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史笔 史笔的意思
shǐ

史笔

简体史笔
繁体史筆
拼音shǐ bǐ
注音ㄕˇ ㄅ一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ǐ,(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组词】: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组词】:太史。内史。(3) 古代官职。【组词】:刺史。御史。(4) 姓。

bǐ,(1) 写字、画图的工具。【组词】: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组词】:笔画。笔顺。笔形。笔道。(3) 用笔写,写作的。【组词】: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组词】:笔体。笔法。笔力。文笔。工笔。曲笔。伏笔。(5) 像笔一样直。【组词】:笔直。笔挺。笔陡。(6) 量词,指钱款。【组词】:一笔钱。(7) 指散文。【例句】:“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随笔。

基本含义

指历史记载的文字,也可用来形容文章或笔墨的能力。

史笔的意思

史笔 [shǐ bǐ]

1. 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2. 指修史之笔。

3. 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5. 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史笔 引证解释

⒈ 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 蜀 境,首悬 吴 闕,犹生之年也。”
宋 王禹偁 《郑善果非正人论》:“史臣谓 郑善果 幼事贤母,长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验之,见史笔之失。”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古史笔多缘饰》:“古今所谓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笔之缘饰,欲为后代美谈耳。”

⒉ 指修史之笔。

《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 东观 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明 宋濂 《吴公行状》:“他时执史笔者,尚有考於斯焉。”

⒊ 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唐 韩愈 《石君墓志铭》:“故相国 郑公 餘庆,留守 东都,上言 洪 可付史笔。”

⒋ 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唐 岑参 《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諫书人莫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谓 刘 有史学,无史笔。”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史笔和文学之笔,应该分别开。”


国语词典

史笔 [shǐ bǐ]

⒈ 史官直言记载历史的笔法。

唐·岑参〈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谏书人莫窥。」

⒉ 引申指历史。

《文选·曹植·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
《三国演义·第九回》:「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

⒊ 书写历史所用的笔。

晋·曹毗〈对儒〉:「既登东观,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史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笔释义:⒈朱笔。⒉犹史笔。
    • 2.
      刊修释义:修正。 《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四年》:“四年春,正月,丙戌,贾充 等上所刊修律令。”宋 王禹偁《进端拱箴表》:“官在諫垣,未甞有一言裨补;职当史笔,未甞有一字刊修。”
    • 3.
      史笔释义:⒈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 蜀 境,首悬 吴 闕,犹生之年也。”宋 王禹偁《郑善果非正人论》:“史臣谓 郑善果 幼事贤母,长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验之,见史笔之失。”清 昭槤《啸亭续录·古史笔多缘饰》:“古今所谓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笔之缘饰,欲为后代美谈耳。”⒉指修史之笔。《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 东观 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明 宋濂《吴公行状》:“他时执史笔者,尚有考於斯焉。”⒊指执史笔之人,史官。唐 韩愈《石君墓志铭》:“故
    • 4.
      掌院释义:清 代翰林院掌院学士的省称。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康熙 五十六年正月,左都御史及掌院皆缺员。”《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他是掌院,又是尚书,自然有些门生属吏川流不息的前来瞧他。”《清史稿·职官志二》:“﹝翰林院﹞掌院掌国史笔翰,备左右顾问。”参见“掌院学士”。
    • 5.
      日録释义:⒈史书记事的一种体例。记其事并记其时日。《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汉 何休 注:“於所闻之世……大夫卒,无罪者日録,有罪者不日,略之。”⒉指史官按日的记录。《宋史·周常传》:“陛下於灾暾可畏之候,暂停进对,亦人情之常;若著为定令,则必记於日録,传之史笔。”⒊犹日记。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山谷 晚年作日録,题曰《家乘》。”阿英《敌后日记·<庙湾纪程>序》:“余自五月三十一日,离 泰州 前来军部……诸凡海陆河川,风雨晦暝,艰辛苦难,无不饱经。故抵达军本部 亭子港 以后,遂
    • 6.
      春秋笔释义:相传 孔子 据史实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字寓褒贬,不佞不谀,使乱臣贼子惧。后遂以“春秋笔”指据事直书的史笔。
    • 7.
      白云乡释义:《庄子·天地》:“乘彼白云,游于帝乡。”后因以“白云乡”为仙乡。旧题 汉 伶玄《飞燕外传》:“吾老是乡矣,不能效 武皇帝(汉武帝)求白云乡也。”唐 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诗:“何由首西路,目断白云乡。”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诗:“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宋 陈师道《再和寇十一》之二:“名字不归青史笔,形容终老白云乡。”
    • 8.
      管彤释义:赤管笔,古制宫中女史用以记书嫔妃夫人的功过,因有史笔之义。
    • 9.
      紫阳书法释义:南宋 朱熹 与其门人据 司马光《资治通鉴》、《举要历》和 胡安国《举要补遗》等书,撰《通鉴纲目》一书。意在用《春秋》笔法“辨名分,正纲常”。《资治通鉴》对 三国 史事,据 曹魏 纪年,朱熹 改据 蜀汉 纪年,以宣扬正统观念。朱熹 别名 紫阳,故称其笔法为“紫阳书法”。书法,指史笔。《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堪嘆 黄权 惜一死,紫阳 书法不轻饶。”

史笔(shib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史笔是什么意思 史笔读音 怎么读 史笔,拼音是shǐ bǐ,史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史笔造句子