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湿痹 湿痹的意思
shī

湿痹

简体湿痹
繁体濕痹
拼音shī bì
注音ㄕ ㄅ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湿

shī,(1) 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干”相对。【组词】:湿度。潮湿。湿润。湿热。湿漉漉。(2) 中医学名词。【组词】:湿气。湿邪。湿泻。

bì,(1) 〔痹症〕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2) 〔麻痹〕见“麻”。

基本含义

指患有湿气所致的风湿病,也用来比喻事物受到湿气的侵袭而引发的问题。

湿痹的意思

湿痹 [shī bì]

1. 亦作“湿痹”。同“湿痹”。

湿痹 引证解释

⒈ 同“湿痺”。亦作“溼痹”。

晋 葛洪 《抱朴子·喻蔽》:“若以所言不纯,而弃其文,是治珠翳而剜眼,疗溼痹而刖足。”
中医学病名。痺症类型之一。因风寒湿三邪中以湿邪偏胜,湿性黏腻滞着所致。表现为肌肤麻木,关节重着,肿痛处固定不移。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痉湿暍》:“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痺。湿痺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栾荆》:“大风,头面手足诸风,癲癎狂痉,湿痺寒冷疼痛。”


湿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乳香释义:⒈一种含挥发油的胶质树脂,从东非或阿拉伯产的乳香属的树木取得,在古代因在祭祀中涂香料及熏烟而名贵,目前仍是一种重要的香树脂。⒉中药名。别名熏陆香。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的胶树脂。主产索马里、埃塞俄比亚。性辛、苦、温。入心、肝、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治瘀阻气滞的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痛经,产后腹痛。⒊一种芳香树脂分泌物,通常从乳香树的切口处获得,它是淡黄色至淡绿色、有光泽、透明、易碎的泪滴状的溢泌物,主要用于油漆(如供保护油画和水彩画)
    • 2.
      五痹释义:风痹、寒痹、湿痹、热痹、气痹。
    • 3.
      出山虎释义:又名入地金牛,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或枝叶,祛风通络,胜湿止痛,消肿解毒,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跌打骨折,疝痛,咽喉肿痛,胃疼,蛔劂腹痛,牙痛,疮痈瘰疬,烫伤。
    • 4.
      响骨膏释义:是一种药物,主治风寒湿痹,筋骨肿胀,走注疼痛。
    • 5.
      狸骨释义:为猫科动物豹猫的骨骼,主风湿痹痛;心腹刺痛等。

湿痹(shib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湿痹是什么意思 湿痹读音 怎么读 湿痹,拼音是shī bì,湿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湿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