,思 彭咸 之水游。”王逸 注:“欲自沉於水,与 彭咸 俱游戏也。”⒊在水中游动。《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城居水游,浮沉异路……乐清江之浩渺,放意而游;厌尘世之喧嚣,拂衣而去。”⒋见“水游”。
- 14.
老大徒伤悲释义:年老时一事无成,徒然悲伤。《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长歌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亦省作“老大徒傷”。唐 杜甫《曲江对酒》诗:“吏情更覺 滄州 遠,老大徒傷未拂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你請到他,這是一定高明的了,真是後生可畏!’又捋了捋他的那八字鬍子道:‘我們是老大徒傷的了。’”
- 15.
脱鞲释义:⒈亦作“脱韝”。 本谓鹰脱离臂衣。多喻不受拘束。唐 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今君得所附,势若脱韝鹰。”清 孙枝蔚《旅兴》诗:“昔如履冰狐,今如脱韝鹰。”清 龚自珍《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君辞瘴癘走挟輈,拂衣逝矣鹰脱鞲。”⒉见“脱韝”。
- 16.
赘疽释义:赘瘤痈疽。喻多馀无用。宋 刘挚《县斋岁晚寄莱芜田同年》诗:“今古看毫髮,功名賸赘疽;何时拂衣去,相与醉鱸鱼。”
- 17.
遐举释义:⒈远行。《楚辞·远游》:“氾容与而遐举兮,聊抑志而自弭。”⒉远扬。《隋书·刑法志》:“成 康 以四十二年之间,刑厝不用。薰风潜畅,颂声遐举。”⒊高飞。喻高洁的举动。唐 白居易《送王处士》诗:“王生 独拂衣,遐举如云鵠。”《宋史·文苑传一·朱昂》:“云无心兮遐举,萝倚榦兮丛滋。”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二:“灵臺出其上,众势归冯凌。而我亦遐举,振翮随花鹰。”⒋死的讳辞。《文选·李陵<答苏武书>》:“贾谊、亚夫 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
- 18.
重姓释义:⒈犹大姓。 唐 朱庆馀 《贺张水部员外拜命》诗:“前代佳名 逊 ,当时重姓 张 。”⒉复姓,双姓。 唐 无名氏 《玉泉子》:“举人 李文彬 受知於舍人 紇干洎 。有同时今京兆府司録 贺兰洎 卒, 彬 因謁紫微,问:‘今日有何新事?’对曰:‘适过府,闻 紇干洎 卒。’ 洎 曰:‘莫错否。’ 彬 曰:‘不错。’ 洎 曰:‘君又似共鬼语也。’拂衣而入。 彬 乃悟,盖俱重姓,又同名而误对也。”
- 19.
长往释义:⒈一去不返。 唐 冯贽《云仙杂记·冰山》:“﹝ 张彖 ﹞后登第为 华阴 尉,叹曰:‘丈夫有凌云盖世之志,拘于下位,若立身于矮屋中,使人抬头不得。’遂拂衣长往。”《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兄途中谨慎,早早到家,有便再来,勿为长往。”⒉指避世隐居。晋 潘岳《西征赋》:“悟山潜之逸士,卓长往而不反。”唐 王度《古镜记》:“又将遍游山水,以为长往之策。”明 何景明《与何粹夫书》:“先生乃復欲愤世自遂,长往之情得矣!”⒊死亡的婉词。南朝 宋 颜延之《吊张茂度书》:“岂谓中年,奄为长往!”宋 沉括《梦溪笔谈·
- 20.
陵忽释义:欺凌轻慢。《宋书·刘敬宣传》:“而 恭 以豪戚自居,甚相陵忽,牢之 心不能平。”宋 司马光《任守忠第三札子》:“总领近侍,委之差遣,而陵忽同列,与夺自恣。”《元典章·台纲一·内台》:“诸违御史臺指挥及上御史臺,诉不以实或诉讼人咆哮陵忽者,并行断罪。”《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元年》:“遵诲 凭藉父势,多所陵忽,尝论兵战事,遵诲 理屈,即拂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