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认为 认为的意思
rènwéi

认为

简体认为
繁体認為
拼音rèn wéi
注音ㄖㄣˋ ㄨㄟ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rèn,(1) 分辨,识别。【组词】:认生。认得。辨认。(2) 表示同意。【组词】:认可。认账。(3) 与本来无关系的人建立某种关系。【组词】:认亲。(4) 认吃亏。【例句】:这事没办成,我认了。

wéi wèi,(1) 替,给。【组词】: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2) 表目的。【组词】:为了。为何。(3) 对,向。【例句】:不足为外人道。(4) 帮助,卫护。

基本含义

对事物进行判断或评价。

认为的意思

认为 [rèn wéi]

1. 把…看作;把…当作。

认为提一提建议也没什么不对的地方。

[ think; ]

2. 指经过考虑的、明智的判断。

我认为他适合担任公司经理。

[ deem; ]

3. 对…发表正式的意见。

认为天气会好起来。

[ opine; ]

4. 用文字或行动表示对一个事实或真相已经知道了并且同意了。

一般认为出发点是好的。

[ acknowledge; ]

认为 引证解释

⒈ 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一》:“‘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诗》所以美 仲山甫 也……然世之学者,皆认为远害自全之意。”
毛泽东 《实践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茅盾 《子夜》八:“冯云卿 苦笑着,认为这是一句普通的应酬。”


国语词典

认为 [rèn wéi]

⒈ 对某一事物经分析思考后所作的判断。

如:「我不认为他会出席会议。」


认为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以为释义:认为:不以为然。 这部电影我以为很有教育意义。我以为是谁呢,原来是你。

认为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否认释义:不承认:矢口否认。否认事实。

认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元论释义: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 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认为精神是世界本原的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跟“多元论”相对)。
    • 2.
      一折书释义:按定价一折出售的廉价书籍。一折,指原价的十分之一。三十年代行销甚广,但失于粗制滥造。郑振铎《现代创作文库序》:“我认为新文学创作物要夺取大部分落后的读者,用一折书的办法来印行,是目前一个最好的手段。”阿英《敌后日记摘抄》:“有一书店,惟所售者为一折书旧小说。”
    • 3.
      一指马释义:《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按《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又《白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庄子》指、马之义,乃破 公孙龙 说,认为指马皆非实有,如果说指(概念),则天地间的一切都可说是指;如果说马,则宇宙间的万物都可说是马。后因以“一指马”喻宇宙万物之理。
    • 4.
      一是释义:⒈一切;一概。 《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⒉都认为是正确的道理、做法等。《宋史·食货志》:“时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财,其数有限,国家用财,其端无穷。归于一是,则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急,用之者舒,之外无他技也。”⒊全凭。《儒林外史》第十回:“一是二位老爷拣择。”
    • 5.
      一棍打一船释义: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 6.
      一棒子打死释义: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 7.
      一百八释义:佛教习用之数。佛教认为人生之烦恼凡一百零八种,为去除烦恼,故贯珠一百八颗,念佛一百八遍,叩钟一百八下等。
    • 8.
      一神论释义:认为只存在一个神的信仰,它同多神论不同。
    • 9.
      一茎六穗释义:古代有嘉禾一茎六穗、一茎九穗的记载,认为是祥瑞之兆。
    • 10.
      一阳来复释义:古人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每年至夏至日,阳气尽而阴气始生;至冬至日,则阴气尽而阳气开始复生,谓之“一阳来復”。见《易·复》孔颖达 疏。宋 王安石《回贺冬启》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阳来复,气验管灰之应,官书云物之占。”元 侯克中《春前一日》诗:“岁月催人不易禁,一阳来復又成临。”
    • 11.
      一阳生释义: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代认为是阳气初动,故冬至又称“一阳生”。
    • 12.
      一阴生释义:夏至后白天渐短,古代认为是阴气初动,所以夏至又称“一阴生”。
    • 13.
      丁陶鼍鼓释义:鼍鼓发掘于华夏文明起源的襄汾县陶寺遗址,距今有4300年历史,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鼓”,它是几千年来鼓乐发展的基石。
    • 14.
      七垢释义:佛教认为欲、见、疑、慢、憍、随眠、悭,都能污染人心,故称“七垢”。
    • 15.
      七活八不活释义:认为怀孕一旦早产,7个月分娩的早产新生儿能活,而8个月的早产新生儿反而不易活。
    • 16.
      七荤八素释义:一般认为是俗语,常常形容头脑昏乱。
    • 17.
      三业释义:⒈佛教语。 指身业、口业、意业。佛教认为造业将引生种种果报。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之五:“尚未酬其始誓之心,况答三业之劳乎?”《魏书·释老志》:“心去贪忿痴,身除杀淫盗,口断妄杂诸非正言。总谓之十善道。能具此,谓之三业清浄。” 宋 黄庭坚 《题墨轩和遵老》诗:“平生三业浄,在俗亦超然。”⒉佛教语。指善业、恶业和无记业(即非善非恶之业)。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七:“凡夫、二乘及与菩萨,具有三业。”
    • 18.
      三从释义:⒈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 ⒉指从曾祖、从祖、从父。
    • 19.
      三国七祖释义:日本净土真宗开创者亲鸾圣人认为印度的龙树菩萨、天亲菩萨和中国的昙鸾大师、道绰禅师、善导大师以及日本的源信僧都、法然上人(亲鸾大师的老师)正确地传承了阿弥陀佛的本愿,故称“三国七祖”,又名“七高僧”。
    • 20.
      三坟释义: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 注:“皆古书名。”“三坟”,三皇之书,也有认为系指天、地、人三礼,或天、地、人三气的,均见 孔颖达 疏引。近人 章炳麟《检论·尚书故言》则谓:“坟、丘十二,宜即 夷吾 所记 泰山 刻石十有二家也。”今存《三坟书》,分山坟、气坟、形坟,以《连山》为 伏羲 作,《归藏》为 神农 作,《乾坤》为 黄帝 作,各衍为六十四卦,系之以传,且杂以《河图》,实系 宋 人伪造。

认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元论释义: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 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认为精神是世界本原的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跟“多元论”相对)。
    • 2.
      一折书释义:按定价一折出售的廉价书籍。一折,指原价的十分之一。三十年代行销甚广,但失于粗制滥造。郑振铎《现代创作文库序》:“我认为新文学创作物要夺取大部分落后的读者,用一折书的办法来印行,是目前一个最好的手段。”阿英《敌后日记摘抄》:“有一书店,惟所售者为一折书旧小说。”
    • 3.
      一指马释义:《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按《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又《白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庄子》指、马之义,乃破 公孙龙 说,认为指马皆非实有,如果说指(概念),则天地间的一切都可说是指;如果说马,则宇宙间的万物都可说是马。后因以“一指马”喻宇宙万物之理。
    • 4.
      一是释义:⒈一切;一概。 《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⒉都认为是正确的道理、做法等。《宋史·食货志》:“时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财,其数有限,国家用财,其端无穷。归于一是,则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急,用之者舒,之外无他技也。”⒊全凭。《儒林外史》第十回:“一是二位老爷拣择。”
    • 5.
      一棍打一船释义: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 6.
      一棒子打死释义: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 7.
      一百八释义:佛教习用之数。佛教认为人生之烦恼凡一百零八种,为去除烦恼,故贯珠一百八颗,念佛一百八遍,叩钟一百八下等。
    • 8.
      一神论释义:认为只存在一个神的信仰,它同多神论不同。
    • 9.
      一茎六穗释义:古代有嘉禾一茎六穗、一茎九穗的记载,认为是祥瑞之兆。
    • 10.
      一阳来复释义:古人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每年至夏至日,阳气尽而阴气始生;至冬至日,则阴气尽而阳气开始复生,谓之“一阳来復”。见《易·复》孔颖达 疏。宋 王安石《回贺冬启》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阳来复,气验管灰之应,官书云物之占。”元 侯克中《春前一日》诗:“岁月催人不易禁,一阳来復又成临。”
    • 11.
      一阳生释义: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代认为是阳气初动,故冬至又称“一阳生”。
    • 12.
      一阴生释义:夏至后白天渐短,古代认为是阴气初动,所以夏至又称“一阴生”。
    • 13.
      丁陶鼍鼓释义:鼍鼓发掘于华夏文明起源的襄汾县陶寺遗址,距今有4300年历史,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鼓”,它是几千年来鼓乐发展的基石。
    • 14.
      七垢释义:佛教认为欲、见、疑、慢、憍、随眠、悭,都能污染人心,故称“七垢”。
    • 15.
      七活八不活释义:认为怀孕一旦早产,7个月分娩的早产新生儿能活,而8个月的早产新生儿反而不易活。
    • 16.
      七荤八素释义:一般认为是俗语,常常形容头脑昏乱。
    • 17.
      三业释义:⒈佛教语。 指身业、口业、意业。佛教认为造业将引生种种果报。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之五:“尚未酬其始誓之心,况答三业之劳乎?”《魏书·释老志》:“心去贪忿痴,身除杀淫盗,口断妄杂诸非正言。总谓之十善道。能具此,谓之三业清浄。” 宋 黄庭坚 《题墨轩和遵老》诗:“平生三业浄,在俗亦超然。”⒉佛教语。指善业、恶业和无记业(即非善非恶之业)。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七:“凡夫、二乘及与菩萨,具有三业。”
    • 18.
      三从释义:⒈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 ⒉指从曾祖、从祖、从父。
    • 19.
      三国七祖释义:日本净土真宗开创者亲鸾圣人认为印度的龙树菩萨、天亲菩萨和中国的昙鸾大师、道绰禅师、善导大师以及日本的源信僧都、法然上人(亲鸾大师的老师)正确地传承了阿弥陀佛的本愿,故称“三国七祖”,又名“七高僧”。
    • 20.
      三坟释义: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 注:“皆古书名。”“三坟”,三皇之书,也有认为系指天、地、人三礼,或天、地、人三气的,均见 孔颖达 疏引。近人 章炳麟《检论·尚书故言》则谓:“坟、丘十二,宜即 夷吾 所记 泰山 刻石十有二家也。”今存《三坟书》,分山坟、气坟、形坟,以《连山》为 伏羲 作,《归藏》为 神农 作,《乾坤》为 黄帝 作,各衍为六十四卦,系之以传,且杂以《河图》,实系 宋 人伪造。

认为造句

1.许多人认为传统产业已接近穷途末路,没想到他能败中求胜,一枝独秀。

2.范老头子似乎下意识地认为这个人是东床坦腹的王导,也许将来可以做得他家乘龙快婿的。

3.认为委身就是义无反顾的行动。

4.他自认为这件事做得人不知,鬼不觉,其实早已有人知道。

5.在封建社会,男女自由恋爱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事。

6.我始终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们都是“倚老卖老”的可耻之辈。

7.认为做官的是功成名遂,我则认为出家的是延年益寿。

8.对于九寨沟不要认为是可望不可及,河南焦作的云台山就是具体而微的九寨沟,大家不妨一游。

9.人要勤奋,不要认为什么事都可垂手而得。

10.对于奶奶的嘱咐,小风总是认为多此一举。

11.逃税问题并非无足轻重,我认为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12.如果你认为现在我大好那你就大谬不然了。

13.那些认为天下太平,从此可以倒载干戈的人,实在太天真了。

14.这个人一向自满,好为人师,自认为了不起。

15.但后来政府又改弦易辙,认为这块土地属公有。

16.你觉得这件木偶玩具没什么了不起,他却认为敝帚千金,因为这玩具是他精心制作的。

17.有人认为今世行善,去世之后就可以到达极乐世界。

18.她允许他住在自己的屋檐下,认为他是个正人君子。

19.实践证明,认为中西医结合法家拂士的想法是错误的。

20.些人认为潮涨潮落并没有什么规律,有时候潮水很大,有时候潮水很小,也许大海的脾气就是这样喜怒无常。

认为(renwe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认为是什么意思 认为读音 怎么读 认为,拼音是rèn wéi,认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认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